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5,928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白話《菩提道次第廣論》
白話《菩提道次第廣論》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白話《菩提道次第廣論》

作者: 宗喀巴大師
出版社: 橡樹林
ISBN: 9789866409103
出版日期: 2009-12-1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00.00
市场价格: RM76.06
本店售价: RM67.69
促销价: RM63.89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中文世界第一本 白話版《菩提道次第廣論》
所有學佛者都應深入實修的寶典
以二十一世紀的語言 重新闡釋十四世紀的傳世經典


  《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作者是宗喀巴大師,在得到文殊菩薩加持後生起淨觀而寫下的偉大論著。這部論著的遠傳承,可以追溯到釋迦牟尼佛所有言教,近傳承就是根據阿底峽尊者所寫的《菩提道炬論》,並引用道次第傳承上師的語錄及言教。
  這部經典由法尊法師譯為中文,也是《菩提道次第廣論》目前流傳的版本,以現代的眼光來看,由於語體過於文言,又隱含許多典故,很容易讓人望之卻步。有鑑於此,劉小儂居士(藏名德千汪莫)投入了六年時間,一字字敲、一句句修,戮力將此書寫成一般人容易閱讀的白話文,可說是佛教界的創舉,可以想見,白話《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出版,對學佛之人深入學習藏傳佛教及弘揚佛陀教法極具意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宗喀巴大師
宗喀巴大師(1357-1419),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開山始祖、偉大的宗教思想家和改革家,被喻為第二佛陀,也是文殊菩薩的真實化身。在十四世紀西藏佛教墮落之際,開啟復興戒律、重視學習的風潮,令僧人改戴象徵持戒的黃色帽子,建立先顯後密的修行次第,制定五部必修大論,透過嚴格的辯經及考試制度,授以僧人格西學位。
  宗喀巴大師,1357年生於青海湟中縣(今塔爾寺址),出生地在藏語稱為宗喀,人稱宗喀巴,意為宗喀地區的人。三歲受居士戒,七歲追隨仁青大師,十六歲前往西藏學習各派教法,圓融小乘、大乘、密乘一切教理,十九歲即以無礙辯才折服許多智者。修習獻曼達時,大師以石板為曼達,磨到手臂流血仍精進不輟。三十四歲時受邀至桑普地區,以三個月時間同時講授17部大論聞名,最高紀錄可以同時講授廿九部大論。
  1402年宗喀巴大師在止貢法王、勝依法王及前後藏善知識勸請下造論,以整頓佛教戒律、挽救日漸傾頹的教法;特於熱振寺著名的阿底峽歪頭像面前祈請,於淨觀中親見釋牟尼佛及噶當派傳承上師達一個月之久,寫下《菩提道次第廣論》奢摩他之前的章節;原本大師打算停筆,文殊菩薩立刻現身請他完成毘缽舍那章節,並在虛空及紙張上顯示甚深空性義理,以使末法眾生獲得中等利益。1409年在小昭寺首創神變祈願大法會,同年創建格魯派第一座寺院甘丹寺;之後弟子陸續興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塔爾寺、拉卜楞寺(格魯六大寺院),後發展為藏地最大教派,形成達賴及班禪兩個重要轉世系統。1419年藏曆10月25日示寂,為紀念大師偉大貢獻,遂定此日為燃燈節。


譯者簡介

法尊法師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譯本由法尊法師翻譯,法尊法師在中國佛教的地位,正如東初老人所說:「法尊,不特精通佛學,而於藏文造詣頗深,其於溝通漢藏文化,用力最多,論貢獻也最大。」印順導師在《平凡的一生》提到,法尊法師是他修學中的殊勝因緣。
  法尊法師俗姓溫,1902年生於河北深縣,因家境困難,小時被送到保定學做皮鞋,1920年離家前往五台山玉皇廟出家,法名妙貴,字法尊,十九歲因聽聞大勇法師開示《八大人覺經》等經典,觸動法師除自了生死,更應擔負起弘揚佛法的使命,由此奠定譯經志向。後隨大勇法師至北京禮謁太虛大師,並進入武昌佛學院學習;就學期間首次接觸宗喀巴大師的著作,對藏傳佛法產生不共的信仰,之後決心效法玄奘等大德譯經精神,前往藏地求法。
  1928年見到安多格西,如法師在自傳寫道,「他老人家那種淵博學海,鋒利劍芒,任你何等困難死結,莫不迎刃而解。我受了教訓後,就五體頭地地信仰,這是我初次所見的安東恩師(即安多格西),自此以後就想長時依止安東恩師了。」1931年赴拉薩奉安多格西為根本上師,領受四十多種大曼陀羅阿闍黎灌頂,學習《因明總義論》、《菩提道次第廣論》、《現觀莊嚴論金鬘釋》、《密宗道次第廣論》等重要經論,1934年返回藏地,主持漢藏教理院並投入譯著工作,1980年於北京廣濟寺圓寂。
  法尊法師一生譯著超過一百二十部,幾乎涉及所有佛學層面,知名如《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入中論》、《入中論善顯密義疏》、《現觀莊嚴論金鬘釋》、《辨法法性論》、《集學論》、《釋量論》等,對漢地學習藏傳佛教有重大貢獻。


劉小儂
喜歡朝禮聖地與名山,經常往返印度、尼泊爾,追隨佛陀及聖者足跡,又在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五體投地禮拜文殊、普賢、地藏、觀音,獲得許多不可思議的奇妙因緣。喜歡研讀經藏及論典,希望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佛法,讓更多人在忙碌之餘也能品嘗甘露妙味。


目錄

道前基礎
 第 一 章 課前引導
 第 二 章 親近善知識
 第 三 章 修學方法
 第 四 章 思惟人身難得

共下士道
 第 五 章 思惟死亡無常
 第 六 章 思惟三惡趣苦
 第 七 章 皈依三寶
 第 八 章 深信業果

共中士道
 第 九 章 思惟苦諦
 第 十 章 思惟集諦
 第十一章 十二因緣
 第十二章 解脫正道

上士道
 第十三章 發菩提心
 第十四章 受持發心儀軌
 第十五章 修習菩薩學處
 第十六章 布施波羅蜜多
 第十七章 持戒波羅蜜多
 第十八章 忍辱波羅蜜多
 第十九章 精進波羅蜜多
 第二十章 靜慮波羅蜜多
 第廿一章 般若波羅蜜多
 第廿二章 四攝法
 第廿三章 概說止觀
 第廿四章 奢摩他
 第廿五章 毘缽舍那

總結 修習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