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4,89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菩提心的滋味:到彼岸那六條完美的路
菩提心的滋味:到彼岸那六條完美的路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菩提心的滋味:到彼岸那六條完美的路

作者: 措尼仁波切,台灣芬陀利迦翻譯小組
出版社: 眾生
ISBN: 9789866091834
出版日期: 2017-1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50.00
市场价格: RM53.24
本店售价: RM47.3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菩提心一直都在,你感受到了嗎?
它是一種開放、清明與感動,
菩薩開顯了它,通往了成佛之道,
人們連結了它,學會了用心觀照每一個當下。

  先點燃心裡的火柴
  心如何有滋味呢?透過感受。所以轉化是發生在感覺、感受裡,因此先要「感覺到」你的感覺,而不是「知道」你的感覺就夠了。內心裡一根小火柴是可以燃起火花的,這火柴是什麼呢?它叫作「愛」,沒有你、沒有我。有「我」,就沒有愛。

  菩提心的最初機制
  你修了菩提心卻沒有任何感覺嗎?那是因為感受已經麻木了。頭腦可以訓練,心沒辦法訓練,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心敞開。如何讓心敞開呢?藉由不斷地打開我們的感覺,然後到達最底層時,就會發現本質愛。「本質愛」是菩提心的種子,想修持菩提心,就要和本質愛產生連結。

  到彼岸那六條完美的路
  菩薩並不是一個人,菩薩的團隊是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般若,在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的領航下,超越了我執、超越了境相,以慈悲與愛跟全世界連結。

  世俗菩提心的雙翼
  所謂的世俗菩提心,指的是當下我們可以感受得到、可以去理解的。世俗菩提心有兩種:「願菩提心」是對從未到過的目的地,有著想要前往的意願,而確實前往目的地的就稱為「行菩提心」。如果願心的力量微弱,就沒有辦法產生確實的行動力,所以一開始必須致力於願心當中。

  菩提心的最初機制,是從哪裡開始呢?是從自己開始──心的溫暖、本質愛,但是當你想要連結本質愛的時候,會發現被許多怪獸擋住了。這些怪獸不在勝義諦裡,而在世俗諦之中,如果不知道如何與世俗諦互動或遊戲,就與這個世界隔離了。這是我們開始修持世俗菩提心的地方,而勝義菩提心必須藉著世俗菩提心才得以證悟。

  措尼仁波切深知現代人的問題:不知道如何在世俗與勝義之間共舞,所以從世俗菩提心開始,引導我們對自己的怪獸進行握手禪修,對顛倒的想法、感受、身體仁慈,讓心敞開,找到內心最基礎的火花──「我很安好」,再以這個光為起點,加入菩薩的團隊──六波羅蜜,以及四攝心,幫助我們走在菩薩的道上,成就證悟的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措尼仁波切Tsoknyi Rinpoche


  第三世措尼仁波切,是竹巴噶舉與寧瑪派兩大傳承的具格上師。出生於大伏藏師秋吉林巴的家族,父親是大成就者祖古烏金仁波切,弟弟是詠給明就仁波切。他自幼即被第十六世噶瑪巴認證為轉世仁波切,並於頂果欽哲法王、康祖仁波切、阿帝仁波切、紐修堪仁波切等不可思議的成就者座下學習。

  仁波切出身偉大的證悟家族,但他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他成家,成為丈夫、成為父親,所以他不只瞭解如何開啟自心本性的寶藏,也親身體驗在家生活的困境。1991年他開始全球弘法,教導根植於清淨無誤的佛法傳承,分享他生活中的挫敗和從挫敗中醒來的故事,以淺顯易懂、幽默自嘲的方式,將深刻的洞見娓娓道來,是一位善於協助現代人走出心靈困境的導師。

  此外,他承襲第一世措尼仁波切的志業,創立閉關中心和寺院,為多所西藏和尼泊爾尼寺的精神導師。相關著作:《大圓滿的生活》、《醒了就好》、《覺醒一瞬間》、《愛與微細身》、《中陰解脫門》

  措尼仁波切中文官網:www.pundarika.tw

審訂者簡介

台灣芬陀利迦翻譯小組


  措尼仁波切全球弘法組織的台灣工作團隊,協助辦理課程、建置網站、法教翻譯及編譯教學影音等各種佛行事業。
 


目錄

第一章 與如來藏相遇
菩提心的雙翼:顯相與空性
無我的雙人舞
因為害怕,我們做了什麼?
先點燃心裡的火柴
別裝了,對你的感覺誠實吧!
世俗菩提心的「願心」與「行心」
老實說,愛是「感受」的對象
放下的練習,只是覺知
仁慈是一種允許
讓每個感覺都有位子
體驗原汁原味的感受
第一次的恐懼:用理智分析
第二次的恐懼:跟怪獸相會
療癒的開始在於相會
覺知深藏的記憶
頭腦與感受需要溝通
「感覺」是智慧,還是扭曲?
世俗真理,透過經驗才能進入
不能只靠幻相的一隻腳
 
第二章 菩提心的種子
用溝通改變感受
轉化發生在感覺裡
別跟心講理,而是連結
禪修不是去完成什麼
覺知永遠不會太遲
顛倒世俗就是所謂的怪獸
從對自己誠實開始,找到最基礎的火花
別懷疑,顛倒的怪獸來了
這都是習性在選擇啊!
把痛苦當朋友,心才能敞開
清理傷口的痛,正是療癒的開始
不必試圖感覺很好
握手也是禪修
到底是哪一種疼痛?
因為怪獸而學會愛
你要幫助的第一個人
 
第三章 轉化的開始:四無量心
慈無量心:愛開始表達自己
安樂之因是什麼?
菩薩並不是單獨一個人
空間越多,威脅就越少
慈悲就是一種瞭解
你的菩提心在運作嗎?
菩薩的使命是什麼?
任何連結都是一種連結
世界上最棒的心
抓準轉化的關鍵:衝突點
悲無量心:認識什麼是苦
喜無量心:遠離一切嫉妒
別人的幸福,你感到快樂嗎?
捨無量心:對自他沒有貪瞋
遠離四無量心,就遠離菩薩行
 
第四章 菩薩的行動:行菩提心
略說前四度
布施:秉持無貪的本質而施予
持戒:守護戒律,斷捨罪過
安忍:面對任何傷害不動搖
精進:對善法有極大的喜悅
禪定:智慧登頂之前的基地營
透過概念到達非概念的頂峰
三摩地的兩個面向
止的五個元素
「知道」裡可能有念頭
無所緣禪修:打開一切的感官
不要著墨未來
美麗的怪獸與無所緣
不離開當下專注的對象
淨化五毒仰賴第六波羅蜜
在專注與放鬆之間
 
第五章 與我共舞
證悟勝義菩提心的關鍵:般若
我們需要自主的思維
給自己一帖清明的良藥:分別智
因為實相是空性的
菩薩也有「我」
成為完全開放的垃圾桶
沒有「我」,是完全放掉嗎?
別讓「貪愛的我」取代了
你是別人的投射嗎?
誰來共舞?
 
第六章 愛是一種感受:四攝法
記得布施的兩種心態
愛語的三個特質
別猜,清楚完整地表達
說好話,打開心房
在語調中流露情感
利行:讓自己符合菩薩的行持
同事:以眾生的意樂為導向
先把心放在對方上
請與我一起共享美好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