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9,939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建筑 > 李承寬與德國有機建築
李承寬與德國有機建築
上一张
李承寬與德國有機建築
下一张
prev next

李承寬與德國有機建築

作者: 孫全文,邱佩君
出版社: 田園城市
出版日期: 2018-09-3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00.00
市场价格: RM60.84
本店售价: RM54.1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住宅不但界定人與人的關係,也界定人與自然的關係。
 
  十九世紀中,雕刻家格里諾(H. Greenough)以自然類比建築,強調建築應回歸自然法則以尋找有機之美,延伸出「形隨機能」的理念。此為機能主義思想源頭,後來影響到蘇利文(Louis Sullivan)、萊特(Frank Lloyd Wright)的有機理論。二十世紀初,一切事物回到本質來思考,建築的本質被定義為「對機能的探求」;建築能反映機能,成為當時的共同需求。

  所謂的「有機建築」是以自然詮釋建築,思考人在天地間的位置、思考家宅的意義──建築成為界定人與自然關係的介質。李承寬在三○年代至現代主義重鎮的德國求學,他在有機的脈絡下發展建築形式,追隨有機主義者夏隆(Hans Scharoun)以及黑林(Hugo Häring),再轉化為自己獨特的建築風格。

  李承寬談的有機並非對自然形式的模仿,而是以生物類比建築構成的邏輯:組織的秩序如同血脈循環、機能空間如同器官──建築是由自然化的過程而生,整體的協調不再是幾何性,而是相互性的關係。

  有機的議題是變動的,具有時空性格。在本書出版第十年的當代,回顧德國有機思想及李承寬的建築實踐,並以有機的態度探尋台灣地域建築的走向,這是身在台灣的建築人值得深思的課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孫全文


  【教育背景】
  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建築博士 1977-1982
  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建築碩士1970-1973
  成功大學工學士 1965-1969

  【研究領域】
  近代建築思潮與發展、當代建築理論與批評、歷史保存與都市建築

邱佩君

  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建築碩士
  中原大學建築系學士
  現任職於高雄市政府捷運局


目錄

再版序
序言
前言:李承寬與中原建築系的淵源
緒論
 
第一章:李承寬與德國有機建築
李承寬與德國有機主義
黑林有機理論
 
第二章:自然觀──時空觀
自然觀之時空特徵
時空觀之時空特徵
小結
 
第三章:機能形式
整體設計
新時代生活──休閒與自然
機能的形式
小結
 
第四章:建築形式
風土形式的繼承與發展
李承寬建築分期
Maerkisches Viertel社區 1965-1971
小結
 
第五章: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