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733,10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文学研究 >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作者: 錢穆
出版社: 東大
出版日期: 2022-12-2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360.00
市场价格: RM206.88
本店售价: RM184.12
促销价: RM182.05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一代國學大師、史學權威──錢穆
經典著作全新改版

★「由苦難中誕生,由苦難中成長,還將在苦難中向前」
揣懷最崇高的理想,衝撞最艱險的時局
民初流亡港臺知識分子在港辦學全紀錄

★「這便是我們新亞精神」
在遽變的歷史激流中,該如何抓住中華傳統文化最後一絲微光?

  1949年,錢穆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
  在租來的四間教室,師生混居,
  「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
  一間連圖書館都沒有的書院,是用什麼培育出一代史學大家余英時?
  教室課桌間傳唱的新亞精神已歷一甲子有餘,如今的時局距斯人的期許,尚有幾里?

  1949年的香港正逢政局顛簸,社會混亂的時期,彼時中國政局尚未穩定,知識分子與學子在顛沛流離之際,僅僅握著文化傳承的責任與理想,新亞書院結合中國宋明以來的講學精神,以及西歐大學制度的人文主義教育宗旨,融合兩者,在香港,甚至可說是在中國高等教育界史上,開創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學術環境。

  ▍一代大師的懇切絮語:歷史現場的凝結
  全書收錄錢穆在新亞書院自創校以來的各種演講致詞、刊物文章,詳實記錄下新亞四十年來的發展過程。每一篇演講紀錄與講學文章,宛如一幀幀歷史快照,使讀者彷彿親臨現場。本書作為文集,除了記錄歷史,更可從字裡行間看出錢穆面對學生,用最簡單的話語,親切的道出最殷實懇切的叮嚀。

  ▍時代下的教育史縮影:香港高等教育變革全紀錄
  創校之初,時局艱難,新亞書院在市集街口租了四間教室,幾近一無所有的展開了教育事業。新亞書院走過創立之初的艱苦困境,在校長、教授們的奔走下,學校逐漸成型,畢業生也隨著時間在各個領域開枝散葉,書院融合中西的教育方針,作育菁莪,享譽各界。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為了學子的前途,為了繼續使新亞精神傳唱不輟,新亞書院併入香港中文大學,書院的自主性漸失。創校以來的理想與願景,在改革的洪流中,又將走向何方?

  ▍這便是我們新亞精神:新亞精神究竟是什麼?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由錢穆親自作詞的新亞校歌中,不斷複誦著「新亞精神」這四個字。在創校之初,學校環境窮困匱乏,時局顛波紛亂之際,師生們彼此之間也以自己擁有「新亞精神」為傲。新亞精神既是錢穆對學生與自身的教誨,更是對國家、時局、社會的期許。

本書特色

  1.收錄最齊全:錢穆在校演講、刊物出版最完整蒐集
  2.展現歷史溫度:一窺史學大師錢穆的最真切的諄諄教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年)


  字賓四,江蘇無錫人。年十八即任小學教師,歷中學而至大學。先後於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等校任教。1949年,赴港創辦新亞書院。曾先後獲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頒贈名譽博士。1967年,來臺定居,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並任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教授。1986年,受聘為總統府資政。

  賓四先生治學,大抵以史學為核心,廣涉諸經諸子之學,從而擴及中華學術與思想文化諸多領域;其中又以理學最為深刻,自云「得力最深者莫如宋明儒」。其成就,直接反映了中國近代學術史之變遷。畢生心力鑽研中國古典文獻,即使晚年苦於眼疾,仍著作不輟,冀以喚醒中華民族文化之靈魂,儼然為晚清以來,力抗西方文化洪流之中流砥柱。所著《先秦諸子繫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秦漢史》、《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朱子新學案》等八十餘種,俱享譽中外學術界。


