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4,598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社会议题 > 失控的匿名正義:抹黑中傷、獵巫肉搜,你敲下的每個字都是傷人的利器
失控的匿名正義:抹黑中傷、獵巫肉搜,你敲下的每個字都是傷人的利器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失控的匿名正義:抹黑中傷、獵巫肉搜,你敲下的每個字都是傷人的利器

作者: 每日新聞採訪團隊
出版社: 寶鼎
出版日期: 2022-08-04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60.00
市场价格: RM54.76
本店售价: RM48.7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您可能也会喜欢下列商品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木村花條款」通過!
混亂的失控正義迎來秩序
日本國會最新修法,網路霸凌者將被依法開罰!

  「每天湧入近百則毫不留情地批評指教……去死、噁心、消失吧!一路走來,我比任何都還要強烈地這麼想。」 ——木村花/因《雙層公寓》「擂臺裝」事件被網友群起出征而走上絕路的職業摔角選手

  「我發現要是被打,還會有『流血』這個看得到的實質損傷;但抹黑、中傷所帶來的『心傷』,是第三者看不到的。」——微笑菊池/因被影射為殺人兇手的不實謠言而遭受死亡威脅的日本諧星

  「我覺得自己好像被三萬人監控,而且其中還有殺人魔王。」——土屋紫苑/因在推特發表對時事的感想評論而被網友攻擊的日本演員

  「對我們這些被害人而言,既看不到敵人的長相,也不知道石頭會從哪裡丟過來。這真的讓人痛苦至極,痛苦到心都被逼得走投無路。」——伊藤詩織/具名控訴遭上位者性侵,卻被網友嘲諷是「用身體換工作」的新聞工作者

  「網友會把我沒說過的話塞到我嘴裡,還到處散播;或企圖惡意操作我的形象……」——石川優實/為女性歧視和政治議題發聲,因此飽受網友抨擊和性騷擾的演員兼模特兒

  「豬頭、笨蛋、去死……雖然只是一些單純的謾罵,但一天出現好幾百則這種留言時,就會覺得全世界都這樣看我。」——春名風花/為自己支持的議題發聲而被網友惡意中傷的日本演員兼配音員

  不只是公眾人物要遭受一句句惡評的無情傷害,就連一般素人也無法逃過被私刑制裁:

  2020年3月上旬,日本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時期,在節目上逆風發言的呼吸胸腔內科醫師,因言論被認為「反政府」導致上班的診所不斷接到電話騷擾;一名女性因確診後謊報足跡,她的本名、照片、工作地點、家人職業等都被肉搜出來,甚至有網站放出她公司的電話鼓舞網友打電話去告發……

  原本因匿名特性而充滿言論自由、包容多元聲音的社群媒體,為什麼會成為任何人都能肆意攻擊、難以咎責的灰色地帶?我們秉持的正義到底是誰的正義?

  日本《每日新聞》團隊記者對現今網路霸凌亂象進行深入報導,讓讀者瞭解網路霸凌造成的危害與普病性。書中不僅探討當事者面臨霸凌及受到實際傷害時所承受的精神壓力和無助,也分析網路這項匿名工具是如何加深群眾心理,讓許多如你我一般的平凡人在不知不覺之間化身為加害者。另外,本書也提出既有法律體制與環境對網路霸凌認知仍有所不足,條理性地分析應該如何改善。

  ◎加害者就像路上隨處可見的普通人
  因在現實生活中覺得不被理解,既孤單又缺乏罪惡感,網路成為確認自我、證明自己的場域。自己隨便打出的一句話能引來大量的贊同和回響,讓人感覺被網路上的社群所接納、包容。

  ◎扭曲的正義,到頭來變成仇恨成癮
  加害者發文攻擊的動機有兩種,一種是「看這話題炒得很熱我也要湊一腳」的「朝聖型」;一種是「我覺得你做錯了需要受點教訓」的「制裁型」。不論出於何種動機,被害人的反應例如出面反擊或封鎖帳號,都會激化加害者行為,引起更激進的攻擊,像成癮一般。

  ◎大眾媒體是網路公審火上添油的幫凶
  調查發現,有近五成的民眾是從電視知道網路公審事件,而電視新聞報導的角度多半帶有譴責的偏頗性,導致民眾容易對遭受公審的對象有負面印象,並且透過新聞聳動的標題渲染,會吸引更多人參與,讓原本的網路公審事件再次延燒。

