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5,84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佛教的邏輯、辯證法與知識論
佛教的邏輯、辯證法與知識論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佛教的邏輯、辯證法與知識論

作者: 吳汝鈞
出版社: 台灣學生書局
出版日期: 2023-08-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800.00
市场价格: RM121.70
本店售价: RM108.31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在西方哲學,特別是康德哲學,我們對外界事物或現象的理解,對它們要構成知識,有以下幾種機能:感性、知性和睿智的直覺。感性在時空中接受外界事物的感覺與料,知性則以其本有的範疇整理這些與料,將之建立為對象。睿智的直覺則超越這些對象,了解現象的物自身。在康德來說,我們人有感性與知性,但沒有睿智的直覺,只有上帝具有這種直覺。

  在佛教來說,人具有現量(pratyakṣa)與比量(anumāna),分別相應於感性與知性,對外界事物構成知識。另外,人可以透過修行,培養出般若智(prajñā),以了解現象的物自身。這般若智相應於睿智的直覺。我們大體上可以這樣說,現量與比量能成就假諦,這是俗諦;般若智能成就空諦,這是真諦;般若智能融合俗諦與真諦,而又超越這兩諦,而成就中諦。

  比量的作用是推理,能發展出邏輯;現量的作用是吸收外界的與料,而發展出知識論;般若智的作用是穿透外界的與料的表層,直達它們的內蘊,而發展出辯證法。本書正要闡釋佛教如何開拓出邏輯、辯證法和知識論這三方面的大學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吳汝鈞


  前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國家傑出人才講座,國立中央大學客座教授。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哲學博士。又曾留學日本大阪外國語大學、京都大學和德國漢堡大學,分別研習日本語、梵文、藏文與方法論。主要著作有T’ien-t’ai Buddhism and Early Mādhyamika、《佛教的當代判釋》、《唯識現象學》、《純粹力動現象學》、《佛教思想大辭典》等。發表中、英文論文一百六十篇。


目錄

自 序
第一章 佛教與邏輯
第二章 佛學研究中的符號邏輯研究法
第三章 印度與佛教推理之形式的與符號的解析
第四章 印度中觀學的四句和四句否定邏輯
第五章 龍樹系統中的一些邏輯面相
第六章 龍樹的空之邏輯
第七章 龍樹的空之論證
第八章 龍樹之論空假中
第九章 從邏輯與辯證法看龍樹的論證
第十章 否定式與中觀辯證法
第十一章 現代學者的中觀學研究及其反思
第十二章 般若經的空義及其表現邏輯
第十三章 金剛經的思考法:四相否定與即非詭辭
第十四章 陳那的邏輯
第十五章 龍樹與天台哲學
第十六章 智顗的四句及四句否定
第十七章 三觀的知識與救贖性格
第十八章 相即或等同的實踐意義
第十九章 龍樹與華嚴哲學
第二十章 華嚴宗的相即辯證思維
第二十一章 佛教的真理觀與體用問題
第二十二章 陳那的知識論
第二十三章 pratyakṣa 與知覺
第二十四章 法稱的知識論
第二十五章 佛教知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