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4,502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教科书/政府出版品 > 法政类 > 中華民國憲法(修訂六版)
中華民國憲法(修訂六版)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中華民國憲法(修訂六版)

作者: 林騰鷂
出版社: 三民
出版日期: 2016-03-1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600.00
市场价格: RM91.27
本店售价: RM81.23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我國憲法受二十世紀憲法典型代表──德國威瑪憲法影響甚深,主要規範的內容有四,即︰
  1.制定中華民國憲法的依據、目的、效力及立國基本信念;
  2.人民在國家內之權利與義務關係;
  3.中央與地方政府政權與治權機關之組織與職權;
  4.國家在外交、國防、經濟、社會、文教、科技、環境、生態及邊疆地區等領域之基本國策與施政方針等四大部分。

  本書六版除了將憲政動態事件,如民國一○三年之「太陽花學運」;民國一○四年中學生之抗議歷史課綱事件;立法院院長被其政黨撤銷黨籍興訟事件;地方政府財政破產事件以及多數民眾要求修憲事件等,加以增補並評述。

  又本書五版發行以來之重要法學期刊,如憲政時代、台灣法學雜誌、月旦法學雜誌等論文、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特別是釋字第七三二號,關於美河市徵地違憲案,及新制定的法律如「條約締結法」、「有限合夥法」、「油症患者健康照護服務條例」、「長期照顧服務法」、「教師待遇條例」、「博物館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等,以及新修正的法律如「司法院組織法」、「公平交易法」、「法律扶助法」、「公務員懲戒法」、「氣象法」、「審計法」等,在相關章節中補充或修訂,以求本書之新穎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騰鷂


  學歷:
  德國科隆大學法學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士

  經歷:
  德國科隆大學東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東海大學訓導長、總務長、研發處執行長
  東海大學法律系教授兼法律學系主任、所長
  美國傅爾布萊特基金會全額獎助資深學者
  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德國慕尼黑大學政治及公法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德國漢堡大學經濟法研究所客座教授
  德國研究協會獎助學者
  日本京都大學法律學院訪問學者
  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律學院交換學者
  日本財團法人交流協會專門家長期招聘事業獎助學者
  行政院法制檢討小組委員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顧問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法規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經建會健全經社法規小組顧問
  教育部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民國九十四年任務型國民大會代表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高級訪問學者
  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法務暨智權總處副總經理

  現職:
  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
  律師


目錄

六版序
修訂五版序
修訂四版序
修訂三版序
憲法大要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學習憲法之必要性        1
第二節 如何學習憲法        2
第三節 憲法之意義    4
第四節 憲法之性質    8
第五節 憲法之分類    12
第六節 憲法之制定    15
第七節 憲法之增修    17
第八節 憲法之特色    24
第九節 憲法之功能    29
習 題    31
 
第二章 序言與總綱  33
第一節 序言之涵義及內容 33
第二節 憲法之總綱    35
‧第一項 概 說 35
‧第二項 國 體 35
‧第三項 政 體 36
‧第四項 主 權 37
‧第五項 國 民 43
‧第六項 領 土 49
‧第七項 民 族 53
‧第八項 國 旗 54
習 題    55
 
