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7,060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文学研究 > 血火之舞:抗戰文學期刊與中國社會思潮(1931-1938)
血火之舞:抗戰文學期刊與中國社會思潮(1931-1938)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血火之舞:抗戰文學期刊與中國社會思潮(1931-1938)

作者: 韓晗
出版社: 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 2021-05-2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50.00
市场价格: RM68.45
本店售价: RM60.92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以早期中國抗日文學領域內的四種思潮實踐案例:《絜茜》、《夜鶯》、《越風》與《吶喊(烽火)》期刊為代表,從辦刊者、思想、形式與狀況著手,概述早期抗戰文學期刊之格局特徵,藉以詮釋在抗戰前期進行轉型的文化特質。
 
各界推薦
 
  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已故中國研究泰斗、俄勒岡大學歷史系前榮休教授)
  王德威(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吳秀明(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鄺可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
  李金銓(國立政治大學教授、教育部「玉山學者」)
  陳子善(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令狐萍(杜魯門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
 
  該著提出了一個挑戰性的觀點,認為抗戰前期的文學思潮是從強調階級鬥爭到救亡圖存,再到超越差異的人道主義。——已故中國研究泰斗、俄勒岡大學歷史系前榮休教授 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
 
  全書史識豐贍,論述詳實,誠為探討抗戰時期政治與文化互動的重要著作。——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王德威
 
  著者立足《絜茜》、《夜鶯》、《越風》與《吶喊(烽火)》四種抗戰早期文學雜誌,爬羅剔抉,注重史料的發掘,追求學術研究的實事求是與實事求是的學術研究。——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吳秀明
 
  全書文獻資料翔實,論述精闢,卻不失人文關懷。——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 鄺可怡
 
  該著對左右陣營在意識形態的對峙,以及對左翼內部的傾軋,都能以堅實證據提出新觀點,從正面和側面闡發了「民族」、「國家」和「階級」錯綜複雜的關係與意義,豐富了近代中國新聞史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授、教育部「玉山學者」李金銓
 
  本書獨闢蹊徑,選取一個早該關注卻至今鮮有人提及的視角,即早期抗戰文學期刊進行考察。全書觀點鮮明、史料翔實、論著周詳,自成一家之言。——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陳子善
 
  該著以《絜茜》、《夜鶯》、《越風》與《吶喊(烽火)》四種刊物為對象,為讀者精心奉獻闡釋中國抗戰前期社會思潮的饗宴,不僅是對近代中國新聞史的研究,更是對中國近代政治、哲學與社會人文科學歷史的精闢總結。——杜魯門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 令狐萍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韓晗
 
  1985年出生,文學博士,中國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副教授,已出版中英文學術著述二十種,發表各語種學術論文兩百餘篇,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史。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抗戰前期中國社會思潮述略
第二節 期刊發展格局與抗戰前期中國社會思潮

第二章 「第三黨」文學期刊的文化品行──《絜茜》月刊研究
第一節 「三個」張資平
第二節 作為話語實踐的「吶喊詩」
第三節 「平民文藝」理想的破滅
第四節 作為早期抗戰文學期刊的《絜茜》月刊之經驗與教訓

第三章 「左翼」文學期刊的文化選擇──《夜鶯》月刊研究
第一節 「被無視」的《夜鶯》
第二節 《夜鶯》所刊載文章之文學與理論價值
第三節 《夜鶯》月刊與「兩個口號」之爭
第四節 《夜鶯》月刊之歷史價值

第四章 官辦文學期刊的文化策略──《越風》月刊研究
第一節 「以浙為主」與「昌明國粹」
第二節 借古諷今:返祖民族主義、國難與救亡
第三節 《越風》月刊之文學史、社會史與學術史地位

第五章 人道主義文學期刊的文化立場──《吶喊(烽火)》週刊研究
第一節 一份真實的《吶喊(烽火)》週刊
第二節 「《吶喊(烽火)》作者群」
第三節 《吶喊(烽火)》週刊所刊發文章之特色
第四節 《吶喊(烽火)》週刊之歷史地位問題

第六章 結語:超階級、民族救亡與人道主義──論戰爭語境下的話語權力及其書寫範式
第一節 對「階級性」的超越
第二節 實質性的變化:從「民族救亡」到「人道主義」
第三節 媒介議程/公共議程:戰爭語境中話語權力之書寫範式

尾聲:1938年以後

代後記:繁霜盡是心頭血,革命自有後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