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2,10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建筑 > 東西建築十講
東西建築十講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東西建築十講

作者: 漢寶德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 2013-04-2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50.00
市场价格: RM53.24
本店售价: RM47.38
促销价: RM46.85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穿古越今,盱衡東西,建築史上最菁華筆記! 
  中國建築史+西洋建築史+現代建築史+當代建築=《東西建築十講》
  漢寶德建築與文化的美學對話!

  十講緣起於十多年前門生姚仁喜的提議,經過夏鑄九的促成,姚仁祿的積極運作,還找來台灣古蹟專家李乾朗跨刀作畫,終於重現一代大師風采!

  漢寶德先生對台灣的建築界與文化界影響重大而深遠,他是二十世紀後半,引領台灣現代建築思潮的主要舵手,他更是台灣極少數能學貫中西、論述建築史的一代大家。本書由漢寶德先生親自執筆,歷數每個關鍵年代在歷史的洪流之下,文明積累與創新的力量。

作者簡介

漢寶德Pao Teh Han
  
  1934年生,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士,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曾任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國立台南藝術學院校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現任世界宗教博物館榮譽館長、漢光建築事務所主持人、總統府資政、文建會顧問、教育部諮詢委員等。

  漢寶德先生是二十世紀後半,引領台灣現代建築思潮,接軌國際現代建築的重要學者。畢生以建築為己任,思考空間與人文的關係。為了普及科學教育,他花了12年的時間籌設完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並擔任首任館長,以創新規劃與深厚學養,將科博館經營成最具吸引力的博物館。任台南藝術學院創校校長,倡言美感是文明的基石,重啟華人社會對藝術教育、美感教育的重視。

  獲得多項殊榮: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建築獎、教育部頒一等文化獎章、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獎章、國家文藝獎第一屆的建築獎、中國建築傳媒獎:傑出成就獎。文化部第二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評選委員特別獎:終身成就獎。

  著有《築人間》、《建築母語──傳統、地域與鄉愁》、《漢寶德談美》、《寫給青年建築師的信》、《設計型思考》等諸多作品。

繪者簡介 

李乾朗

  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歷任《建築師》雜誌主編、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董事等,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多年來致力於古建築調查研究工作,培養古蹟維護的專業人才,推動兩岸建築交流並出席各縣市政府之古蹟評鑑或文資會議,盡其所能地為台灣古建築的保存與未來發聲。2011年榮獲第十五屆台北文化獎。


目錄

楔子 姚仁祿 敬序
自序

01第一章中西建築分道揚鑣
西方文明所產生的東地中海地區,與中國文明所由生的黃河上游地區,都是雨量適中,林木繁茂、適於居住的地方,可是對於建築的創立,最重要的是地質的構成。地中海東部沿海是石材的山嶺所構成,而黃河上游則基本上是黃土堆積而成,因此在建築上就產生了基本的差異。我們可以想像生活在這兩種不同地景中的人類,為了經營自己的生活空間,會有怎樣的差異?

02第二章 壯麗的帝國建築
東方的秦漢帝國是建立在帝王的強力征服之上的。當秦始皇征服眾國時,他想到的只是權力統治全國。所以在成功之後,他所展現的就是帝王的無上權力。西方帝國的統治者是以希臘的城邦文化為基礎的。在地中海文化中,城邦的領袖是在市民的擁戴下建立起來的。他們的神是有人性的,而市民的精神生活是以藝術來娛神。因此過著團體的、以美的追求為中心的共同生活。

03第三章 宗教建築形式的開拓
佛教在精神上是出世的,進入社會,助人為善,與世無爭,高僧的修為如行雲流水。但基督教在成為國教前,教徒們宣揚教義已充滿了鬥志,成為國教後,僧侶的體系與政府的統治體系相結合,是權力的表現。這兩種不同的宗教精神,呈現在建築的功能上,形成強烈的對比。

04第四章 黑暗時代與唐宋帝國
在政權分散的時代,宗教的力量就會上升。羅馬產生了一個宗教領袖,教皇,漸漸可以干預俗世事物。這種權力與俗世沒有兩樣,在教皇之下,各地都有主教,掌理地方的教務,教會的力量成為民間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支柱。這時候,俗世的文化徹底消失,基督徒自虔信的修道者,與東方的出家眾一樣,建立起出世的文化。

05第五章 近代來臨前的東西方世界
在歐洲,中世紀的末期是基督教文明的最盛期。這是民族國家建立的階段。……
擺脫了教會的控制,自由的心靈在宗教信仰上表現了更大的力量。在過去,教堂是修道院的專屬建築。如今市鎮有了自主的權力與財力,就希望擁有自己的教堂。市鎮人民的宗教熱潮形成一股建造教堂的風氣,各地互相比賽建築技術的精巧與空間之宏偉,因此在短短時間之內,歐洲各地的大教堂如雨後春筍般遍地萌發。

06第六章 近世文明的曙光
在歐洲,人文主義的風氣吹散了沉迷的宗教信仰,建立人文世界的同時,中國進入專制帝權高漲的明代。在宋代,雖然也是專制體制,帝王對文人有一定的尊重,他們自己通常也喜愛藝文,所以文人與政府保持一定的互相尊重關係。到了元代,為了鞏固統治,才有對文人的疏離,使文人對政府的統治力量,產生失望與冷淡的態度。

07第七章 王權鞏固後的世界
中國易服之後,專制王朝穩固,讀書人再度以較正常的態度參與科舉,回到政府服務,但在文化的本質上沒有什麼改變。……西方的文明已邁出第一步,其效果也在此時經由耶穌會教士傳來中國,甚至感動了清朝的皇帝,卻因難為保守的士大夫階級所接受,未能受到正面的影響。不知不覺間,就在西方船堅砲利的壓迫下,成為可憐的落後國家了。

08第八章 現代世界的來臨
歷史家羅斯金感覺到建築的社會性,回到古典不是辦法,利用機器也不是辦法,要找到建築的真實,結合美學與社會因素。……羅斯金的觀念為摩里斯所推動實現,被稱為工藝運動(Art & Craft Movement),且自建築推廣到生活設計的層面,一時影響甚廣。但是,在思想上很成熟的理論,用來抵抗時代的潮流,反對機械的介入與生產的原則,長遠地說是不可能成功的。這一點,要等待現代建築運動的來臨了。

09第九章 鄉愁的後現代
在現代建築中,本來就有地域風格的一支,只是地域主義是按照各地的地理條件,在氣候、地質、風俗等獨特性的考慮下所做成的理性判斷。而後現代的地方性則以各地傳統的造型為基礎,因兒時記憶而做成感性的決定。雖然類同復古,卻不是為復古或國族象徵,而是為滿足感情上的需要。

10第十章 當代與未來
中國大陸自上世紀八○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全力吸收西方的當代建築,恰逢數位時代開臨,他們又擁抱西方的名師,因此雖無法產生自己的創造風格,卻移植了不少西方的作品,在整體表現上遠遠超過台灣。台灣在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上,在上世紀末突飛猛進並不落後;但是在運用高科技到生活上卻顯然有相當落差,尤其是在建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