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4,17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社会议题 > 廢品生活:垃圾場的經濟、社群與空間
廢品生活:垃圾場的經濟、社群與空間
上一张
廢品生活:垃圾場的經濟、社群與空間
下一张
prev next

廢品生活:垃圾場的經濟、社群與空間

作者: 胡嘉明,張劼穎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
出版日期: 2016-06-24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25.00
市场价格: RM64.65
本店售价: RM57.54
促销价: RM56.89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此書另闢蹊徑,帶你進入「垃圾」的世界;作為人文關懷和學術思考的結合,是對現代的、消費的大城市生活的絕佳反思,深刻而富有趣味。


—陳冠中(作家)

  「收廢品的人」是都市生活中的「隱形人」。人們天天看見他們,但又似乎從來看不見他們。《廢品生活》引領我們去端詳凝視這些人——不僅僅是去發掘他們的卑微與掙扎,更是去發現他們如何在卑微與掙扎中構建自尊和「意義」,以此捍衛人之為人的完整。富有同情但不煽情,好看但不失學理,是一部理解當代中國的人類學力作。

—劉瑜(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副教授)

  買買買,也是丟丟丟。嘉明與劼穎的《廢品生活》是一部描繪廢品與人的民族誌,也是一幅「人類世」(anthropocene)的山水畫,揭示垃圾並非中國經濟奇跡的廢渣或副產品,反而是現代生產方式的核心,所謂垃圾圍城,垃圾就是當代生活的隱喻。作者以人類學家的眼光,以物觀我,以微知著,從廢品出發,觀照中國的盛世背後,社會的建構重組,空間的流轉變幻,百姓的得失尋覓。

—盧思騁(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總幹事)

  在香港做垃圾研究,對象除了消費者、賣力的清潔工,還有經常被遺忘的拾荒者。拾荒大軍有多浩蕩?說不準三萬、四萬都有人說過;他們究竟是誰,過問的人不多,只留下僂背彎腰的長者和弱勢者的綜合印象。拾荒者把半隻腳踏進堆填墳場的可回收物拯救出來,是名副其實的環保先鋒,他們往往成就了功勳卻無人記起。感謝作者,為這些減廢朋友填補一筆空白。

—朱漢強(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胡嘉明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研究系助理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文化人類學系博士畢業。研究興趣為當代中國的國家、社會、文化、資本的交叉博弈關係。研究專著為Reinventing Chinese Tradition: Cultural Politics of Late Socialism(2015),論文刊登於主要期刊Modern China、The China Journal、Ethnology等。

張劼穎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博士,研究領域為環境人類學、廢棄物、社會運動和科學技術社會研究(STS)。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曾發表出版物包括《搖滾節》、《垃圾從業者的工作、生活和主體性》、《中國高速城市化和消費社會背景下的垃圾問題》;譯作《如何做質性研究》。
 


目錄

導言:廢品的政治與文化 / vii
 
第一部分  城市採礦人:廢品回收作為非正式經濟 / 3
1. 回首跌宕京漂路:一個女收廢品人的口述創業史 / 13
2. 低端企業家:北京收垃圾,老家拾尊嚴 / 23
3. 底層的生存策略:從「超生游擊隊」到「黑心小作坊」 / 31
 
第二部分  垃圾場上的家園:拾荒社群的組裝家庭和想像的老家 / 43
4. 拾荒父子:離愁與創業夢 / 55
5. 年輕的母親:垃圾場上育兒的苦與樂 / 67
6. 拾荒第二代:垃圾大院「回娘家」 / 75
7. 「這就叫自由」:拾荒者的老北京 / 85
 
第三部分  廢品的空間:城鄉交合區 / 97
8. 冷水村的引路人:接駁城鄉的黑車師傅 / 111
9. 老鄉鄰居交錯相逢:裝修父子的教育夢 / 123
10. 垃圾場上的高跟鞋:時尚、尊嚴與母愛 / 133
 
結語:廢品生活 / 141
參考文獻 /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