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733,10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国际关系/外交 > 突破─創造大格局的未來
突破─創造大格局的未來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突破─創造大格局的未來

作者: 魏鏞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 1995-11-1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50.00
市场价格: RM38.03
本店售价: RM33.8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突破-創造大格局的未來

◎兩岸之間的關係是「體制對體制」,不是「國家對國家」,處理兩岸關係「格局要大,動作要小」「格局大動作小」則安,「格局小動作大」則危。
◎政治不能用權謀取代競賽規則,直接民主不能取代代議政治,裁判不能下場打球。
◎我國是一國「多體系國家」,「一國中國」不是中共,而是歷史、地理、文化的中國,這「一個中國」之內並存的兩個政治體系都應取得國際法人地位而無害於中國未來重獲統一。

開創大格局的未來

魏鏞 序

  在廿世紀已近尾聲嘩,五年之後全世界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之際,台海兩岸關係的發展,也到了關鍵性發展的重要時刻,為了避免兩岸兵戎相見,台北與北京必須在深入評估後取得雙方界定中國現狀的共識。同時台海兩岸的主政者與人民,也要了解在世局演變及華人地區發展的大趨勢中,異中求同,尋求雙贏的互補策咯,這便是本書推出的背景以及筆者專業論政的基線

  五年前,筆者出版了一本書,書名叫做《蛻變—激盪下的情懷》。在這本書的序言中,筆者當時指出,台灣地區正在通過一段痛苦的蛻變與轉型過程;在這個蛻變過程中,顯然地要經過一番揚棄與重整,台灣地區能否順利地完成這個蛻變的過程,又有賴於我們能否「揚棄一些舊有的結構,過時的行為模式和價值理念。」

  五年過去了,台灣在此期間的確經歷了政治、經濟、社會層面相當劇烈的改變;中央民意代表的全面改選,憲法內容及架構相當程度的修訂,聯合國會籍的重新爭取,「元首外交」的推動與執行,「中華民國在台灣」概念的塑造與推廣,在在都顯示出政府在過去數年中,的確做到了一定程度的揚棄與重組的工夫;但走這些揚棄與重組的努力,雖然帶動了台灣地區民主化及多元化的過程,但是同時也逐漸模糊了中華民國政府及執政黨在台灣辛苦經營五十年來所秉持的基本立場,這是我們不能不正視的問題。

  三年前,當筆者當選立法委員後第一次向行政院連院長提出的施政總質詢中,便以「面對大時代,不宜用小格局」為題,提醒連院長,政府在處理兩岸闕係及外交問題時,絕不可脫離「一個中國」原則,以分裂國土及主權作為爭取我方國際地位的代價。筆者並一再提出警告,指出「一個中國」是兩岸唯一的共同語言,如果我方展現出脫離「一個中國」的徵兆,那小則兩岸關係將趨於緊張,大則引起雙方軍事及準軍事的街突,導致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全面後退。

  筆者三年前的分析與預測,很不幸的,一一都呈現出來。隨著中共兩次對台海北部飛彈的試射,兩岸的關係已經從政治性的角力進入了準軍事較勁的新階段,其未來發展值得我們密切注視並做好萬全的準備。

  依筆者淺見,台海兩岸雙方未來關係是和是戰,繫於我方能否守住國家氏族的基本立場,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制度與制度的競爭,而非國與國的對立。倘若我們將兩岸關係界定為一個抽象的中國底下兩個政治實體(體系)的和平競賽,並呼籲中共及早恢復兩岸事務性會談,則雙方對立的態勢便可能緩和與降溫。

  廿餘年前,為了精確界定所謂「分裂國家」的性質而解決相關問題,筆者提出了「多體系國家」的理論,這個理論強調,在所謂「分裂國家」中,民族、語言、文化其實並未分割,而只是在一個民族與國家之內,並存著兩個或多個不同的政治體系。因而筆者主張將「多體系國家」的統一問題與承認問題分開。統一是多體系國家內不同政治體系中的政府與人民間自行處理並尋求解決的問題,他國不必捲入;但多體系國的承認問題,卻應秉持國際政治中的現實原則,由其他國家同時承認多體系國家中所有政治體系雨無害於國家最終獲得統一的原則。

  以上的闡釋,就是筆者對於處理國際關係及國家統一問題的基本性一貫看法。值得欣慰的是:筆者上述概念與想法已納入「國統綱領」及「兩岸關係白皮書」這兩項重要政治性文件之中。

  展望未來,廿一世紀必將是華人世界扮演重要角色的世界,台灣絕不可自外於華人世界發展的大趨勢,而產生與美、日,以至東南亞國家結盟「圍堵」中共的錯覺。在中共方面,也絕不可一意打壓中華民國政府開拓對外關係的努力,當然更不可不時以武力威脅台灣,這樣只會傷同胞們之間的感情,間接替台灣地區的分裂主義者造勢使兩岸愈走愈遠。

  綜合言之,中華民國與中共關係的處理,國家統一前中華民國政府的國際地位,以及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的政治發展,其實是密不可分、相互影響的三合一的問題。吾人今後如何在肯定「一個中國」的大原則下,處理未來台灣地區的政治發展、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乃是考驗政府領導階層、學者專家、及民意代表不可規避的責任。

  收集在本書中作者的各篇文章,雖然表面上是在討論不同的個別問題,其實讀者仔細剖析後當能發現各篇文章所剖陳的立場,只在不同的時段及問題上所表現出來共同問題不同的層面,因此無論在客觀情勢的分析及具體政策的建議上,均展現了很高的一致性

  當此台海兩岸關係進入充滿不確定狀態,而台灣地區的政治發展因立法委員及總統選舉均將一一舉行而呈現杌隉不安狀態之際,推出這樣一本書,也許可以有助於讀者了解筆者對於中國問題及台灣未來思考的大方向,從而共同尋求突破現狀之道。這乃走筆者在此時出版此書的真意所在。最後筆者要感謝采多陸續刊載本人作品的各大媒體。大家的厚愛提供了筆者發表意見的機會,而「商業週刊」高效率的編輯作業,更是本書能夠於此時與讀者見面的主要動力,兩者均應接受本人衷心的感謝。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