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7,672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社会议题 > 世界級大都會:港深雙城的演化經濟地理學
世界級大都會:港深雙城的演化經濟地理學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世界級大都會:港深雙城的演化經濟地理學

作者: 王緝憲
出版社: 商務
出版日期: 2024-02-29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850.00
市场价格: RM129.30
本店售价: RM115.0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借鑒港深兩地過去的演化路徑,洞察未來演進之路向,探索新機遇。
 
  本書借鑒演化經濟地理學(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分析框架,嘗試深化港深動態發展關係的理解。
 
  與傳統經濟學不同,演化主義承認歷史或者過去帶來的「路徑依賴」,包括「技術路徑依賴」和「制度路徑依賴」,地理學者更加入了「地點依賴」,注重對過程的分析,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未來的多樣性。
 
  港深兩地發展動因和條件有明顯的差異,地理位置和發展階段不同,因此經歷了世界獨一無二的「起」、「承」,走到了今天的「轉」, 需要面向未來探討解決新舊問題,制定長期規劃與建設策略。
 
  【核心賣點】
  作者有透徹分析、數據豐富,比較香港與深圳過去城市發展的歷史。
 
  作者為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曾研究過逾30個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的港口城市規劃,是研究香港與深圳城市發展的權威。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緝憲
 
  現為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現任香港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及新絲路研究中心客座副教授。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生產佈局專業,曾就職於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再於香港大學進修地理系碩士、多倫多大學獲得地理系博士學位。
 
  1993年到港大地理系任教至今,研究專長為交通運輸網絡和節點與城市和區域發展的關係,參與超過30個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的港口城市規劃發展研究。個人著作包括:《香港怎麼了?》、《世界級樞紐──香港的對外交通》。


目錄

第一章 引言
1.1 分析兩城發展的起源 
1.2 雙城比鄰分析簡介 

第二章 理論構建與分析邏輯:演化經濟學方法的解釋與借鑒
2.1 何謂演化經濟學和演化地理研究 
2.2 新事象:用演化理論分析港深關係的原因 
2.3 本書的分析框架:「比較環境—市場選擇—過程識別」 
2.4 識別城市互動與演化過程

第三章 「起」: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不一樣的崛起
3.1 1860 年作為香港的城市起步點 
3.2 與其他「四小龍」不一樣的經濟起飛 
3.3 確立比較環境

第四章 「承」的起點:深圳特區確立「兩制雙城」的特殊軌跡
4.1 深圳演化崛起的必要條件 
4.2 有形之手:政府用「先行先試」模式製造「比較環境」 
4.3 無形之手:企業從香港學習,進入市場經濟模式
4.4 深圳與香港作為移民城市的相似與不同
4.5 深圳「比較環境」的本質:能抓老鼠的白貓 

第五章 深圳承接了誰:產業轉移與「前店後廠」
5.1 新界就業職位北移之論 
5.2 香港核心製造業在深圳:絕對規模大,相對比例小
5.3 深圳核心產業與香港的關聯 
5.4 香港資金的參與 
5.5 物流業的承接—深圳港口快速崛起與香港功能轉型 
5.6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兩個城市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目標
6.1 相同經濟發展水平上香港與深圳的比較 
6.2 兩個城市在同一經濟發展水平上不同的發展方向
6.3 兩個城市擴展高等教育的時機與動機 
6.4 不同階段的不同目標一高齡化的香港 
6.5 本章小結

第七章 超高密度城市化:香港與深圳的發展方向
7.1 解析深圳極速城市化過程與「城中村」演變
7.2 香港新界丁屋制度的反思
7.3 香港公屋:改善不足之處 
7.4 高密度發展的趨勢

第八章 不對稱的跨境互聯互通
8.1 人員跨境互通是最重要的
8.2 貨物流通一陸路與空運平行發展 
8.3 金融流通一必需的屏障
8.4 信息流通一一時難以放開的限制
8.5 結語:尋找可以增加跨境流通的漸變方式

第九章 比較環境和路徑依賴是理解港深演化共進的鑰匙

第十章 「合」的挑戰:香港北部都會區與深圳前海

第十一章 變與不變—港深兩制雙城共同演進的方式

11.1 港深互動演進的基本模式
11.2 未來演進的路向之一——國際OMO 專業與技術服務基地
11.3 香港具有新奇性的「突變」機會在於金融創新
11.4 增加相容性是港深合(作)而不同(城)的關鍵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