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0,84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建筑 > Pre-design的思想:實踐建築計畫的11個條件
Pre-design的思想:實踐建築計畫的11個條件
上一张
Pre-design的思想:實踐建築計畫的11個條件
下一张
prev next

Pre-design的思想:實踐建築計畫的11個條件

作者: 小野田泰明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18-10-2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80.00
市场价格: RM57.81
本店售价: RM51.45
促销价: RM50.87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建築計畫者」是鮮少耳聞的職業,工作內容是為建築設計的前提條件進行設計整理的前置作業:和業主詳細地協調溝通,製作設施的面積表與機能圖解(diagram),有時會從設計者的選定開始、到空間設計及營運條件的設定一路負責到底。若拿與建築設計有許多共同點的電影製作作為類比,就容易理解這個工作性質吧,也就是建築師=電影導演;建築計畫者=編劇。

  電影導演需要統合攝影、音響、照明、服裝等各方面專家,這和建築師管理其他專業領域而做出一個建築的過程相當接近。兩者都具有連結作品與社會之間的pre-designer的特質,但也存在幾點相異之處,例如建築計畫者是將使用者(登場人物)設定在可自在活動的空間中,用想像時間來確定空間。

  因此對建築計畫者的主要課題是建構人與空間的關係。但決定建築品質的並不只是建築師或施工者,還有使用者、營運者及業主。建築計畫者有機地參與其中,成為這些人之間的節點,這裡顯現了另一個問題,空間不像建築物般輪廓清晰,無法直接進行操作,而且空間不具有形狀,也不能以感覺判斷優劣,因此建築和空間相關的研究是建築計畫者最有力的武器,也是建築計畫者存在的必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小野田泰明


  1963年生於日本金澤市。日本東北大學大學院都市・建築學専攻専攻長・教授、災害科學國際研究所兼任教授・工學博士、一級建築士。

  以建築計畫者的身分聯繫了建築的軟體與硬體,作品包括仙台媒體中心(設計:伊東豊雄)、橫須賀市美術館(設計:山本理顯)、流山おおたかの森小中學校(設計:小嶋一浩、赤松佳珠子+CAt)等。

  建築設計作品包括苓北町民中心、東北大學百週年紀念萩會館(阿部仁史共同設計)等。 著有《集合住宅的新文法-復興東日本大地震的災害公營住宅(集合住宅の新しい文法-東日本大震災復興における災害公営住宅)》(共著,新建築社,2016)、《Pre-design的思想(プレ・デザインの思想)》(個人著作,TOTO出版,2013)、《近代性空間物語(モダニティと空間の物語)》(共著,東信堂,2011)、《空間管理社会》(共著,2006,新曜社)、《Project Book(プロジェクト・ブック)》(共著,2005,彰国社)等。《Pre-design的思想》是台灣發行的第一本書。

  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後,擔任岩手縣釜石市復興計畫主持人、宮城縣石卷市復興推進會議會長、宮城縣七濱町(七ヶ浜町)復興顧問等,盡心奉獻於各地的復興計劃。主要獲獎為日本建築學會著作賞(Pre-design的思想,2016)、公共建築賞(萩會館,2016,共同受獎)、日本建築學會教育賞(2008,共同受獎)、東北大學總長教育賞(2006)、日本建築學會作品賞(苓北町民會館,2003,共同受獎)。

譯者簡介

蔣美喬


  淡江大學建築系畢業,小學至高中在日本生活,活躍於台日建築交流的口譯工作。

林與欣

  淡江大學建築系畢業,累積數年建築實務界工作經驗後,赴日本東北大學研修建築計畫碩士。

  兩人都曾為IEAGD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特展與大評圖活動的工作人員,因而認識每年擔任評圖老師的小野田老師。此次翻譯是以研討學習的合作方式完成,與小野田老師多次討論書中深意,愈加期盼此書能引領更多人進入建築計畫的世界。
 


目錄

推薦序
給台灣讀者的話
前言
第一章 空間是以人的行動來開展
第二章 人的行動和空間狀況是互相滲透的
第三章 機能是讓空間縮減到可操作狀態的發明
第四章 圖解與面積表讓機能得以固著在建築上,對建築計畫是有效的工具
第五章 圖解很方便,但只是個工具,不能被工具利用
第六章 空間無法自由操作人的行動
第七章 良好的空間可以將人與人連結,作為社群的基礎
第八章 良好的空間背後存在著好的運作及管理
第九章 良好的空間是藉由良好的計畫過程才得以成就
第十章 良好的計畫過程是以社會上垂直及水平的信任關係作為支撐
第十一章 良好的計畫過程需具備穩固的專業能力,及其在社會機制中的定位
後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