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7,672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傳記/自傳 > 丁韙良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丁韙良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上一张
丁韙良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下一张
prev next

丁韙良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作者: 傅德元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 2014-01-1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50.00
市场价格: RM83.66
本店售价: RM74.46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吾奉上帝之命來華,此即吾父母之邦也,得老死于是足矣。」


―丁韙良(W. A. P. Martin, 1827-1916)


  「我生活在中國……除了當傳(宣)教士外,還當過清政府的雇員。」丁韙良曾如此自述。因熟知中國作家與作品,恭親王奕訢對他另眼看待,賜予「冠西」的雅號,其後中國人遂尊稱他「丁冠西」。

  丁韙良自一八五○年來華服務,一八九五年因病自京師同文館總教習職退休返美,其後仍多次返華。一八九八年,清光緒皇帝任命已退休的丁韙良為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前身)首任西學總教習,協助推動新式教育,並授予二品頂戴官銜。

  一九○二年,丁韙良再次返美,旋即接獲湖廣總督張之洞電報,聘請他擔任湖北濟美學堂總教習兼仕學院公法教習。此次,其子以「彼地潮濕不宜」反對高齡七十六的父親前往中國,但丁韙良毫無猶豫,以「吾奉上帝之命來華,此即吾父母之邦也,得老死于是足矣。」回應兒子的擔憂,並即刻返華協助。一九一六年,九十歲的丁韙良長眠於中國,並被葬於摯愛的妻子墓旁,總計他在中國生活長達六十年之久。

  丁韙良(W. A. P. Martin, 1827-1916)在華生活近六十年,是十九世紀中葉美國最早來華的新教傳(宣)教士之一,也是中英文著作等身的著名學者,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丁韙良於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從事的活動及貢獻,一是較早與較系統地譯介西方國際法至中國,不僅奠定了中國國際法學基礎,更培養了晚清外交人才,促進晚清外交近代化;二是長期任京師同文館總教習,實施新式教育,推動晚清教育近代化;三是向中國介紹西方先進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新知、基督教文化,並將中國歷史、宗教、文學、古代發明等介紹給西方,他個人也開始了對中國文化的研究與探討,成為美國最早的漢學家之一。

  晚清時期,中國因列強介入而淪為半殖民地化之際,丁韙良呼籲清政府學習西方,推行改革。同時,他也呼籲西方社會應研究中國歷史,指出中國人並非一盤散沙,更預見中國的崛起;然而,他也曾提出過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主張。他是一位複雜且蓋棺不能論定的歷史人物,但他對中國的愛與對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推動卻不可抹滅。

  本書敍事嚴謹,觀點明確,多有創見,更引用大量珍貴的中外文資料及原始檔案,對丁韙良的文化交流活動進行全面分析,並訂正若干史實,為研究丁韙良、中國近現代史、思想文化史、宗教史、教育史等之重要著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傅德元


  一九五六年七月生於河北省寶坻縣(現為香河縣)農民家庭。一九七七年考入河北大學,一九八二年三月畢業,取得歷史學學士學位,留校從事中國近代史教學研究。一九九三年赴美,二○○一年自己申請美國傑出人才綠卡並很快獲批准,使全家取得美國永久居留權。二○○四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研究生,師從鄭師渠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文化史,二○○八年六月通過論文答辯,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

  除本書外,著有《清代直隸總督與總督署》(合著)、《創業美國》,點校《星軺指掌》,編註有《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另於中國大陸《歷史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戰線》、《江漢論壇》、《社會科學研究》、《安徽史學》、《河北學刊》等刊物及論文集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其中 五篇論述丁韙良)。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清史及晚清政治史、美國來華傳(宣)教士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美國華人華僑歷史與文化。任美國Willamette University中文客座助理教授(Visitin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Chinese, 2012-2013)。
 


目錄



Abstract William A. P. Martin and Chinese-Western Cultural Exchanges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緒 論 本書的選題意義、學術創新及研究概況
  第一節 本書的理論方法、學術創新與框架結構
    一、選題意義與學術創新
    二、本書的基礎理論
    三、本書的研究寫作方法及框架結構
  第二節 丁韙良研究概述(1917-2013)
    一、1950年以前的個人生平介紹與相關研究
    二、1950-1985年中國大陸學術界研究概況
    三、1987-2013年中國大陸學術界研究成果及主要觀點
    四、臺灣研究概況
    五、美國等國研究概況
    六、深入研究之淺見

第一章 丁韙良生平概述(1827-1916)
  第一節 家庭背景與早期在華傳教活動(1827-1868)
    一、家庭背景與來華傳教(1827-1850)
    二、寧波傳教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的活動(1850-1860)
    三、北京傳教與《萬國公法》的刊印(1862-1868)
  第二節 從京師同文館到京師大學堂的教育活動(1869-1905)
    一、京師同文館總教習的開拓與創新(1869-1895)
    二、戊戌變法與義和團運動時期的參與及態度(1897-1900)
    三、丁韙良與京師大學堂及湖北仕學院
  第三節 晚年傳教(1906-1916)、中國情結及檔案概述
    一、晚年著述與傳教活動(1906-1916)
    二、丁韙良的中國情結芻議
    三、美國保存丁韙良檔案史料概述

