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0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傳記/自傳 > 朱昭陽回憶錄:風雨延平出清流
朱昭陽回憶錄:風雨延平出清流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朱昭陽回憶錄:風雨延平出清流

作者: 朱昭陽 口述、吳君瑩 紀錄、林忠勝 撰述
出版社: 前衛
ISBN: 9789578016095
出版日期: 2009-0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00.00
市场价格: RM45.64
本店售价: RM40.62
促销价: RM38.34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朱昭陽(1903-2002),台北板橋人,首開日治時代台灣子弟考入競爭激烈的東京第一高等學校先河,使台灣新聞界大事報導,也因此燃起台灣人在殖民者的刻意壓迫下對教育的熱情與重視。1925年,更以一個殖民地大學生之姿連中三元,先後通過日本行政科高等文官、司法科高考及大藏省(財政部)的就職考試,創下台灣甚而是日本教育界的先例,為當時的台灣人帶來了莫大的鼓舞。

  朱昭陽在日本的生活固然可謂平步青雲,他對母親──台灣的教育問題卻始終懷抱著豪情,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他放棄了在大藏省17年的工作,越年毅然決然地回台投身故鄉的重建,也是因為時刻以教育桑梓為念,同年9月,台灣人創辦的第一所大學──延平學院就在他與宋進英、劉明等人的奔走下誕生了。本書即欲藉著紀錄延平從大學轉變為國高中補校、中學的經歷,深刻的刻畫創辦者朱昭陽的一生。

  從其家世、教育背景、仕途、二次大戰的爆發與結束,述及回台開辦延平學院,於經歷「二二八事件」巨變後延平的傾頹及復校,與進入合庫的公職時代等段落,循序漸進,不僅反映了時代的悲歌,也描繪出一位威武不屈的勇士圖像。

作者簡介

林忠勝

  台灣宜蘭人,1941年生,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中學、專科、大學及補習班教職二十年,學生逾五萬人。宜蘭慧燈中學創辦人,曾獲頒「十大傑出教育事業家」獎。1969-71年間,於中研院近史所追隨史學家沈雲龍從事「口述歷史」的工作,完成《齊世英先生訪問紀錄》一書。1990年,與李正三等人向美國政府申請成立非營利的「台灣口述歷史研究室」,從事訪問台灣耆老、保存台灣人活動足跡的工作。

吳君瑩

  林忠勝的同鄉和牽手,台北女師專畢業。她支持丈夫做台灣歷史的義工,陪伴訪問、攝影和整理錄音成為文字記錄的工作。

  他們的無私努力,讓更多關愛台灣的人知道先賢前輩的往事,進而期盼為台灣建造一座雄偉的歷史殿堂:《陳逸松回憶錄》、《朱昭陽回憶錄》、《楊基銓回憶錄》、《劉盛烈回憶錄》、《廖欽福回憶錄》、《高玉樹回憶錄》,就是他們心血所砌成的台灣歷史的基石。


目錄

前言 林忠勝
代序一 朱耀沂 
代序二 朱耀源

一、家世
(一)祖父造紅酒
(二)遷居埔仔墘

二、教育
(一)父親教我漢文
(二)進板橋公學校
(三)就讀國語學校
1.提前入學
2.學校生活
3.罷學風波
(四)插班麻布中學
1.留日緣起
2.初抵東京
3.一種啟示
4.幾點感想
(五)東京一高時期
1.考入一高
2.主修法文
3.學寮生涯
4.準備升學
(六)東京帝大時期
1.選讀經濟
2.連中三元
3.社團活動
4.感恩懷舊
5.告別東大

三、仕途
(一)入大藏省
(二)組織家庭
(三)擇鄰而居
(四)調動頻繁

四、戰雲
(一)山雨欲來
(二)風雲日緊
(三)控制思想
(四)禍及台灣

五、戰爭
(一)進入戰時
(二)苦悶歲月
(三)烽火人生
(四)日本投降
(五)準備回台
1.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
2.籌組「新生台灣建設研究會」
3.擴大組織「東京台灣同鄉會」
(六)辭職返鄉

六、回台
(一)渡海歸來
(二)骨肉重聚
(三)接長中學
(四)搬到新家

七、辦學──延平學院
(一)辦學動機
(二)籌備工作
(三)組董事會
(四)正式開學

八、劇變──「二二八事件」
(一)政治獨占
(二)經濟壟斷
(三)更改地名
(四)禁止台語
(五)希望破滅
(六)官逼民反
(七)禍及延平

九、公職──合庫時代
(一)進入合庫
(二)常務理事
(三)政府綁票
(四)百日黑牢
(五)藉機株連
(六)白色恐怖
(七)懷念劉明
(八)我被檢舉
(九)謝去李來
(十)拒不入黨
(十一)困擾問題
(十二)人事更迭
(十三)合庫退休

十、復校──延平補校與延平中學
(一)申請復校
(二)補校風雨
(三)興建校舍
(四)設工藝社──懷念王白淵
(五)補校功能
(六)改制中學
(七)庶民學校
(八)校園中立
(九)繼往開來
(十)今生無悔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