目錄

錢穆作品精粹序

新亞校訓
新亞學規
新亞校徽
新亞校歌
校歌手稿
一、亞洲文商學院開學典禮講詞摘要(新亞校刊創刊號)
二、招生簡章節錄
三、新亞書院沿革旨趣與概況
四、告新亞同學們(校刊二期)
五、敬告我們這一屆的畢業同學們(校刊三期)
六、新亞精神(校刊四期)
附 校聞一束
七、新亞五年(校刊五期)
八、歡迎雅禮協會代表講詞摘要
附 校聞一束
九、民國四十三年除夕晚會講詞摘要(香港華僑日報)
一○、校風與學風(校刊六期)
一一、新亞書院五年發展計畫草案節錄(校刊七期)
一二、研究所計畫綱要
一三、新亞校訓誠明二字釋義
附 校聞一束
一四、新亞理想告新亞同學(校刊八期)
一五、農圃道新校舍奠基典禮講詞摘要
附 本院半年來大事記
一六、告本屆畢業同學(校刊九期)
附 新亞書院‧亞細亞大學交換學生協定
一七、雅禮和新亞雙方合作三年來之回顧與前瞻
附 校聞輯錄
一八、第六屆畢業典禮講詞(香港華僑日報)
一九、第九屆開學典禮講詞
二○、孔子誕辰紀念講詞
二一、慶祝新亞第九周年校慶講詞摘要
二二、天才技藝大會開幕詞摘要
二三、第一次月會講詞摘要
二四、第四次月會講詞摘要
二五、發刊詞(新亞生活雙周刊一卷一期)
二六、惜別和歡送(一卷五期)
二七、責任和希望(一卷六期)
二八、第七屆畢業典禮講詞(香港華僑日報)
附 本院南洋僑生申請免試入學辦法(新亞生活雙周刊一卷六期)
二九、告本屆新同學(一卷八期)
三○、孔子思想和世界現實問題(一卷九期)(收入《孔子與論語》)
三一、變動中的進步
三二、國慶與校慶(一卷十期)
附 建校九年大事記
三三、孔道要旨
三四、新亞書院概況序言(一卷十二期)
三五、介紹張君勱先生講詞(一卷十三期)
三六、中國史學之特點(一卷十五期)(收入《歷史與文化論叢》)
三七、知識、技能與理想人格之完成(一卷十八期)
三八、介紹董之英先生講詞(一卷二十期)
三九、擇術與辨志(一卷二十一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四○、家庭母愛與孝道(二卷一期)
四一、研究生報告指導摘要(二卷二期)
四二、通情達理敬業樂群(二卷三期)
四三、為學與做人(二卷四期)
四四、研究生報告指導摘要(香港華僑日報)
四五、第八屆畢業同學錄序(新亞生活雙周刊二卷五期)
四六、開學致詞(二卷六期)
四七、友情的交流
四八、珍重我們的教育宗旨(二卷七期)
四九、讓我們來負擔起中國文化的責任(二卷八期)
五○、中國傳統思想中幾項共通的特點(二卷九期)(收入《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五一、歡迎英國大學委員會代表福爾頓博士訪問本院講詞
五二、校務概況(二卷十期)
五三、新亞書院十年來的回顧與前瞻(二卷十四期)
五四、本校今後的理想與制度(二卷十五期)
附 錢校長赴美歐行程
五五、自美來函(一)
五六、孫君鼎宸歷代兵制考序(二卷十六期)
五七、人(二卷十七期)
五八、何蒙夫詩境記(二卷十八期)
五九、曾何兩先生哀辭(二卷十九期)
六○、自美來函(二)(三卷一期)
六一、自美來函(三)(三卷二期)
六二、自美來函(四)(三卷四期)
六三、美新港雅禮協會公宴講辭(存稿)
六四、自美來函(五)(三卷五期)
六五、自美來函(六)(三卷六期)
附 錢校長伉儷講學歸來(三卷七期)
六六、三十四次月會講詞(三卷八期)
六七、中國史學之精神(三卷九期)(收入《中國史學發微》)
六八、第二期新校舍落成典禮講詞(三卷十期)
六九、從西方大學教育來看西方文化(三卷十二期)
七○、讓我們過過好日子(三卷十三期)
七一、課程學術化生活藝術化(三卷十四期)
七二、從新亞在美校友說到校友對母校的重要性
七三、關於新亞之評價(三卷十五期)
七四、中國文學中的散文小品(收入《中國文學論叢》)
七五、關於丁龍講座(三卷十六期)
七六、本刊進入第四年(四卷一期)
七七、歡祝本屆畢業同學(四卷三期)
七八、競爭比賽和奇才異能(四卷四期)
七九、第十屆畢業典禮致辭
八○、《論語》讀法(四卷五期)
八一、秋季開學典禮講詞(四卷六期)
八二、孔誕與校慶講詞(四卷七期)
八三、歡迎羅維德先生(四卷八期)
