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7,672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傳記/自傳 > 從宗教到政治:黃彰輝牧師普世神學的實踐
從宗教到政治:黃彰輝牧師普世神學的實踐
上一张
從宗教到政治:黃彰輝牧師普世神學的實踐
下一张
prev next

從宗教到政治:黃彰輝牧師普世神學的實踐

作者: 蔡榮芳
出版社: 玉山社
出版日期: 2020-0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80.00
市场价格: RM73.02
本店售价: RM64.9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台灣人權運動的先鋒、台灣人民自決運動的導師、
  自由人文主義的世界公民,也是台灣母語文化的捍衛者。
 

  從宗教的愛心出發,黃彰輝關注世俗人類社會之公平正義。在中國國民黨政權戒嚴統治台灣的「反共抗俄」時代,他關心台灣人民的困境,於1953年在日內瓦WCC委員會議上,最早說出「『一個中國,一個台灣』,和平共存」這句名言,為台灣人民自決權發言。十一年後的

  1964年,他的後輩友人及同志彭明敏教授跟進,發表〈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

 

  他一生從事宗教、社會、政治與教育活動,重建、強化台南神學院,提倡母語文化,參與創立台灣第一所基督教(東海)大學,倡導「台灣人民自決運動」,主持普世教會協會「神學教育基金會」,在世界各地推動神學教育。他走過的人生路,就是二十世紀台灣民主發展歷史的一片縮影。

 
讀者書評
 

  本書作者蔡榮芳教授長年來對歷史科學有渾厚深邃之研究,又對基督教史學、基督教宗教神學、東西方哲學思想,乃至一般政治、社會科學;尤其是對台灣四百年外來統治之歷史,都有其獨特精深之研究;迺能將之整體適切地融入本書章節,縱剖橫切、層次明晰地析理論述;從宗教到政治,將黃彰輝的思想與時代,撰著出來;終使此書成為閱讀平易而學術內涵豐富之難得佳作。——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名譽教授  李鴻禧

 

  蔡教授不是基督徒,他也自謙對神學的理解不夠深入,然而,我必須說,他以一位「局外人」(outsider)撰寫台灣神學家黃彰輝的思想史,不但證明他是可以深入歷史現場的大師,更具體以黃彰輝的傳記「做神學」,可說已登入神學的殿堂,讓我們這些神學人既感佩又愧疚。在此僅恭賀並感謝榮芳兄為「彰輝仙」寫新傳,這是我讀過台灣人的傳記裡,最深刻也最精彩的一本,誠摯地推薦給所有的讀者!——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  鄭仰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榮芳
 

  東海大學第一屆畢業校友(1959)。美國馬里蘭州立大學碩士。加州大學(UCLA)博士。南卡州查爾斯頓學院歷史系名譽教授。曾任國立台灣大學及香港大學客座教授。主要學術著作:Hong Kong in Chinese History: Community and Social Unrest in the  British Colony, 1842-1913(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香港人之香港史1841-1945》(牛津大學出版社,2001)。


目錄

推薦序1 平易而學術內涵豐富的傳記史學佳作 李鴻禧 
推薦序2 為「彰輝仙」寫新傳 鄭仰恩 
作者序 

1 緒言:西歐基督教社會之政教關係,從保守勢力到自由主義 
中世紀歐洲基督教會是社會保守勢力的大本營 
中世紀西歐基督教社會的政教競合,種下自由主義幼苗 
近代西歐政教關係的歷史經驗:自由主義終勝獨裁專制 
關懷公共社會的入世宗教傳統 

2 蘇格蘭啟蒙思潮,傳統台灣人家庭,與日本文化教育 
「啟蒙運動」思潮 
蘇格蘭「教育式啟蒙運動」 
西洋傳教士帶來福音、「現代化」啟蒙知識、「本土化」價值觀 
兩代牧師家庭 
福音與在地文化 
台灣人的傳統家庭倫理 
厄運連連,宗教心靈的覺醒 
長老教會中學與東京青山學院附屬中學 
台北高等學校 

3 東京帝國大學期間(1934-1937)讀哲學:東、西洋學者之影響 
主修哲學 
蘇格蘭啟蒙哲學家大衛.休姆引起他的興趣 
東、西洋宗教哲學之印證:佛教與基督教 
「仁」與「博愛」之融合 
三木清的影響 
住宿「基督教青年會學寮」(YMCA) 
尼采的先見之明 
〈不安的倫理性〉: 奧古斯丁、巴斯卡、海德格 
矢內原忠雄的影響 
「用母語禱告,上帝比較會細心聆聽!」 
賀川豐彥之影響 
父親黃俟命牧師來訪 
「嘸甘願」事件 

