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4,86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中国古典文学 > 中國韵文通論
中國韵文通論
上一张
中國韵文通論
下一张
prev next

中國韵文通論

作者: 陳鐘凡
出版社: 台灣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 2018-12-0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70.00
市场价格: RM71.50
本店售价: RM63.63
促销价: RM62.92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世界各國文學演進之歷程,默不始於謳謠進為詩歌,後有散文。中國古籍所傳葛天氏之〈八闕〉(《呂氏春秋》大樂篇),伊耆氏之〈蜡辭〉(《禮記》郊特牲),及古孝子〈斷竹之歌〉(《吳越春秋》),堯時〈擊壤之頌〉(《帝王世紀》),其名目雖存,而遺文逸句,莫能盡識;雖真偽無從臆測,要皆為尚世之謳謠,可以斷言。古代詩歌之流傳至今,足以供人考信,其惟孔子所手訂之三五百篇《詩經》歟?陳其體制風格、辭藻、音律,著之於篇。

本書特色

  1.    本書以詩歌為研究主體,綜向由詩騷至曲學,橫向以平民歌謠或宮廷傳作,論述中國文學史面貌及內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鐘凡


  一代鴻儒,中國古典文學家。1888年生,江蘇鹽城人。歷任北京大學附設國史編撰處撰輯員,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中文部主任教授,南京東南大學、廣東大學、上海暨南大中文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中國文學講座教授,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陳鐘凡治學根基深厚,從研究書目學、諸子群經到文學批評史,以及先秦、兩漢、隋唐五代、宋元金文學史。後致力於中國戲劇史的研究,在文學、歷史學、哲學乃至目錄學、古文字學、教育學、藝術史諸方面均有建樹。著有《中國文學批評史》、《經學通論》、《中國韻文通論》、《兩宋思想述評》、《中國大文學史》。
 


目錄

第一章    詩經畧論
一、    引言
二、    詩之境界
三、    詩之起源
四、    三百篇之體制
(1)    賦比興
(2)    風雅頌
五、    風詩背景
(1)    河西文學
(2)    河東文學
(3)    中部文學
(4)    海濱文學
六、    三百篇之作風
(1)    民眾文學
(2)    朝廷文學
(3)    廟堂文學
七、    三百篇之藝術及其修詞
(1)    描寫──寫人寫山水田園風雨氣候鳥獸草木
(2)    描寫──順敘對敘疊敘疊句疊調鋪敘排偶
(3)    抒情──感慨想像呼告詰質設譬擬人誇飾
八、    用韵
(1)    起韵──連句韵間句韵
(2)    中韵──同句及連句韵隔句韵
(3)    收韵──連句韵隔句韵首句不韵第三句不韵
(4)    轉韵──二句轉韵末二句轉韵三次轉韵四次轉韵
(5)    錯韵──兩韵互協兩韵隔協以上隔協
(6)    空韵──二句空韵三句空韵
(7)    間韵──二句間韵三句以上間韵
九、    餘論

第二章    論楚辭
一、    引言
二、    楚辭背景
三、    屈原生世
四、    屈原思想及其特性
(1)    道家思想──出世
(2)    儒家思想──入世
五、    楚辭篇目
六、    楚辭藝術及其修詞
(1)    描寫──狀人狀物
(2)    想像
(3)    抒情──憤激語委婉語壯烈語反覆語回族語層疊語希冀語反詰語呼問語相形語誇飾語

第三章    詩騷之比較
一、    引言
二、    詩騷之淵源
(1)    夏后式南音
(2)    殷人北音
三、    詩騷之背景
(1)    寫實文學
(2)    理想文學
四、    詩騷之體制
五、    章句之比較
(1)    形式整齊
(2)    句讀參差
六、    音律之比較
(1)    沉頓雄厚
(2)    迂徐淒清
七、    思想之比較
(1)    主觀文學
(2)    客觀文學
八、    情感之比較
(1)    慷慨激昂
(2)    悱惻纏綿
九、    宗教之比較
(1)    抽象描寫
(2)    具體描寫
十、    結論

第四章    論漢魏六代賦
一、    賦之義界
二、    賦之源流
三、    賦之修詞及其技術
四、    賦之派別及其流變
(1)古賦、(2)駢賦、(3)律賦、(4)文賦

第五章    論樂府詩
一、    引言
二、    樂府源流
三、    樂府之流變
四、    樂府之體制
五、    樂府與古詩
六、    樂府詩之字句及命題
七、    樂府詩之歌法
八、    樂府之派別
九、    餘論

第六章    論漢魏訖隋唐古詩
一、    引言
二、    古詩體制
三、    五古起源
四、    七古起源
五、    古詩之流變
六、    古詩之修詞
七、    古詩之藝術

第七章    論唐人近體詩
一、    近體詩之起源
二、    近體詩之聲律
三、    近體詩之修詞及其藝術
四、    近體詩之派別
五、    各體之品藻
六、    五七言之比較

第八章    論唐五代及兩宋詞
一、    詞之起源
(1)    詩餘說
(2)    新聲說
(3)    由五七言絕詩變為詞者
(4)    由新聲譜詞者
二、    詞之體制
三、    詞之聲律
四、    詞之修詞
(1)    字法
(2)    句法
(3)    章法
五、    詞之藝術
六、    詞家之派別
(a)    隋唐
(b)    五代
(c)    兩宋
七、    餘論

第九章    論金元以來南北曲
一、    曲之源流
(1)    宋雜劇詞
(2)    金院本
(3)    鼓子詞搊彈詞連廂詞
(4)    元雜劇
(5)    明傳奇
(6)    詞曲之沿革
二、    曲之體制
三、    南北曲之聲律
四、    曲之修詞
五、    曲之藝術
六、    南北曲之派別
(1)    北曲
(2)    南曲
(3)    清代曲家
七、    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