第三章 人民權利義務 57
第一節 權利義務之概說 57
第二節 生存權    61
第三節 尊嚴權    66
第四節 平等權    70
‧第一項 平等權之意義    70
‧第二項 平等權之種類    72
第五節 自由權    82
‧第一項 概 說 82
‧第二項 人身自由 84
‧第三項 不受軍事審判之自由 97
‧第四項 居住及遷徙自由 103
‧第五項 意見表現自由    110
‧第六項 秘密通訊自由    126
‧第七項 信仰宗教自由    131
‧第八項 集會自由    136
‧第九項 結社自由    141
‧第十項 財產自由    145
第六節 受益權    165
‧第一項 概 說 165
‧第二項 經濟上之受益權 166
‧第三項 司法上之受益權 175
‧第四項 行政上之受益權 193
‧第五項 教育上之受益權 200
‧第六項 社會上之受益權 204
‧第七項 文化上之受益權 206
‧第八項 健康上之受益權 207
‧第九項 環境上之受益權 208
‧第十項 消費上之受益權 209
‧第十一項 發展上之受益權    209
‧第十二項 資訊上之受益權    210
‧第十三項 休閒上之受益權    211
第七節 主政權    212
‧第一項 概 說 212
‧第二項 選舉權 213
‧第三項 罷免權 215
‧第四項 創制權 215
‧第五項 複決權 216
‧第六項 公民投票權 217
‧第七項 應考試權    217
‧第八項 服公職權    218
第八節 人民權利之保障、限制 223
‧第一項 人民權利之保障 223
‧第二項 人民權利之限制 228
第九節 人民權利之救濟    242
‧第一項 概 說 242
‧第二項 公務員之責任    242
‧第三項 國家之賠償責任 243
‧第四項 國家之補償責任 250
第十節 人民之義務    256
‧第一項 概 說 256
‧第二項 納稅義務    257
‧第三項 服兵役義務 260
‧第四項 受國民教育義務 262
‧第五項 人民之其他義務 263
第十一節 人民義務之履行 264
習 題    267
 
第四章 國民大會 269
 
第五章 總 統  271
第一節 總統之類型    271
第二節 總統之產生    274
‧第一項 概 說 274
‧第二項 總統之選舉 274
‧第三項 總統之宣誓 278
‧第四項 總統之任期 278
‧第五項 總統之連任 279
‧第六項 總統之繼任、補選與職權代行 279
第三節 總統之地位    281
第四節 總統之職權    285
‧第一項 概 說 285
‧第二項 外交方面之職權 285
‧第三項 軍事方面之職權 286
‧第四項 行政方面之職權 289
‧第五項 立法方面之職權 295
‧第六項 司法方面之職權 296
‧第七項 其他方面之職權 298
第五節 總統之責任    302
第六節 總統府之組織 309
習 題    311
 
第六章 行政院  313
第一節 概 說    313
第二節 行政權之意義與性質 313
‧第一項 行政權之意義    313
‧第二項 行政權之性質    315
第三節 行政院之地位 316
第四節 行政院之組織 318
第五節 行政院之職權 325
第六節 行政院之責任 331
第七節 行政院與總統及其他四院之關係 336
第八節 行政院與所屬部會之關係    343
習 題    345
 
第七章 立法院  347
第一節 概 說    347
第二節 立法院之性質 349
第三節 立法院之地位 352
第四節 立法院之組織 353
‧第一項 概 說 353
‧第二項 立法委員    355
‧第三項 立法院院長、副院長 371
‧第四項 立法院之委員會 373
‧第五項 立法院會議 374
第五節 立法院之職權 376
‧第一項 概 說 376
‧第二項 議決法律權 377
‧第三項 議決預算權 381
‧第四項 決算審議權 382
‧第五項 議決戒嚴權 383
‧第六項 議決大赦、減刑之權 383
‧第七項 議決宣戰、媾和、條約案之權 384
‧第八項 議決國家其他重要事項之權    385
‧第九項 人事任免同意權 386
‧第十項 質詢權 387
‧第十一項 提出憲法修正案之權    388
‧第十二項 議決補助各省經費之權 389
‧第十三項 解決中央與地方權限分配爭議之權    389
‧第十四項 解決自治事項爭議權    389
‧第十五項 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之權 390
‧第十六項 文件調閱權    390
‧第十七項 以法律對國家機關之職權、設立程序及總員額為準則性規定之權391
‧第十八項 調查權 392
‧第十九項 民國八十九年憲法增修條文修正後新增之職權 393
習 題    395
 
第八章 司法院  397
第一節 司法權之由來 397
第二節 司法院之性質與地位    398
第三節 司法院之組織 400
‧第一項 概 說 400
‧第二項 司法院院長、副院長 402
‧第三項 大法官會議及憲法法庭    404
‧第四項 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    408
‧第五項 最高行政法院、高等行政法院、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 410
‧第六項 智慧財產法院    415
‧第七項 少年及家事法院 415
‧第八項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    416
第四節 司法院之職權 417
‧第一項 司法院職權之擴增    417
‧第二項 解釋憲法權 418
‧第三項 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權    423
‧第四項 審理總統、副總統彈劾案 424
‧第五項 審理政黨違憲解散權 424
‧第六項 司法行政監督權 425
‧第七項 司法預算獨立權 425
‧第八項 法律案提案權    426
‧第九項 暫時處分權 426
第五節 司法官之地位 428
第六節 司法官之保障 431
‧第一項 一般司法官之保障    431
‧第二項 大法官之保障    435
習 題    437
 
