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0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歷史 > 知識生產與傳播:近代中國史學的轉型
知識生產與傳播:近代中國史學的轉型
上一张
知識生產與傳播:近代中國史學的轉型
下一张
prev next

知識生產與傳播:近代中國史學的轉型

作者: 劉龍心
出版社: 三民
出版日期: 2019-04-0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600.00
市场价格: RM91.27
本店售价: RM81.23
促销价: RM76.67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現代中國史學與傳統史學究竟有何不同?如何轉型?這是本書要回答的兩個核心問題。民族國家的出現,是構成現代史學有別於傳統史學最重要的差異,這個差異並不只是將民族國家視為現代史學形成的外在條件,抑且在近代中國歷史知識生產的過程中,不論時間、空間和記載人群活動的事類等範疇,民族國家都成了最根本且不證自明的前提。在民族國家的主權框架下,現代中國史學以西方傳入的「長時段」、線性歷史時間概念,取代朝代更迭循環的時間;並以「民族」、「國民」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角,取代帝王將相、公侯卿貴的故事。而標榜科學、客觀的方法,以及組織化、制度化的學術機制,則進一步為歷史書寫的公正品質提供了保證,讓人們得以相信學院生產的歷史知識為真。為了擴大影響力,現代史學家在戰爭期間亦積極投入通俗歷史的創作,為動員民眾而努力改造歷史知識的形式。在這個巨大的知識轉型過程中,歷史如何被重新書寫?新的歷史知識如何建立?歷史學家們如何操作不同的社會網絡去傳播新的歷史觀念給廣大的群眾?因著民族主義、戰爭動員而逐漸趨於單一化的敘事方式,是不是摧折了歷史原本複線多元發展的可能性?本書從史學史的角度出發,將有助於吾人深入了解這些問題,並藉以思考當代史學的新出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龍心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教於東吳大學歷史學系。

  曾任荷蘭萊頓大學現代東亞研究中心(Modern East Asia Research Centre, Leiden University)、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訪問學人。

  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學史、學術思想史、文化史。

  著有:《學術與制度:學科體制與現代中國史學的建立》(2002年)及專書、期刊論文多篇。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