八四、中國儒學與文化傳統(四卷十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八五、關於學問方面之智慧與功力(四卷十三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八六、學問與德性(四卷十七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八七、中國歷史上關於人生理想之四大轉變(四卷二十期)(收入《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八八、寫在本刊五卷一期之前(五卷一期)
八九、回顧與前瞻(五卷三期)
九○、對十一屆畢業諸君臨別贈言(五卷四期)
九一、新亞書院文化講座錄序
九二、有關學問之道與術(五卷五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九三、英國文化協會贈書儀式中致詞
九四、校慶日勸同學讀論語並及論語之讀法(五卷七期)(收入《孔子與論語》)
九五、秋季開學典禮講詞(五卷八期)
九六、孔誕、校慶及教師節講詞(五卷九期)
九七、有關學問之系統(五卷十三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九八、讀書與做人(五卷十五期)(收入《歷史與文化論叢》)
九九、衡量一間學校的三個標準(五卷十六期)
一○○、歷史與地理(五卷十七期)(收入《學籥》)
一○一、學術與風氣(五卷十八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一○二、第三期新校舍落成典禮講演辭(五卷二十期)
一○三、新亞藝術第二集序
一○四、禮樂人生(六卷一期)
一○五、對十二屆畢業同學之臨別贈言(六卷五期)
一○六、月會講詞
一○七、漫談《論語新解》(六卷八期)(收入《孔子與論語》)
一○八、秋季開學典禮講詞(六卷九期)
一○九、慶祝中文大學成立
一一○、孔誕暨校慶紀念會講詞(六卷十期)
一一一、中國文化與中國人(六卷十五期)(收入《歷史與文化論叢》)
一一二、關於我的辭職
一一三、校風與學風(六卷十六期)
一一四、事業與職業(六卷十七期)
一一五、述樂記大意(六卷十八期)
一一六、中國文化體系中之藝術(六卷二十期)(收入《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一一七、新亞生活雙周刊第七卷首期弁言(七卷一期)
一一八、從中西歷史看盛衰興亡(收入《中國文化叢談》)
一一九、學問之入與出(七卷三期)(收入《學籥》)
一二○、推尋與會通(七卷四期)(收入《學籥》)
一二一、對新亞第十三屆畢業同學贈言(七卷五期)
一二二、我如何研究中國古史地名(收入《學籥》)
一二三、上董事會辭職書(董事會檔案)
一二四、有關穆個人在新亞書院之辭職(七卷六期)
一二五、致雅禮協會羅維德先生函(存稿)
一二六、校慶日演講詞(七卷八期)
一二七、談《論語新解》(七卷九期)(收入《學籥》)
一二八、亡友趙冰博士追思會悼辭(七卷十一期)
一二九、趙冰博士墓碣銘
一三○、悼趙故董事長兩輓聯
一三一、〈大學〉格物新義(七卷十四期)(收入《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冊》)
一三二、校友日講詞
一三三、史記導讀序(七卷十七期)
一三四、韓文導讀序
一三五、新亞二十周年校慶典禮講詞(十二卷八期)
一三六、人物與理想(十二卷十期)(收入《中國文化叢談》)
一三七、我對於雅禮新亞合作十七年來之回憶(十三卷十五期)
一三八、事業與性情(十四卷三期)(收入《中國文化論叢》)
一三九、王道先生碑文(十四卷十六期)
一四○、悼念蘇明璇兄(新亞生活月刊五卷二期)
附 「敬悼青瑤師」(錢胡美琦作)(新亞生活月刊六卷七期)
一四一、新亞書院創辦簡史(新亞書院四十周年校慶特刊)
一四二、新亞四十周年紀念祝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