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0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文学研究 > 美意識的種子:和製漢詞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
美意識的種子:和製漢詞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
上一张
美意識的種子:和製漢詞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
下一张
prev next

美意識的種子:和製漢詞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

作者: 周聖來
出版社: 練習文化實驗室有限公司
ISBN: 9789887747710
出版日期: 2017-06-12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00.00
市场价格: RM60.84
本店售价: RM54.1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和製漢詞」的定義是「作為一種漢語的日語化,在日本產生的漢字、詞稱為和製漢詞。是本來的漢語裡沒有的漢語(詞彙)。」「明治和製漢詞」是指日本明治維新前後,在新興的西學領域中產生的漢語。當時日本出現了學習西洋的熱潮,西方歐美國家的科學、技術、制度和物品等持續並大量傳入日本,然後出現了大量漢字新詞。同一時期,中國在清末民初出現了赴日留學潮,當時大量日語的漢字、詞彙通過留學生等媒介回流中國,以外來語的姿態逐漸定著在現代漢語、白話文中。

  中國的文學發展到清末民初,在性質和形式上出現了巨大的改變,由「文言」過渡至「白話」,在形體上出現了新奇的創造,不僅如此,文學精神與作家創作的態度,同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文擬從和製漢詞的誕生及其出現的背景——日本明治維新——入手研究其對中國社會,尤其是中國文人以及文學界的深層次影響,並深入探討知識份子對和製漢詞的美學詮釋。和製漢詞不僅僅是東洋文明和文化的代表,而且在其誕生、發展和傳播過程中吸收了大量的西方元素。因此,本研究把和製漢詞所融匯的西方新意和多元文化納入,進而深入探討。

  本研究根據明治和製漢詞所具有的特徵,將其分類,並分析其編碼,觀察和製漢詞所具有的文化意涵及功能,發現和製漢詞在當時發揮了「漢字文化圈」中一種「文化聯繫功能」,這種「文化聯繫功能」源於其文化要素的多元性,以及內含了煥發媒介啟動作用的日本元素。日本作為一個媒介集散地,借着「和製漢詞」把中、西方不同的元素有效且和諧地收攏在一起。明治時期從日本回歸中土的和製漢詞至少包含了三種元素:中國的、西洋的和日本的元素。和製漢詞凝聚了當時的學者和文化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映射着民族感情和人文觀念,具有明顯的美學意識,作為一種美意識的載體,承載着大量民族傳統文化資訊和審美觀。明治和製漢詞可以說跨越時空,代表的是一種新的文化、新的思維、新的概念和新的審美價值,引領清末民初的中國走向價值取向多元化,思維方式多元化的新紀元,為中國現代文學及其變革,鋪就了文字內在的變改基礎,這些元素使五四運動成為一場自覺的文化、文學運動,而並非是一場政治運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聖來

  文學博士。1978年生於上海,幼隨父母移居澳門。

  研究方向及興趣是中日比較文化及語言,曾在中日港澳臺的核心學術期刊及研討會發表多篇有關中日語言及文化之學術論文:<淺談清末留日學生之翻譯作品對白話文學觀的影響>、<和製漢詞在中國的傳播及影響:以黃遵憲和梁啟超為中心>、<論白話文中的日語外來語是「和制漢語」還是「和制漢詞」>、<「談「宗教」一詞的來源及衍變>、<美意識の種―─和製漢語>等。除此之外,對文化、旅遊以及飲食等方面也具有濃厚的興趣,著有《澳門美食之旅》、《心懷民族的囑託》等專書。

  自2005年至今於澳門的公立大學擔任教職,職務包括:編寫翻譯教材、日中同聲傳譯、教授普通話、日語及旅遊景點等課程。


目錄

序章 前言

楊秀玲序── 點燃星火,相互照亮!
殷長松序
鄧景濱序
自序
內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1.2
文獻綜述
1.3
研究的範圍與方法
1.4
研究的路徑與本文的層次結構

第二章 解析和製漢詞
2.1
和製漢詞的歷史
2.2
和製漢詞的定義
2.3
和製漢詞的文化意涵

第三章 和製漢詞在中國的傳播
3.1
引進東洋文化的先驅
3.2
報刊中的和製漢詞
3.3
現代文學觀的生成

第四章 和製漢詞對現代文學觀的影響
4.1
赴日留學潮的緣起
4.2
翻譯與出版
4.3
現代文學的開拓
4.4
東方的言語都市── 上海
4.5
中國人的日本觀與日本人的中國觀

第五章 美意識的種子
5.1
審美意識與美的體驗
5.2
中日兩國的美意識
5.3
美意識的載體── 和製漢詞

第六章 總結
6.1
和製漢詞具有的的三元特性
6.2
和製漢詞喚起的媒介啟動作用
6.3
中國現代文學的興起

博士論文原致謝詞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