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4,86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諸佛共同的聖劍:最完整四念處禪修講解,最直接斷除煩惱的力量(修訂版)
諸佛共同的聖劍:最完整四念處禪修講解,最直接斷除煩惱的力量(修訂版)
上一张
諸佛共同的聖劍:最完整四念處禪修講解,最直接斷除煩惱的力量(修訂版)
下一张
prev next

諸佛共同的聖劍:最完整四念處禪修講解,最直接斷除煩惱的力量(修訂版)

作者: 性空法師
出版社: 大千
出版日期: 2019-12-12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50.00
市场价格: RM53.24
本店售价: RM47.38
促销价: RM46.85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這本書可以拯救你的心。
  佛陀說:實踐涅槃,四念處是唯一的路。而涅槃,才是真正的自由。

  如果《轉法輪經》是修習覺悟的準則與基礎,《大念處經》則是佛教任何修行方法的基石。

  《大念處經》歸納了佛教最重要的道理,是了解修行最重要的經典。其特色是佛陀直接闡述解脫之道,而其他的經典多半是隨緣教化,或依布施、持戒、習定、修慧,先說基本的道理,再說較深的、無我的「法」。《大念處經》從始至終都講說解脫的道理,除此之外,《大念處經》並無其他內容。

  由於念與慧,修行者完全進入止與觀的境界。念的境界——建立自己在四念處的修行;慧的境界——建立自己在四聖諦。有四念處的基礎,四聖諦的智慧才能變得明顯。

  以覺知和正念經驗所有事物的洞察力是佛教徒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修行方法;它是了解八正道不可或缺的方法,也是引導從苦完全解脫,徹底了解四聖諦的唯一捷徑。因此,它是最終引領我們活在每一經驗剎那當下唯一的修行方法。是實踐佛教中道禪修的唯一途徑,也是心從一切極端與無明究竟解脫的唯一方法。

  ※建議合讀下列書籍:
  被99%學佛人所輕忽的根本教法:馬哈希尊者講解轉法輪經
  清淨道次第禪修地圖:讀懂阿毘達摩的理論與實踐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性空法師(Ven. Dhammadipa)/講述


  1949年出生於捷克布拉格,是當今世界一位卓越的禪修老師和博學的佛教學者。除了母語捷克文之外,還精通梵文及巴利文,並且廣通法、德、英、中、俄、印度、日語等等十幾種語言,能讀能說,溝通無礙。(師父亦精研中文哲學,曾著有博士論文《譚嗣同之仁學研究》)。

  1986年,前往日本,隨厚田禪師 (Harada Serrei Roshi) 修習曹洞宗,法名性空。1987年,於斯里蘭卡剃度出家,依止那難拉瑪大長老 (Nanarama Mahathera) 座下修習南傳禪法。1989年於洛杉磯西來寺受北傳三壇大戒 。 1996年赴緬甸親近當代禪修大德帕奧禪師修習禪法,甚得器重,為禪師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並被授意為其公開教導帕奧禪法。出家之前,曾於1979年赴印度那爛陀大學研讀梵文及佛教哲學,同時任教於該校,至今仍然持續於該校隨緣講學。

  十數年來,性空法師在世界各地包括歐美、台灣、中國、印度及東南亞各國弘法及指導禪修。此外,他也致力於寫作和翻譯佛教論典成捷克文和法文。翻譯作品包括《大乘起信論》、《入菩薩行》和寒山的詩集。他在台灣的部分教學被結集成中文出版,包括: 修習四無量心慈悲的培育、《四聖諦與修行的關係》、《四無量心》、《諸佛共同的聖劍》和《清淨道次第禪修地圖》。
 


目錄

推薦序──修習四念處習慣成自然
自序──正念之道
凡例
大念處經經文
總釋四念處
一、最重要的解脫經典
二、極殊勝的說法地點
三、四念處是涅槃唯一的路
四、修習四念處的七種利益
五、四念處的核心——念
六、為何佛陀只說四個念處?
七、四念處適合一切根性
八、四念處彼此相互增上
九、四念處共通的修習法
十、四念處的所緣
十一、總結四念處
身念處
一、安般念
二、威儀
三、正知
四、不淨觀
五、四界分別觀
六、墓園九相
七、總結身念處
受念處
一、比丘如何了知感受?
二、六種感受
三、受是緣起法
四、思惟受為苦
五、以智慧觀察受
六、總結受念處
心念處
一、前言:心事難測
二、觀察十六種心
三、觀心無常
法念處
一、五蓋
二、五取蘊
三、十二處
四、七覺支
五、四聖諦
修習念處的成果
念處實修細節
一、安般念修習要點
二、修行的四個過程
三、如何對治五蓋?
四、如何運用七覺支?
五、如何平衡五根?
六、調和統一身心
七、培養禪修的四個緣素
八、專注的四個階段
九、修習根律儀
十、佛法智慧的所依?
十一、如何修練慈心觀?
十二、修行者的習慣
附錄
【七清淨與十六觀智】
【四念處的語義分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