  ◎社群媒體公司、政府都開始動作
  推特訂定了一套「推特規則」,明文禁止用戶謾罵、脅迫或做出歧視行為,只要貼文被檢舉,就會執行刪除貼文或帳號停權等強制措施。各國政府也紛紛研擬應對的法條,像是加強管制仇恨言論的德國,就立法規定社群媒體公司需刪除涉及違法的貼文,否則將面臨天價罰款。

  ◎保障言論自由?先具備網路的使用素養吧
  以法令限制效果有限,還會引發「言論自由已死」、「言論審查」的疑慮,根源的解方是提升是我們的網路使用素養,把網路上發生的事換成現實世界來思考,不會在現實世界做的事就不應該在網路上發生,並搞清楚批評指教與惡意中傷的界線。

  當我們享受社群媒體匿名所帶來的便利性的同時,是否應負起相對應的責任?是否正確地使用這項工具?透過本書,一一審視社群媒體的功與過,並進一步探索未來可能落實的規範,避免悲劇再度重演!

本書特色

  1.本書是由具公信力的媒體針對飽受矚目的社會議題進行剖析,敘事舉例條理分明,具可信度,例如備受矚目的「木村花」事件、遭受性侵後勇敢出面發聲,反而承受更多網友「二度傷害」的伊藤詩織案例等。

  2.本書不只是聚焦於發布惡意謾罵或威脅訊息的加害者,團隊更採訪諮商心理師、接觸過個案的律師等專業人士,深入剖析被害者無助的心理、一般人如何在無意之間造成特定人士傷害等諸多面向。

  3.本書同時注重新的法律規範與「自由應建立於充分的公民素養之上」,期望透過務實手段改善社會的理想。

專業推薦

  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
  王紹蓉/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所所長
  王雅涵/諮商心理師
  朱家安/哲學雞蛋糕腦闆、作家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林靜如/律師娘
  柯慧貞/臺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創會暨名譽理事長
  重點就在括號裡/影評人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許哲涵律師/律師真心話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諮商心理師
  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

  (依姓氏筆劃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每日新聞採訪團隊


  五味香織(Gomi Kaori)
  出身於東京都,1998年進入每日新聞社,曾於岐阜分社、東京社會部、生活醫療部等單位服務,自2020年春季起調任目前所屬部門擔任記者。合著作品包括以性別認同障礙為主題的《活在邊緣》,探討產前檢測等議題的《追蹤送子鳥》(以上皆由每日新聞社出版)。在本書中主要負責第二章及第四章。

  牧野宏美(Makino Hiromi)
  出身於德島縣,2001年進入每日新聞社,曾於廣島分社、大阪社會部、東京社會部服務,並曾出任廣島副分社長,自2019年春季起調任目前所屬部門擔任記者。過去曾負責廣島核爆報導、經濟案件和訴訟等,於目前所屬部門曾擔綱「求職冰河期世代」等主題連載。在本書中主要負責第二章及第三章。

  野村房代(Nomura Fusayo)
  出身於大阪府,2002年進入每日新聞社,曾於岡山分社、生活報導部等單位服務,自2020年春季起調任目前所屬部門擔任記者,主要負責採訪包括時尚在內的食衣住領域,並關注身心障礙及歧視等較難成為鎂光燈焦點的少數族群議題。在本書中主要負責第三章及第六章。

  宇多川遙香(Utagawa Haruka)
  出身於神奈川縣,2007年進入每日新聞社,曾於鳥取分社、仙台分社及橫濱分社服務,自2018年春季起調任目前所屬部門擔任記者,負責採訪311東日本大地震的災區報導、相模原身心障礙者收容機構殺傷事件等,並持續追蹤報導兒童議題、身心障礙者福利和各類騷擾問題。在本書中主要負責第一章及第六章。

  塩田彩(Shioda Aya)
  出身於大阪府,2009年進入每日新聞社,曾於前橋分社、生活報導部位服務,自2019年春季起調任目前所屬部門擔任記者,持續追蹤報導心智障礙或發展障礙者的生活扶助、漢生病問題、性暴力問題等。2020年曾參與國際婦女節企劃「串起每個聲音」。在本書中主要負責第四章及第五章。

