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5,2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 走出新詩銅像國
走出新詩銅像國
上一张
走出新詩銅像國
下一张
prev next

走出新詩銅像國

作者: 周慶華
出版社: 華志文化
出版日期: 2019-07-09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50.00
市场价格: RM38.03
本店售价: RM33.85
促销价: RM33.47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走出新詩銅像國

  ■詩的基本式■中西詩觀的對比及其突破■新詩的前現代模式■新詩的現代流變■新詩的後現代流變■新詩的網路時代流變■新世代詩人的語言癖好■網路社會中作家/詩人的命運■新禪詩話語的多重變異性■中西抒情詩差異的看待方式■新詩的寫作教學■未來超新詩銅像國的寫作

  百年來海峽兩岸所流行的白話散體「新詩」,全追躡著西詩的腳步前進,品類是够繁多了,但都屬於仿作,在世界詩壇始終沒有能見度;且因無力自我創新,一旦留跡就成了銅像國,僅能供人憑弔,而不再發揮任何影響力。

  為了重新開啟詩運,勢必要走出銅像國,而改以資訊文學化(詩化)來另鑄偉貌,庶幾可以如古典詩那樣舉世無雙而一領風騷。

  所謂「一個社會沒有詩,就得死亡」和「人生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花無香;三恨曾恐不會寫詩」等,無不徵候著詩這種體裁的美感極大化需求。  

  要想奮力一躍而產出如古典詩那樣管領風騷的人,勢必要走出銅像國而另覓途徑,開啟詩運才庶幾可期。本書率先掀揭此中秘辛兼己身嘗試示範,有心人曷興乎來體驗看看,翻轉新局或許就在今朝。

本書特色

  詩以意象表意,內蘊比喻或象徵技藝,為文學最純粹的形式。至於該意象在比喻或象徵的作用中所連結不同範疇的事物,則又成了創新世界而深富審美興味的對象,始終被叨念著且期待它能普遍化。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慶華


  文學博士,曾任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現已退休。

  出版有《佛學新視野》、《走訪哲學後花園》、《文化治療》,《後宗教學》、《死亡學》、《靈異學》、《後佛學》、《生態災難與靈療》、《身體權力學》、《反全球化的新語境》、《新時代的宗教》等六十多種。
 


目錄

後全球化思潮叢書企畫
序:超越新詩銅像國的視野

透視篇
第一章 詩的基本式
一、        詩與非詩
二、        從抒情到創新世界
三、        新詩的光譜
四、        新詩寫作的方向
第二章 中西詩觀的對比及其突破
一、        一個半新不舊的論述模式
二、        兩種「詩」的思維再度爭鋒
三、        詩性思維與西方文學傳統
四、        情志思維下的中國文學的流變
五、        各自尋求出路的展望

蒐正錄篇
第三章 新詩的前現代模式
一、        東西方詩各有歸屬
二、        以世界觀為核心的開啟
三、        前現代詩的寫作模式
第四章 新詩的現代流變
一、        世界觀的衍變發展
二、        現代詩的特徵及其流派
三、        新寫實觀念的餘絮
第五章 新詩的後現代流變
一、        學派光譜
二、        以解構為創新
三、        相關創新的向度
四、        後現代詩的形式與技巧
五、        進趨在讀者參與書寫
第六章 新詩的網路時代流變
一、        後資訊社會的出現
二、        網路超鏈結
三、        多向詩與互動詩
四、        系統內的未竟事業

捕風捉影篇
第七章 新世代詩人的語言癖好
一、        所謂新世代詩人
二、        詩觀非詩
三、        語言/遊戲
四、        囈語/獨白
五、        只是要說
第八章 網路社會中作家/詩人的命運
一、        作家/詩人的夢
二、        網路文學興起後的變化
三、        新的舞臺與新的問題
四、        數位創作的明天
五、        走出悲情
第九章 新禪詩話語的多重變異性
一、        話語世界
二、        新禪詩話語的選定
三、        新禪詩話語的考掘
四、        新禪詩話語的多重變異
五、        變異之後
第十章 中西抒情詩差異的看待方式
一、        詩的基調
二、        抒情詩中的愛情
三、        愛情「濃度」的測試
四、        果茶或奶蜜二選一
五、        中西書寫愛情差異的文化因緣
六、        文學文化學的發展方向

總結篇
第十一章 新詩的寫作教學
一、        論題的緣起
二、        詩作為一種特殊的審美對象
三、        能教的詩與不能教的詩
四、        創意跨領域的教學嘗試
五、        三種不同的詩的思維與教學方向
六、        科際整合與多媒體運用的另類跨領域教學
七、        不是餘韻的餘韻
第十二章 未來超新詩銅像國的寫作
一、        基進創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二、        超鏈結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三、        資訊詩化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