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5,73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歷史 > 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
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

作者: 錢理群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2-01-1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20.00
市场价格: RM63.89
本店售价: RM56.86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
被公認為東亞區域思想界的代表性人物
1980年代以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當代中國重要知識分子
以獨特觀點,從個人歷史記憶出發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的歷史做出最完整的回顧、批判、反思
《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下冊)共八十萬字,醞釀了二十五年,反映了錢理群近期研究與思想的重要結晶,
試圖通過本書建構一個底層(我─錢理群,民間思想者)、高層(毛澤東)、中間層(知識分子)互動的三維敘述空間、結構
此三層之間的互動、反抗、合作、背離
形成一個複雜交錯的歷史過程,
並構成中國今日思想狀況的藍圖。
《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下冊)完整呈現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和心路歷程
堪稱近年來華人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回顧與自傳。

  《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下冊)提供了讀者看待當代中國問題時不可多得的思想資源,對於當前「中國崛起論」、「中國模式論」的知識熱潮,以及「毛澤東的幽靈」浮現於「後毛澤東時代」的徵象,提出即時有力的回應與批判。

  錢理群以獨立知識分子的立場,通過本書,對於自己如何走過毛澤東影響下之共和國六十年,做出回顧與反思。共和國六十年的政權迭替,整個國家民族經歷了分裂動盪,在錢理群平靜而從容的敘述調子底下,內蘊著歷史的激情與蒼涼。

  「一方面,我是毛澤東時代所塑造的,毛澤東文化已滲透到我的血肉及靈魂中,這種毛澤東時代的印記永遠改變不了,無論如何掙扎、自省、批判,我都是個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浪漫主義者、烏托邦主義者。另方面,我更是個毛澤東時代自覺的反叛者。我的歷史使命就是反戈一擊,對毛澤東做出同時代人所能達到的最徹底的清理和批判。既受他的影響,同時又是他的反叛者,並力圖使自己成為徹底的反叛者。」──錢理群

  《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下冊)作為親歷共和國六十年的獨立知識分子,錢理群以其豐厚的歷史經驗與直面現實的批判力度,為讀者打開一扇深入了解1949年至今的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民間思想知識狀況與毛澤東思想實踐的窗口。錢理群以「毛澤東時代」與「後毛澤東時代」作為本書的敘述框架,指出毛澤東時代的1957年所底定之中國政治、經濟、社會體制與後毛澤東時代有著內在的貫串性聯繫,這是批判性理解當下政體的核心關鍵。同時,錢理群致力挖掘中國當代民間思想,力圖在被鎮壓、被抹殺的「民間異端」歷史中,重拾那頑強存在的民間思想,並繪製其知識系譜,以提出一條中國民間版的社會主義思想道路。錢理群以其豐富的史料文本與作為一個歷史見證者、參與者的親歷經建,精采地勾勒出中國戰後思想狀況的景貌,並站在民間的立場、從一個獨立知識分子的角度,為讀者漸次打開、進入中國大陸戰後歷史與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達到心的交流。

  錢理群在《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下冊)裡順著歷史行走順序,將中共建國之後至今六十年的歷史分為建國初期(1949-1955)、反右運動前後(1956-1958年初)、大躍進年代(1958)、大饑荒年代(1959-1961)、通向文革之路(1962-1965)、文化大革命年代(1966-1976)、後毛澤東時代(1977-)。在同時考量各歷史時期的國內情況∕國際情勢的視角下,他將整段歷史以「毛澤東時代」與「後毛澤東時代」作為分野,強調毛澤東與中共在前段時期所奠定的中國共產黨之社會、經濟、政治體制,如何後遺到「後毛澤東時代」、成為後段時期實行改革開放的基礎,同時提出反右運動前後所奠定的「1957年體制」是「1989年體制」的基石,兩者間有著內在的歷史連續性,如此方能歷史化的理解當下中國共產黨的專制政體核心。

  更重要的是,錢理群考察了自1950年代即出現的校園「右派」(校園民主運動),文革間的民間思考、1980年的民運以及1989年的天安門民主運動,並認為它們之間有一脈「社會民主主義」的知識思想連續,亦與1990年代「新左派」與「自由主義」之爭的知識分子論爭以及當下中國的民間社會運動,有著複雜的內連性質,而這些知識運動與黨內思想的分派彼此扯動,形成上下相互吸收、影響的關係。

  錢理群先生將當前中國的思想、知識光譜做了歷史化的考察,並以此回應、分析所謂「毛澤東的幽靈」在「後毛澤東時代」浮現的現象,對於當前「中國崛起熱潮」以及與之相應的知識徵候,提出即時、有力的批判與警醒。

