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5,01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明心見性:六祖壇經講解
明心見性:六祖壇經講解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明心見性:六祖壇經講解

作者: 大寂法師
出版社: 大寂法師
出版日期: 2023-07-1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920.00
市场价格: RM139.94
本店售价: RM124.5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惠能的四向偈,剛好興神秀的相反
  般若智慧的作用
  在於看出萬法没有一法可得
  自然無法沾染任何塵埃
  心無法染塵埃,便始終清淨
  無需特別收攝或守護六根
  心始終保持在清淨、清明、清哳的狀態
  如此,自心便常在禪定中
  不是只有打坐的時候,才入四禪八定
  禪宗講究的禪定或坐禪的極致
  是二十四小時中、任何行住坐臥中
  心一直在定中
  而且不僅僅在定中,是一直在止觀雙運中
  因為心不僅没被沾染過
  而且一直發揮智慧的作用,朗照萬法
  止觀的作用没停歇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大寂法師
 
  學歷: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佛學博士
 
  已出版著作:
  《非行非坐三昧之修學》
  《智慧與禪定做為佛教神通的成立基礎》
  《瑜伽經》
  《佛陀的啟示(1)》
  《佛陀的啟示(2)》
  《佛陀的啟示(3)》
  《菩薩的禪修-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註(1)》
  《菩薩的禪修-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註(2)》
  《圓融觀呼吸-天台宗的六妙門》
  《禪法寶藏-雜阿含經講解》
 
  歷任:
  大寂靜精舍住持
  台灣大寂靜學會/導師曁理事長
  香港大寂靜學會/導師曁會長
  圓光佛學院/教師、輔導老師
  假日佛學班講師
  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講師
  聞思佛學圖書館/講師
  中華佛教青年會/監獄弘法怖教師
  華梵文教基金會/講師
 
  網站:
  www.muchcalm.com.tw


目錄

前言
1. 禪宗淵源/1
2. 自性的概念/3
3. 自性的經典溯源/4
4. 自性被垢衣所纏/7
5.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11
6. 自性的四種特質/14
7. 自性的能生性/18
8. 本性清淨/22
9. 萬法唯心造/26
10. 無念與無相/30
11. 歸於無住/32

行由第一
1. 菩提自性/35
2. 初聞開悟/37
3. 佛性無南北/39
4. 喚眾作偈/43
5. 神秀呈偈/45
6. 未見自性/49
7. 惠能評偈/52
8. 三更受法/57
9. 悟者自度/63
10. 不思善,不思惡/68
11. 肉邊菜/73
12. 仁者心動/81
13. 不二之法/84

般若第二
1. 自性般若/97
2. 迷悟與愚智/101
3. 口念心行/103
4. 妙性真空/107
5. 莫著空/113
6. 自性虛空納萬物/119
7. 不取不捨/123
8. 真性自用/133
9. 此岸與彼岸/138
10. 煩惱即菩提/143
11. 最上之法/148
12. 般若觀照/152
13. 修般若,持金剛/158
14. 小根小性/164
15. 內外不住/170
16. 萬法因人而有/172
17. 識自性 悟佛地/179
18. 般若三昧/190
18. 1. 「根律儀」與「般若三昧」/200
18. 2. 大般若經、中觀與般若三昧/207
18. 3. 「傳統三昧」與「般若三昧」/210
18. 4. 「攝阿毗達摩義論」與「般若三昧」/212
19. 同見同行/214
20. 無相頌/218

疑問第三
1. 無功無德/238
2. 身中淨土/248
3. 依偈修行/262

定慧第四
1. 定慧一體/272
2. 一行三昧/275
3. 無念 無相 無住/284

坐禪第五
1. 實修打坐很重要/300
2. 著心著淨即障道/307
3. 坐禪/312

懺悔品第六
1. 五分法身香/319
2. 無相懺悔/327
3. 四弘誓願/340
4. 無相三皈依戒/356
5. 一體三身自性佛/362
6. 懺悔無相頌/392
7. 慈悲觀的修行方法(懺悔品延伸的補充內容)/399

機緣品第七
1. 惠能避難/416
2. 即心即佛/423
3. 念經僧法達/435
4. 智通問《楞伽經》/460
5. 智常問見性法/467
6. 志道問《涅槃經》/474
7. 行思求印心法/482
8. 懷讓求印心法/484
9. 永嘉求印心法/487
10. 智隍求印心法/492
11. 一僧問法/498
12. 方辯塑祖像因緣/500

頓漸第八
1. 志誠學法/505
2. 志徹徹悟/539
3. 七祖神會/553

宣詔第九
1. 皇帝宣詔/569
2. 佛道/572

付囑第十
1. 三科法門/590
2. 三十六對法/598
3. 對法解用/602
4. 六祖咐囑,集眾勉修/612
5. 咐囑流傳正法/617
6. 一相三味、一行三昧/619
7. 落葉歸根/622
8. 法脈傳承/627
9. 圓寂前的開示/629
10. 遷移神龕/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