4 劍橋與倫敦大學時期(1937-1947):危機神學 
初次感受自由開放的英國政治文化(1937) 
劍橋西敏斯德學院(1938-1941) 
基督教存在主義之父:齊克果 
俗世存在主義者:沙特 
危機神學家:巴特與布魯納 
黃彰輝對歐洲時事與神學發展的反應 
劍橋神學教授約翰.歐曼:「宗教即是世俗」 
日本國籍的困擾 
「先生」跟「生徒們」亦師亦友 
異族通婚遭到歧視與壓力 
關注日本殖民統治者對台灣基督教會之壓迫 
返回台灣接受挑戰 

5 台南神學院院長任內(1949-1965),海內外宗教活動表達政治理念 
回到被蹂躪摧殘的台灣 
任教母校長榮中學(1947-1948) 
台南神學院復校 
經濟社會恐慌、政治恐怖的時代 
幾萬受難家族中的一例:林茂生博士的遺族 
主持台南神學院 
開明的台灣省主席吳國楨 
家庭與神學院遭受困擾 
黃彰輝首倡「一個中國、一個台灣,和平共存」 
重返「第二故鄉」英國 
初訪美國的印象 
雷茵霍.尼布爾:教徒與教會是社會的良心 
黃彰輝與尼布爾晤談 
宗教與世俗的關係之辯論 
在美國伊凡斯敦市 

6 參與創立東海大學:宗教、政治,與自由人文主義教育 
李伯來台跟黃彰輝商討創立基督教大學 
芳威廉、黃武東、葛蘭翰的籌備工作 
理想:崇尚自由及基督教人文主義精神的大學 
東海大學董事會的成立 
黃彰輝、范杜蓀及芳威廉的會談 
董事會保守派與自由派的角力 
曾約農校長的貢獻與願景 
亞洲基金會的白克文老師 
「反攻大陸」對照「認同台灣是故鄉」的智慧 
曾約農校長與芳威廉博士意見相左 
從曾校長辭職事件看1950-1960年代台灣政治社會情況 
東海大學成為大陸人與外籍人士主導的大學 
吳德耀校長:世界公民,自由主義的國際觀 
在東海大學第一屆畢業典禮以台灣母語祝福 

7 倍加運動,彭明敏事件前後及宣教百年大慶 
「倍加運動」(1954-1965) 
在紐約協和神學院講學、研究(1959-1960) 
返回台灣繼續工作 
「倍加運動」促進教會對台灣鄉土社會的體認與關懷 
黃彰輝與彭明敏先後提出台灣人自決主張 
麥堅泰牧師挺蔣,對抗WCC與長老教會 
長老教會宣教百年大慶 
辭去台南神學院院長 

8 「基督教對世界的政治責任」,宗教對話與「處境化神學」 
主持普世「神學教育基金會」 
「政治中立是不可能的事」 
基督教的政治責任 
存在主義神學家田立克引起共鳴 
對巴特「超自然」啟示神學之質疑與批評 
從基督教、佛教與儒家倫理觀點思考人生問題 
尋求「身分認同」,提出「處境化神學」 
「處境化神學」 
宗教與母語文化 

9 台灣人民自決運動:「一個中國、一個台灣」和平共存 
長老教會的〈國是聲明〉 
海外台灣基督徒的響應 
「台灣人民自決運動」 
伍伯塔—巴門「今日台灣人民的拯救」協議會 
沈劍虹勸誘自決運動領導者回台未果 
黃彰輝呼應《紐約時報》社論〈台灣的前途〉 
長老教會第二次聲明:〈我們的呼籲〉 
長老教會第三次聲明:〈人權宣言〉 
《美麗島》事件 
備受敬重的遊說大老 
解嚴後回台訪問 
與國民黨秘書長李煥談話 
與李登輝副總統晤談 
晚年的黃彰輝牧師 
「他有英國紳士派頭,日本禪師氣質,又有台灣人的率直」 
「歷史即是當代」 
壯志未酬身先死 

10 結論:過去與現在的對話,台灣建國及文藝復興之道 
「處境化神學」與公平正義之文化價值 
從「台灣人」、「日本人」、「中國人」、「英國人」,到台灣人的「世界公民」 
檢視「黨國文化」遺緒與「兩岸文化交流」(以東海大學為例) 
台灣建國及文藝復興之道 
「處境化神學」催生台灣鄉土神學 
「處境化神學」之實踐:參與「太陽花」學運 
黃彰輝的思想與活動之當代歷史意義及啟示 
總結本書論述 

附錄(首屆校友回憶:東海大學創校董事黃彰輝自由人文主義思想之實踐)
(A)東海大學曾經是台灣自由主義思想的重鎮 
(B)通才教育、人文心靈價值與影視藝術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