  本書《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冊)以前言為始,從起自建國初期(1949-1955年),迄至第九講 通向文革之路(1962-1965年)(下)。

作者簡介

錢理群

  1939年出生於抗戰中的重慶,1956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1960年畢業,1960到1978年先後在貴州省安順地區任教,1978年考取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研究生,師從王瑤、嚴家炎先生,1981年畢業留校任教。目前為北京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被公認為東亞區域思想界的代表性人物和1980年代以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以研究魯迅著名,並曾名列北京大學學生評鑑「最受學生歡迎的十佳教師」首位。

  他不僅對魯迅思想擁有一種理解與把握,早在中國大陸1980年代的文化熱中,就在最終決定文學發展的「社會經濟狀況」與「文學」之間發現了「文化」的仲介作用,在1990年代進一步的研究中,試圖把20世紀文學置於本世紀的歷史中心課題──「實現全面現代化」的大背景下,考察「現代文學」與「現代教育」、「現代出版」和「現代政治」之間的互動關係,為「文學外部關係的研究」領域上打開一條新的思路。

  2002年從北京大學退休後,又重歸中學與貴州,關注語文教育、西部農村教育、地方文化研究,同時從事現代民間思想史研究。

  錢理群的重要性在於,歷經中國文化大革命、七九年民主改革、八九年天安門等重大歷史事件,帶著近五十年中國變動的歷史記憶、政治和社會改革思潮,對中國民主運動發出犀利的批判與反思。

  著作甚豐,出版的書近五十種,代表作有《心靈的探尋》、《與魯迅相遇》、《周作人傳》、《豐富的痛苦:堂吉訶德與哈姆雷特的東移》、《1948:天地玄黃》等。最新著作為2007年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的《拒絕遺忘:「1957年學」研究筆記》、2008年在台灣出版的《我的精神自傳:以北京大學為背景》以及《我的回顧與反思:在北大的最後一門課》、2009年在香港出版的《知我者謂我心憂:十年觀察與思考(1999-2008)等。


目錄

(上)
前言
一、我和毛澤東、毛澤東時代的關係
二、毛澤東思想、文化的幾個基本特點
三、毛澤東在當代中國
四、毛澤東對世界的影響

第一講 建國初期(1949-1955年)
一、歷史交替時期我和我的家庭
二、知識分子的選擇:以沈從文為例
三、在治國道路和模式上毛澤東的選擇

第二講 反右運動前後(1956-1958年初)(上)
一、蘇共二十大以後毛澤東的反應:尋找中國的發展道路
二、毛澤東的內在矛盾
三、國內外、黨內外的反響和毛澤東的對策
四、知識分子和民主黨派的反應、政治形勢瞬息萬變

第三講 反右運動前後(1956-1958年初)(下)
一、青年學生的反應:中國校園的社會主義民主運動
二、「一切問題都要重新估價」:顧准的思考
三、反右運動中的毛澤東、我和知識分子
四、反右運動以後毛澤東在理論上的修正
五、反右運動以後建立的「五七體制」

第四講 大躍進時代(1958年)(上)
一、「你們難道不願意當聖人嗎?」
二、大躍進:毛澤東的治國宏圖
三、全民大煉鋼鐵、全民圍剿麻雀:大躍進的兩個場景
四、我在大躍進中

第五講 大躍進時代(1958年)(下)
一、人民公社運動:毛澤東的空想社會主義試驗
二、「全民參與」辨析

第六講 大饑荒年代(1959-1961年)(上)
一、從「天堂」落入「地獄」
二、大躍進怎麼變成大饑荒
三、存不存在糾錯機制

第七講 大饑荒年代(1959-1961年)(下)
一、大躍進、大饑荒的民間觀察與思考
(一)顧準:「社會主義的史前期」批判
(二)《星火》:「國家社會主義」批判
(三)張中曉:毛澤東時代的精神批判
二、如何走出困境
三、我在大饑荒年代形成的毛澤東觀、魯迅觀

第八講 通向文革之路(1962-1965年)(上)
一、中國農民的呼聲
二、底層和中層幹部的反應
三、高層領導的回應與選擇
四、毛澤東的決策:重啟階級鬥爭的戰車

第九講 通向文革之路(1962-1965年)(下)
一、從大地起風雷
(一)國內戰場:基層、中層和上層的階級鬥爭演習
(二)國際戰場:中美關係與中蘇大論戰
二、中國校園的地下新思潮
三、社會底層的狀況:文革前我個人的遭遇和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