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2,68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翻译文学 > 芥川龍之介短篇選粹‧輯二 (小說)
芥川龍之介短篇選粹‧輯二 (小說)
上一张
芥川龍之介短篇選粹‧輯二 (小說)
下一张
prev next

芥川龍之介短篇選粹‧輯二 (小說)

作者: 芥川龍之介
出版社: 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 2016-08-24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60.00
市场价格: RM39.55
本店售价: RM35.2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精選日本短篇大師芥川龍之介最重要代表小說7篇
  ◇權威日本文學教授暨資深譯者林水福翻譯、審定、導讀、年表製作
  ◇資深日文系教授翻譯、篇章解析
  ◇國際芥川龍之介學會台灣大會•總會長宮坂覺撰寫專文推薦
  

  《芥川龍之介短篇選粹•輯二》收錄了7篇芥川龍之介的重要小說作品,包括無數譯本皆收錄過的重要作品〈河童〉,呈現作者晚年的精神世界以及人生觀等,是值得與《侏儒語錄》對照欣賞的作品;此外,充滿江戶風情的〈鼠小僧次郎吉〉、最常收錄在日本中學國語教科書裡的〈台車〉、反映文明開化時期憂慮與抵抗的〈雛偶〉、公認最有詩氣的〈蜃氣樓〉……正是7篇風格各異的精彩傑作。
  
  芥川龍之介在人生的短短三十五年間留下兩百餘篇文章,全為短篇,無論是幾十字的語錄、隨筆、評論,到幾百字的散文、小說,都可見作者忠實反應自身生活、交遊及對社會的思考與質疑。

  以作品題材分,芥川的作品大致可分為:取材自日本古典文學的「王朝作品」、取材自江戶文學的「江戶作品」、取材自天主教聖人傳等的「切支丹作品」,以及以開化維新的明治時期為背景的「開化作品」——芥川晚年受基督教的影響很深,不論是他的隨筆亦或作品當中,都透露出濃厚的基督教思想。

  在日本近代文壇,芥川與夏目漱石、森鷗外兩位文豪鼎足而立,為日本近代文學的三大家,短篇當中對於文字運用之自如,如今看來仍令人嘆服。
  
  《芥川龍之介短篇選粹》邀集國內長期推廣日文教學與翻譯、同時也是國際知名芥川龍之介研究學者之日文系教授、副教授,連袂挑選出芥川龍之介在其創作生涯裡的重要作品,並將之譯為中文,許多對認識芥川作品及其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為國內目前集專業與可信度於一身的全新〔完整、精選〕譯本,且由譯者於每篇末加上簡要的作品解析,無論是專業學習或業餘欣賞,皆提供了國內讀者第一次更深入、也容易了解這位偉大作家作品的途徑。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芥川龍之介

  
  原姓名新原龍之助,1892年(明治廿五年)生於東京。父親新原敏三在京橋以販賣牛奶為生。他出生7個月後母親即患上精神病,他被送到母親的娘家撫養,後來過繼為舅舅的養子,遂改姓芥川。
  
  芥川一家雅好文學與戲劇,龍之介受此薰陶,養成深厚之文藝底蘊。11歲時就與同學發行手抄雜誌,並自己寫作、編輯,甚至自繪插圖。1913年他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國文學系,期間開始寫作。畢業後以英文教學和報紙編輯維生。早在1912年廿二歲時,他已完成了處女作〈老年〉,兩年後又發表了短篇小說〈羅生門〉,但並未受到重視。
  
  1916年芥川畢業,成績位列同屆二十人中之第二名。他在《新思潮》雜誌發表短篇小說〈鼻子〉,夏目漱石讀到後非常讚賞,對他多方關懷。這段時間他也開始創作俳句。1918年發表了〈地獄變》,講述了一個日本戰國時期的殘酷故事,通過畫師,畫師女兒等人的遭遇,反映了純粹的藝術觀。
  
  1921年芥川龍之介作為大阪每日新聞報社的記者前往中國四個月,7月返抵日本,之後寫成《支那遊記》一書。這次任務非常繁重。在壓力和自身的壓抑下,他染上多種疾病,一生為胃腸病、痔瘡、神經衰弱、失眠症所苦。回到日本後,1922年他發表了〈竹林中〉,整個作品瀰漫著壓抑、彷徨,不定向的氣氛,反應了作者本人的迷茫。自此以後,由於病情惡化,芥川龍之介常出現幻覺,當時的社會形勢也右傾,言論自由受到從政府到普羅大眾的打壓。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壓抑,如〈河童〉。
  
  1927年(昭和二年)芥川龍之介繼續寫作隨想集《侏儒的話》,作品短小精悍,每段只有一兩句,但意味深長。後二姐臥軌自殺,為其債務奔走導致身心俱疲。7月24日因「漠然的不安」仰藥自殺身亡,得年卅五。
  
譯者簡介    
  
邱若山

  
  1957年生。台灣宜蘭人。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文學碩士。日本筑波大學文藝言語研究科修士、博士課程學分取得。現任靜宜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台灣文學系合聘副教授,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曾任靜宜大學日本語文學系主任、台灣日語教育學會理事長。
  
  研究專長領域為日本近代文學,以大正文學為重點。主要學術論文集中於佐藤春夫研究。兼及台灣日語教育研究。專著有:《佐藤春夫台灣旅行關係作品研究》(致良出版社)。代表性譯作有:《佐藤春夫:殖民地之旅》(草根出版社)。
  
選輯策劃、召集人:林水福

  
  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文學博士。曾任輔仁大學外語學院院長、日本國立東北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梅光女學院大學副教授、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日語教育學會理事長、台灣文學協會理事長、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副校長、外語學院院長。
  
  中、日文著作、譯作等身,研究範疇以日本文學與日本文學翻譯為主,並將觸角延伸到台灣文學研究及散文創作。
  
  


目錄

鼠小僧次郎吉
台車
雛偶
玄鶴山房
河童
蜃氣樓
齒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