第九章 考試院  439
第一節 考試制度之沿革    439
第二節 考試院之地位 441
第三節 考試院之組織 443
‧第一項 概 說 443
‧第二項 考試委員    445
‧第三項 考試院院長、副院長 446
‧第四項 考試院會議 446
‧第五項 考選部及銓敘部 447
‧第六項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448
第四節 考試院之職權 448
‧第一項 概 說 448
‧第二項 考試權 449
‧第三項 掌理銓敘、保障、撫卹、退休之權 455
‧第四項 掌理任免、考績、級俸、陞遷、褒獎之法制事項權    458
‧第五項 考銓法律提案權 460
習 題    460
 
第十章 監察院  461
第一節 監察制度之沿革    461
第二節 監察院之地位 464
第三節 監察院之組織 466
‧第一項 概 說 466
‧第二項 監察委員    468
‧第三項 監察院院長、副院長 472
‧第四項 監察院會議 472
‧第五項 監察院各委員會 473
‧第六項 審計長 473
第四節 監察院之職權 474
‧第一項 概 說 474
‧第二項 彈劾權 475
‧第三項 糾舉權 477
‧第四項 糾正權 478
‧第五項 調查權 479
‧第六項 審計權 482
‧第七項 監試權 483
‧第八項 法律案提出權    483
‧第九項 受理公職人員財產申報及處罰權    484
‧第十項 受理政治獻金申報及處罰權    484
‧第十一項 對公職人員違反利益衝突迴避之處罰權    485
‧第十二項 對公職人員違反遊說法之調查與處罰權    485
習 題    485
 
第十一章 中央與地方之權限 487
第一節 概 說    487
第二節 中央與地方權限之劃分 488
第三節 中央與地方之關係 491
習 題    505
 
第十二章 地方制度  507
第一節 概 說    507
第二節 省 制    508
‧第一項 省之地位    508
‧第二項 省之組織與職權 509
第三節 縣(市)制    512
‧第一項 縣(市)之地位 512
‧第二項 縣(市)之組織與職權    513
‧第三項 縣(市)自治事項    515
‧第四項 縣(市)政府與縣(市)議會之關係    518
‧第五項 縣(市)民之權利與義務 520
第四節 市 制    521
‧第一項 市之地位    521
‧第二項 直轄市 522
‧第三項 市 529
‧第四項 縣轄市與鄉、鎮 529
第五節 蒙藏地方制度 533
‧第一項 概 說 533
‧第二項 蒙古自治制度    533
‧第三項 西藏自治制度    534
習 題    534
 
第十三章 政權之行使 535
第一節 概 說    535
第二節 選舉權    536
第三節 罷免權    545
第四節 創制權    547
第五節 複決權    550
第六節 公民投票權    551
習 題    558
 
第十四章 基本國策  559
第一節 基本國策之意義    559
第二節 基本國策之性質及效力 559
第三節 基本國策之內容    560
‧第一項 國 防 560
‧第二項 外 交 562
‧第三項 國民經濟    563
‧第四項 社會安全    569
‧第五項 教育文化    575
‧第六項 邊疆地區    578
‧第七項 海外僑民    579
‧第八項 大陸與港澳事務 580
習 題    580
 
第十五章 憲法之施行及修改 581
第一節 概 說    581
第二節 憲法之施行與修改程序 581
‧第一項 憲法與法律、命令之關係 581
‧第二項 憲法之解釋 584
‧第三項 憲法之修改程序 585
‧第四項 憲法之實施程序 589
‧第五項 憲法施行之準備程序 589
習 題    589
 
附錄一 中華民國憲法 591
附錄二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606
附錄三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612
附錄四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625
 
索 引    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