  鵜塚健(Uduka Ken)
  出身於東京都,1993年進入每日新聞社,曾於大津分社、大阪社會部等單位服務,並曾擔任德黑蘭分社長、京都分社副分社長等職,自2019年春季起調任目前所屬部門擔任副部長(編輯臺)。著有《伊朗的野心——『什葉派大國』崛起》(集英社新書)。在本書中負責第五章的部分內容撰寫與全書整合。

譯者簡介

張嘉芬


  日本法政大學日本文學碩士,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認證中日文專業會議口譯,現為專職日文譯者,擅長不動產、餐飲、長照、經營管理等領域之口筆譯。譯稿指教:[email protected]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網路公審與愈演愈烈的私刑
女子職業摔角選手之死與網路公審
木村媽媽——響子女士揭發「煽動」真相
綁架木村花的切結書
為什麼不得不重啟社群帳號?
想讓人看到職業摔角裡的機會和選擇
職業摔角界紛表哀悼
抹黑中傷是「掉進湯裡的蒼蠅」
從謠言到網路公審,接著是死亡威脅
警方會因為見「血」而行動,但見「寫」不會
被誤認為是「拿老人機的女人」
收到上百萬次死亡威脅的「箭靶律師」
從虛擬轉為現實的攻擊
風頭會過,恐懼猶存

第二章 加害人的真面目
網路公審平均一天發生三件
我也要直接向她表達憤怒……
求助內容的兩種類型
直擊中傷「加害人」
失控的正義魔人,在職場上總是笑容可掬
箭靶律師去見加害人
把網路當作歸屬的網友,既孤單又缺乏罪惡感
演員為什麼願意一再地和年僅十多歲的加害人對話?
屬性各不相同 走在街上根本看不出來的「普通人」
被害與加害是一體兩面
助長網路公審的肉搜部隊
動機是娛樂性和些許正義感

第三章 當語言化為利刃時
參與網路公審者僅一%
大眾媒體讓網路公審越演越烈
各大網路服務平臺的貼文走向
網路公審參與者=位居要職的高收入男性!?
加害人的動機可分為「朝聖型」和「制裁型」
「正義中毒者」的大腦裡發生了什麼事?
扭曲的正義,到頭來會變成仇恨成癮
相信公正世界的一群人
認為「染疫都是自作自受」的日本人
群眾心理,到了網路上也一樣

第四章 日益嚴重的受害真相
網路公審的歷史
不知道是哪裡丟來的石頭    
讓「二度傷害」在我們這一代劃下句點
自即日起改設為私人帳號
攻擊勇於發言的女性
社群網站是一種新的權力?
中傷是天外飛來的橫禍
從惡意中傷發展成殺害案件
儘管勝訴,但創傷和痛苦仍在
「人家說的也有道理」的錯覺
無法「不看就好」的心理機轉
無從商量的被害人
名為「牽繫」的成癮現象
社群網站是超級風向主宰社會

第五章 遠離「匿名」這把利刃的傷害
進入追查發文者的法律程序,與惡意中傷正面對決
每天湧入大量批評,「好像整個世界都在中傷我」
從刑事和民事來向加害人究責
不可能向普通人請求損害賠償!?
為落實被害人救濟所做的制度修訂
政壇的迅速因應與一絲擔憂
如何保障「表達意見的自由」
如何對抗網路上的仇恨言論?
社群網站營運商的試探
企業能為「打造安心的使用環境」做什麼努力?
深受社群網站上的中傷所苦,因而陸續有民眾尋短的韓國
為消除仇恨言論,對營運商祭出天價罰款
「橫向移植」國外社群網路管理法的危險性
假新聞與法規
「確定要發布嗎?」少女的提問成為發明

第六章 社群網站的功過
一則推特撼動政壇
「前所未有的規模」真相究竟如何?
「#沒抽中托兒所」和「#MeToo」
數位民主元年
從網路空間發展到現實社會的行動
網路空間並不是另一個世界
真正需要的是「人文素養」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正義
開成中學的實驗性課程
讓孩子自己想一想,而非一昧地「不准用」
當事人紛紛向能提供協助的機構求助
為追求自我肯定而成癮
惡意中傷被害人援助條例
職業摔角選手議員的努力
現在是「生長痛」的階段
有愛的社群網站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社群網站抹黑、中傷案件的主要諮詢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