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6,28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电影 > 破曉將至:中國電影研究(1977-1979)
破曉將至:中國電影研究(1977-1979)
上一张
破曉將至:中國電影研究(1977-1979)
下一张
prev next

破曉將至:中國電影研究(1977-1979)

作者: 段善策
出版社: 新銳文創
出版日期: 2019-08-09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00.00
市场价格: RM45.64
本店售价: RM40.62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1977-1979年是中國電影重要的轉捩點,民眾《於無聲處》清楚聽到《生活的顫音》,用指尖輕觸《春雨瀟瀟》裡的《櫻》,看到《苦惱人的笑》。這《並非一個人的故事》而已,亦是徬徨時期的人們,埋藏於《青春》裡的《淚痕》。

  掙脫「樣板戲」的重重枷鎖,再現起心動念的創作初衷。
  以破曉的光芒照亮黑夜,讓「恢復時期」回歸歷史本位。

  普遍來說,電影為大眾提供了現實解釋與精神慰藉,是非常重要的大眾娛樂。在中國的文革時期,電影卻成為歌詠讚頌政府官員的工具,也就是俗稱的「樣板戲」。對於勇敢活躍於檯面上的中國電影創作家們而言,如何描述剛剛逝去的歷史,把握此刻上演的故事已不僅是藝術問題,而是關係到大時代下小人物們的個體命運。通過電影敘事上的諸多悖論與徵候,最終抵達話語與現實不相契合的社會真相。

  本書探討中國1977-1979年期間約一百多部電影。此時期的電影嘗試跳脫「樣板戲」的固定套路,在明確的目的和模糊的歷史之間小心地閃轉挪移,對歷史進行選擇性記憶和重述,並在審判「他者」和自我神化的文字遊戲中放逐恐懼、救贖自我。作者用清晰的思緒配以精湛的文筆,從創作格局、語法表徵與意識型態出發,完整分析這些電影創作的時代背景與表達意涵。

本書特色

  ☑1977-1979的中國電影努力掙脫「樣板戲」的重重枷鎖,以破曉之光照亮黑夜!
  ☑讓時代洪流中的「恢復時期」重新回歸歷史本位,再現起心動念的創作初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段善策


  1982年生。武漢大學藝術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博士。海南師範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亞洲電影景觀、電影文化批評。
 


目錄

◇自序◇

【緒論】

第一節 後神話初年:一個歷史的「棄嬰」
第二節 研究現狀
第三節 電影藝術與意識形態
第四節 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一章 風格與觀念:在懷鄉病與現代性想像之間】
第一節 創作格局及其語法表徵
第二節 鏡語風格及其「懷鄉病」
第三節 觀念解放與現代性想像

【第二章 政策與話語:在解凍與遮蔽之間】
第一節 政策:規訓與激勵之間
第二節 話語:繁複與遮蔽之間

【第三章 狂歡與傷痕:後神話的精神症候】
第一節 「戰爭」想像的狂歡化
第二節 「子承父志」的神話
第三節 「傷痕」敘事的易卜生主義

【第四章 沉重的肉身:知識份子的主體建構】
第一節 前世:罪與罰
第二節 「他者」:宿命與彷徨
第三節 準主體:從啟蒙者到被啟蒙者

【第五章 歷史與傳奇:戰火硝煙裡的國族想像】
第一節 英雄史詩:父輩指認與秩序回歸
第二節 戰地柔情:戀母情結與倫理焦慮
第三節 個人傳奇:冷戰餘緒與另類想像

【第六章 置換與虛無:嬉笑怒罵的政治無意識】
第一節 國家敘事的置換與延續
第二節 歷史虛無主義:「都是誤會,鮮有諷刺」
第三節 《小字輩》:互文下的烏托邦敘事

總結
參考文獻
附錄:中國劇情電影目錄(1977-1979)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