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058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傳記/自傳 > 漢娜‧鄂蘭(聯經Wings:Monograph 3)
漢娜‧鄂蘭(聯經Wings:Monograph 3)
上一张
漢娜‧鄂蘭(聯經Wings:Monograph 3)
下一张
prev next

漢娜‧鄂蘭(聯經Wings:Monograph 3)

作者: 李建漳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8-12-0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90.00
市场价格: RM44.11
本店售价: RM39.26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她是漢娜.鄂蘭,當代共和主義的旗手

  20世紀最偉大、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


  漢娜.鄂蘭的名字被書寫在許多理論的開端,其主張與概念引導了後世政治、哲學、人文領域的思想。她批判西方政治哲學大傳統,試圖建立新的政治理論;她凝視參與艾希曼大審判的人們,從平凡人身上見到平庸的邪惡;她分析極權主義,探究人類自由、政治之間幽微的關係;她觀看這世代,提出了諸多難以回答的問題,而正是這些難以回答的問題推動這世界向前邁進,正是她對「人」的思考與關懷,讓我們以前所未有的觀點反視自身。

  這是一本打破堅實學理高牆,為了欲更進一步探究政治與哲學的讀者而寫的入門書。以最深入淺出的方式,分十個章節依序介紹漢娜.鄂蘭的重要性、歷史定位,她對集權主義、政治、公民與自由、權力的看法,分析何謂邪惡的平庸,現在的我們又該如何判斷、反制之。

  站在時代的浪潮尖端,漢娜.鄂蘭始終未退場,其著述隨時間演進越發璀璨,隨政治局勢的變動更加精闢。她是一面時代的鏡子,始終映照著這個世界,而我們也始終站在所處的時代與她的身影遙相輝映。

  我們始終活在她開創的時代

.「政治與思想」出版計畫編輯委員會(依筆畫排序)

  吳豐維

  陳宜中

  曾國祥

  葉浩

 
.系列導言撰寫者

  「政治與思想」出版計畫編輯委員會,共同撰寫。


本書特色

  1、輕──開本尺寸精小,便於攜帶閱讀。
  2、不沉重──分量適中,適合社會大眾、高中生、大學生閱讀。
  3、重要作者──由海內外專家學者費時數年撰寫,並通過嚴謹審查。
  4、便於理解──以簡單易懂的文字,深入淺出介紹當代重要的政治哲學家理論與重要觀念。
  5、切合時事──內容貼近當代社會,以展望未來之姿回顧經典人物與議題,提供反思與對話。
  6、展望──期待這系列書能作為橋梁,串連深刻思想、觀念與普羅大眾。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建漳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政治學研究所畢業,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哲學碩士,哲學博士。
  研究領域:尼采,政治思想,當代法國哲學。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導論──為何我們想認識鄂蘭?
具爭議性的不凡女天才
回頭向古典學習:西方「最初」的政治經驗
實例釋明鄂蘭對「政治」的分野
 
第二章 政治的異化──鄂蘭對「極權主義」與「政治哲學」的批判
《極權主義的起源》在寫什麼?
政治的異化:對政治哲學的批評
 
第三章 鄂蘭式「區分明辦」──公共的、私人的及社會的
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區分
政治性與社會性的區分
鄂蘭式公共領域的特徵
 
第四章 一句話解釋政治?基於溝通與說服的個人彰顯
政治的奠基石:多元性
政治的第二基礎:共同世界
政治是與他人在公共空間中的自我彰顯
 
第五章 鄂蘭與共和主義──公民共和主義典範下的政治想像
競爭中的不同思想典範:對自由主義的反對
 
第六章 你在「做」什麼?鄂蘭對實踐活動的分析
「行」相對於「知」的優先性:人類的實踐生活
勞動:無限循環的生理過程
製造:打造一個人文世界
 
第七章 讓我們創造「奇蹟」吧──政治「行動」是什麼?
不同於「勞動」與「製造」的「行動」
行動的脆弱性及補救
行動的救贖:承諾與寬恕
 
第八章 「自由」──自由是去「做」,而不只是「有」。
政治與自由的關係
對傳統自由概念的批判
鄂蘭對自由的詮釋
 
第九章 「權力」與「權威」──像歐巴馬說的「Yes, we can !」
鄂蘭對權力觀念的論述
分散和多元式權力觀的制度設計
鄂蘭對權威觀念的論述
 
第十章 邪惡的平庸性──惡行竟不來自於惡人!
鄂蘭親身見證歷史之惡
爭議焦點:邪惡的平庸性
對邪惡平庸性的反制:思考
對邪惡平庸性的反制:判斷
 
結語
 
延伸閱讀
注釋
著作及引用書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