第二章 丁韙良的中國文化觀
  第一節 丁韙良的中國歷史觀
    一、中國歷史分期、民族衝突融合與未來崛起
    二、中國的古代發明及「西國取法中華」的「西學中源說」
    三、中國古代公法與外交研究的開拓者
    四、中國近代史:從被迫開放到主動改革
    五、中國歷史的發展變化與具有遠見卓識的預測
  第二節 丁韙良的中國宗教觀及傳教思想
    一、對中國「三教」與基督教關係的分析研究
    二、對中國「祖先崇拜」的研究
    三、「孔子加基督」的傳教主張
    四、傳教著作《天道溯原》與《天道覈較》
  第三節 丁韙良對中國文學及語言文字的研究
    一、丁韙良對中國詩歌、散文作品的研究
    二、丁韙良對中國書信、寓言及說(宣)教作品的研究
    三、丁韙良編譯寫作的中國詩歌及文字作品

第三章 丁韙良與西方國際法在中國的奠基:《萬國公法》之版本考證及歷史價值研究
  第一節 丁韙良翻譯《萬國公法》的背景及動機
    一、翻譯《萬國公法》的背景及動機
    二、《國際法原理》的作者及版本討論
  第二節 《萬國公法》的翻譯藍本及相關問題新證
    一、學術界對《萬國公法》翻譯藍本的幾種觀點
    二、《萬國公法》翻譯藍本並非1836年版和1863年版
    三、《萬國公法》翻譯藍本為1855年版確證
    四、學術界對《萬國公法》的錯誤評論
  第三節 《萬國公法》的主要內容及刊印意義
   一、《萬國公法》的主要內容
   二、《萬國公法》刊印的影響

第四章 丁韙良與國際法在中國的傳播
  第一節 《星軺指掌》與晚清外交的近代化
    一、《星軺指掌》的翻譯藍本、原書作者及中文版刊印年代考證
    二、《星軺指掌》的主要譯校人員
    三、《星軺指掌》的主要內容
    四、《星軺指掌》刊印的歷史意義
    五、《星軺指掌》的消極內容
  第二節 「得窺泰西往來交涉之道」的譯著─《公法便覽》
    一、吳爾璽與《國際法研究導論》的版本
    二、《公法便覽》的翻譯藍本考證
    三、《公法便覽》的翻譯人員及初刻本年代
    四、《公法便覽》的基本內容
    五、《公法便覽》的歷史地位
  第三節 「持論既公而不偏,敘事亦確而有據」的《公法會通》
    一、《公法會通》的翻譯藍本及作者考證
    二、《公法會通》的翻譯者、特色、目的及版本
    三、《公法會通》的主要內容
    四、《公法會通》的歷史地位
    五、《公法會通》的消極內容
  第四節 同文館翻譯的其他國際法著作
    一、《陸地戰例新選》介紹的國際戰爭法規
    二、《法國律例》及《新加坡律例》、《公法千章》考證
  第五節 丁韙良晚年的國際法作品
    一、《公法新編》的編譯過程、藍本及原作者概述
    二、《公法新編》的主要內容及歷史地位
    三、《邦交提要》表述的國際法思想及民主思想

第五章 丁韙良與晚清教育的近代化
  第一節 丁韙良與京師同文館
    一、出任京師同文館總教習
    二、丁韙良對同文館課程設置、學制方面的改革
    三、丁韙良對中外教習的管理及教材、教學方法的改革
    四、丁韙良在招生及學生管理方面的改革
    五、丁韙良與同文館的教學基礎設施建設
    六、丁韙良任京師同文館總教習的歷史評價
  第二節 丁韙良的中西教育觀及改革科舉制的主張
    一、對中國教育輕視培養科學人才的分析
    二、對中國科舉選官制度的評述
    三、《西學考略》對歐美、日本教育制度及現狀的介紹
    四、「借鏡于人」:學習西方教育制度、改革科舉制的思想

第六章 丁韙良向中國介紹的西方先進科技知識及社會科學知識
  第一節 京師同文館時期編著的自然科學及英語書籍
    一、《格物入門》及其增補版
    二、《格物測算》及其他格致書籍
    三、天文、曆法與英語知識的介紹
  第二節 丁韙良在報刊書籍中介紹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
    一、丁韙良與《中西聞見錄》的創刊
    二、丁韙良在《中西聞見錄》中介紹的自然科學知識
    三、丁韙良在《中西聞見錄》中對近代天文地理知識的介紹
    四、丁韙良在《中西聞見錄》中對晚清洋務新政及社會的介紹
    五、丁韙良在《中西聞見錄》中對各國社會、政治的介紹
    六、「進化論」在中國的早期傳播者
  第三節 晚清西方經濟學傳入中國第一人
    一、《富國策》的原作者及翻譯藍本
    二、丁韙良翻譯《富國策》的意圖
    三、《富國策》中關于生產與商品生產的理論
    四、《富國策》中關于用財即消費理論
    五、《富國策》中關于交易即產品的交換與分配理論
    六、《富國策》的歷史價值
  第四節 近代來華西人第一部心理學著作:《性學舉隅》
    一、近代中國心理學開創之作─《性學舉隅》的寫作與刊印
    二、「以究察人性為要」─《性學舉隅》的主要內容及學術價值

結 論 丁韙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及晚清近代化的促進者

附 錄
  一、丁韙良主要論著目錄
  二、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三、丁韙良研究成果彙編
  四、丁韙良年譜簡編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