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06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 > 識人學:《人物志》白話版(增修版)
識人學:《人物志》白話版(增修版)
上一张
識人學:《人物志》白話版(增修版)
下一张
prev next

識人學:《人物志》白話版(增修版)

作者: 劉卲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 2014-06-12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80.00
市场价格: RM57.81
本店售价: RM51.4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劉卲撰寫《人物志》,為東漢的量材授官建立了客觀標準,同時也將識人之學系統化、理論化;只可惜一千七百多年來都遭到忽略。

  郭泰破除《人物志》原書的深奧難讀,以當代的眼光和企管知識,用自己的智慧經驗,重新詮釋這部識人經典,寫成體用兼備的《識人學》,足為識人善用的最佳典範。

  本書初版至今二十多年,此次大幅修訂,除增補部分內容,原文部分更加上注音,方便讀者誦讀吟詠、領略其深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郭泰


  政大新聞系畢業。曾任中國時報記者、世新大學講師、哈佛企管顧問公司副總經理等職。39歲時因閱讀吳靜吉博士所寫的《青年的四個大夢》,其中明朝醫學大家李時珍的事蹟讓他深受感動,毅然離開工作15年的職場,開始追逐夢想,選擇寫書為終身志業,以李時珍為師,希望能夠寫出一部與《本草綱目》一樣的經典傳世。深入淺出、擅用故事為其一貫的寫作風格。曾榮獲76年與81年之「金鼎獎」,以及89年的「金書獎」。其中他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是:《王永慶經營理念研究》、《企劃案教戰範例》、《推銷魂》、《識人學》等四部;他希望其中能有傳世之作。

推薦人簡介

廖風德


  筆名廖蕾夫,台灣宜蘭人,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曾任政治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立法委員、國民黨副祕書長兼組發會主任等職,他曾以〈竹仔開花〉〈隔壁親家〉兩篇小說連續獲得六十八、六十九年度聯合報小說獎,著有《清代之噶瑪蘭》《隔壁親家》等書。二〇〇八年總統選舉國民黨獲勝後,原定在五月二十日接任內政部長,不料在五月十日因病英年早逝,得年五十七歲。


目錄

《實用歷史叢書》出版緣起
推薦人的話/廖風德
說明
《識人學》序
原典序

第一章識人的基本原理〔九徵第一〕
1識人須從外在表象求內在質性
2平淡之人為上上之材
3聰明之人陰陽清和、靜動得宜、內智外明
4從五行、五體、五質、五常去鑑識材質
5用五行來象徵五德
6從儀態去識人
7從容止去識人
8從聲音去識人
9從貌色去識人
10從眼神去識人
11從九個表徵研判九種質性
12人物之五個等級

第二章鑑識十二種偏材〔體別第二〕
1全材之人平淡無味
2十二種偏材的優缺點
3大多數人不是偏剛就是偏柔
4剖析十二種偏材的得失
5天生的質性不可變

第三章從專長識別十二種人材〔流業第三〕
1從專長上區分十二種人材
2清節家
3法家
4術家
5國體之人
6器能之人
7臧否之人
8伎倆之人
9智意之人
10從德、法、術識別八種人材
11文章、儒學、口辨、驍雄
12十二種人材適任之職位

第四章從談話與辯論去識人〔材理第四〕
1溝通困難的原因
2本章的七個主題
3四種不同的理
4人物的四大類型
5九偏之情的得失
6七種似是而非之人
7談話的三種疏失
8辯論常見的六種缺失
9解決談話與辯論缺失的八能
10溝通的十個要領

第五章人材的量能授官〔材能第五〕
1用材的根本問題
2適材適所
3量能授官的八個方法
4君臣各應具備的三項材能

第六章剖析德、法、術的六種人材〔利害第六〕
1剖析清節之材
2剖析法家之材
3剖析術家之材
4剖析智意之材
5剖析臧否之材
6剖析伎倆之材

第七章八種偏材待人接物之得失〔接識第七〕
1識人常犯的兩項錯誤
2八種偏材待人接物之得失
3偏材僅好同體之人
4比較兼材與偏材
5談話時的十種缺失

第八章剖析英雄〔英雄第八〕
1文材與武略
2英與雄密切的互動關係
3英材與雄材的三個層次
4英材比雄材重要

第九章識人之八種方法〔八觀第九〕
1何謂八觀
2觀察奪正與救惡,以辨別他是否搖擺不定
3觀其辭旨、察其應贊,以瞭解其內心狀態
4觀其所具備之質性,以確知是否名實相符
5觀察其經由,以辨別他是否似是而非
6觀察別人對他的愛敬,以測知通達或閉塞
7觀察其情緒上的六種反應,以辨別其困惑
8觀察其短處,以徵知其長處
9觀察其聰明的程度,以知能通達成事

第十章識人之七種繆誤〔七繆第十〕
1何謂七繆
2被傳聞之聲譽所誤導
3被主觀之好惡所迷惑
4衡量心志有大小之繆誤
5成功有早晚之差別
6質性相同仍有矛盾
7論材必須考慮客觀情勢
8奇特之人難以鑑識

第十一章識人的困難〔效難第十一〕
1識人有兩大困難
2難以識人的困難
3難以引薦任用的困難

第十二章剖析爭勝與謙讓〔釋爭第十二〕
1君子謙讓,小人爭勝
2爭勝者自己毀滅了自己
3君子以屈為伸,以退為進
4小不忍則惹大禍
5謙讓乃君子求勝之道
6從爭勝與謙讓論三等人
7不爭乃爭勝之上上策

〔附錄一〕後序與跋
〔附錄二〕介紹劉卲與劉?
〔附錄三〕其他識人之古籍資料
〔附錄四〕參考書目
〔附錄五〕《人物志》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