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5,01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电影 > 漫遊影像:電影、當代藝術與策展
漫遊影像:電影、當代藝術與策展
上一张
漫遊影像:電影、當代藝術與策展
下一张
prev next

漫遊影像:電影、當代藝術與策展

作者: 林心如(Sylvie Lin)
出版社: 恆河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8-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80.00
市场价格: RM57.81
本店售价: RM51.4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作者林心如長期耕耘當代藝術和電影領域的書寫,尤其在旅法期間透過評介和專訪,將國際藝壇和影壇的脈動傳遞給台灣讀者。《漫遊影像:電影、當代藝術與策展》主要收錄作者在2004至2014年所寫的藝術和電影類文章,書中約50篇專文、約21萬字,書寫對象皆為國際一線的藝術大展、機構、藝術家、策展人、藝術博覽會、電影機構、電影導演和影評人等,並廣泛而深入地觸及國內甚少被討論的實驗電影及其和當代藝術的相互激盪。

  書中涵蓋了Philippe Parreno, Douglas Gordon, Anri Sala, David Claerbout, Anthony McCall, yann beauvais, Jeremy Deller, Jacob Fenger(Superflex), Robert Frank, Diane Arbus,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和高重黎、陳界仁等藝術家,Hans-Ulrich Obrist, Nicolas Bourriaud, Jérôme Sans, Marc-Olivier Wahler, Philippe-Alain Michaud, Dominique Païni, Anselm Franke, Robert Kluijver等策展人,里昂雙年展、台北雙年展、敏斯特雕塑大展等展覽,巴黎東京宮、龐畢度中心、雪梨當代藝術館等機構,FIAC藝術博覽會,雷諾汽車的藝術收藏,以及Béla Tarr, Philippe Garrel, Jean-Luc Godard和楊德昌、蔡明亮等導演。

  作者以單一專論(monographic)的方式展開書寫主題,著眼作品/對象的客觀描述及脈絡陳述,輔以廣泛的參考資料或簡要的理論提引。此外,書中大量的第一手採訪(約佔全書的一半)更構成本書的高度參考價值。書中並收錄筆者受電影《廚房》及其原著小說啟發所撰的散文詩,揭露作者的書寫實踐早期而根本的詩性面向。

  書中收錄文章的初次刊登處包括:《典藏•今藝術》、《典藏•讀天下》、《電影欣賞》、《放映週報》、《現代美術》、《攝影之聲》、《樂多線上誌》(《MOT TIMES明日誌》前身)、《台北藝術論壇電子報》,以及鄭慧華出版的《疆界Altered States》展覽專書及《藝術與社會――當代藝術家專文和訪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心如


  台灣大學文學院學士,巴黎第八大學當代藝術及新媒體研究所碩士,國際藝評人協會(AICA)法國分部會員。從事當代藝術和電影領域的書寫,合作對象包括《典藏•今藝術》、《電影欣賞》、《現代美術》、《攝影之聲》、Yishu華人當代藝術期刊、燃點網站、法國龐畢度中心(Centre Pompidou)等。並從事相關領域的翻譯,作品包括諸多展覽專輯內文、《當代藝術收藏指南》(部份章節)、《塞杜文選》、《電影城市》(部份章節)、《仿培根的三習作》、《給眼球世代的觀看指南》(採用筆名林薇),並審校《解構庫斯杜力卡》、《溫德斯的電影旅程》、《楊德昌的電影世界》等譯書。
 


目錄

主編序    用最恰當的步伐行走巴黎與書寫:女漫遊者的差異路徑          劉永晧
推薦序    繁星點點:進入影像時代和全球化下的藝術場景  鄭慧華
作者序    陌生之眼  林心如

PART I  電影  CINEMA

在世界的喧嘩中:《席丹,21世紀的肖像》
電影史,進行式:尚-廬•高達的「烏托邦之旅」展覽
碎化.層疊.映射……:顏•博飛的影像裝置
安東尼•馬柯爾:無盡擴延的電影式經驗
拆解影像,凝視歷史:高重黎影展暨藝術展,「電影他者的電影」
消失中的真實:貝拉•塔爾,《倫敦客》
「明日此時,我們將在何處?」:菲利普•卡瑞,《規律戀人》
完美的以及瘋狂的:專訪約根•萊斯
多重美學的交會:專訪尚-米榭爾•弗東談楊德昌
去戲劇化的戲劇化電影:專訪尚-馮索瓦•侯哲談楊德昌
從《四百擊》到《臉》:專訪蔡明亮
與夢想最近的距離:側寫蔡明亮在巴黎

PART II  當代藝術  CONTEMPORARY ART

耗盡影像:論安利•沙拉的創作
抗拒意義:安利•沙拉專訪
雜化的影像:論大衛•克拉耶柏的作品
影像的製造:專訪阿比查邦•魏拉希沙可
毀滅的遊戲:阿比查邦•魏拉希沙可的「原始」個展
藝術界的反英雄:傑瑞米•戴勒
就是這樣:專訪傑瑞米•戴勒
採取行動、直接去做:專訪Superflex成員約寇•芬格
視覺的傾覆:亞歷山大•羅謙柯攝影展,「眼的革命」
親密的混亂:羅柏•弗蘭克攝影展,「異者的凝視」
攝影美學的激進轉折:黛安•阿巴斯的攝影
都會的平面,歷史的焦距:艾德•若夏和柯瑞吉•霍斯菲爾的攝影
攝影師的繆思:「未來的影像」展覽
被攝影者的歷史:陳界仁的衝撞年代

PART III  策展  CURATING

專訪洛杉磯的首屆法國FIAC藝術博覽會總監,吉兒•西薇曼•凡•蔻恩葛拉琪
企業贊助藝術的先鋒:專訪雷諾藝術收藏品策展人,安•涵卓瑞
耕耘澳洲當代藝術:專訪里昂•巴洛希恩與柏妮絲•莫菲
極端的當代藝術:專訪東京宮新任總監,馬克-奧立維耶•瓦勒
破碎的帷幕,影像的長廊(一):「影像動態」展覽
破碎的帷幕,影像的長廊(二):專訪「影像動態」展覽策展人,菲利浦-亞藍•米修
影片的消失:專訪菲利浦-亞藍•米修
瞬時迸發的超新星:大衛•柯能堡眼中,安迪•沃荷作品的毀滅性
影像,形象,夢:專訪多明尼克•巴依尼
「關係美學」及其延伸:專訪尼可拉•布希歐
反消費式的藝術經驗:專訪2005里昂雙年展策展人,傑宏•尚斯
光的觸覺、聲音的顏色:經驗2005里昂雙年展的時延
跨越無形的鐵幕:專訪首屆布魯塞爾雙年展策展人,芭芭拉•范黛琳
再探現代性:首屆布魯塞爾雙年展
歷史如何歸零?第九屆里昂雙年展
多重世界的世代:專訪2007里昂雙年展策展人,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
2007敏斯特雕塑大展:場域性的多角實驗
場域公共性的當代變貌:專訪2007敏斯特雕塑大展策展人,卡琳娜•普拉斯
怪獸的歷史想像辯證:專訪2012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安森•法蘭克
再探藝術與政治:專訪羅柏•克魯哲維爾

暗囈1:與《廚房》的女主角疊合衍生的獨角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