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1,87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亲子教养 > 生活教养 > 你鬧什麼脾氣啊!一個關鍵技巧,讓孩子的「暴衝力」變「思考力」
你鬧什麼脾氣啊!一個關鍵技巧,讓孩子的「暴衝力」變「思考力」
上一张
你鬧什麼脾氣啊!一個關鍵技巧,讓孩子的「暴衝力」變「思考力」
下一张
prev next

你鬧什麼脾氣啊!一個關鍵技巧,讓孩子的「暴衝力」變「思考力」

作者: 史翰伯
出版社: 風向球
出版日期: 2016-06-1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60.00
市场价格: RM39.55
本店售价: RM35.2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一個關鍵技巧,讓孩子的「暴衝力」變「思考力」
孩子就像隻滿身怒氣的小刺蝟!
唱反調、衝動、任性、反抗、叛逆、侵略、挑釁!

  關鍵技巧──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讓媽媽不動氣,一次就搞定孩子的「暴衝」壞脾氣!


  啟動「配合按鈕」,孩子就不鬧脾氣!

  年幼的孩子常常因為「有話說不出」、「有委屈不知如何表達」,只好以唱反調、衝動、任性、反抗、叛逆、侵略、挑釁的方式,來傳達他的感覺與情緒,但是「肢體行動代替語言」的表達方式,卻總是讓自己陷入麻煩。

  他們其實不是故意要像個「小敢死隊」一樣,橫衝直撞又蠻橫無理;也不是存心對爸媽鬧脾氣或對同伴暴力相向!一旦父母引導他們學會「表達感覺」,他們就會「以思考代替肢體行動」

  犯了「反抗癖」的小刺蝟:認為「世界為我而運轉」
  ․學步期:故意唱反調的高峰期。
  ․學齡前:堅信自己是對的且堅持自己的做事方法。
  ․學齡期:強烈想擁有組織性與支配性,只與願意被他控制的同伴做朋友。

  讓靜不下來的孩子,專注聽你說話的方法:
  ․語氣。採用「效果層次提升法」,逐漸提高聲音的強度,讓孩子的注意力凝聚在你身上。
  ․表情。堅定的臉部表情,讓孩子徹底安靜下來。
  ․姿勢。氣勢強硬的身體姿勢,讓孩子的注意力無法離開你。

  關鍵技巧:懂得表達,就不「暴衝」
  ․提供小小的協助或暗示,幫助孩子完整且精確的表達。
  ․教孩子學會溝通迴圈,才能「聽懂」別人所說的話。
  ․反覆練習「確認及預思」困難狀況,他才不會反射性的蠻幹。
  ․把行動層次提升到思考層次,孩子才能以思考取代肢體行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史翰伯


  高師大特教系碩士
  啟智學校老師、資源班老師
  幼兒園至中學階段,也曾被診斷出輕度注意力缺失症。
  對於特殊問題孩童有深入觀察與掌握,總能適時解除家長的困擾。
  擁有極為豐富特殊教育教學經驗,尤其是因情緒或學習障礙所引起的各種問題。


目錄

第1部 犯了「反抗癖」的小刺蝟

01 總把簡單事變成一場磨難
嬰兒期與學步期
學步期的叛逆:故意唱反調的高峰期
學齡前的兒童
喜歡重複玩固定幾種玩具或遊戲
堅信自己是對的且堅持自己的做事方法
主觀、霸道、愛控制,以致難以結交朋友
學齡階段孩童
一而再、再而三的問相同的問題
需要強烈感受到組織性與支配性
只與願意被他控制的同伴做朋友
給自己極大壓力的完美主義者
只對深感興趣的事情具有敏感度
極具感官力,卻容易心靈受傷
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讀別人的情緒變化
以高度組織性清楚有序的傳達想法
壓力過重時,會運用優勢領域化解壓力

02 蠻橫霸道小刺蝟,該怎麼引導?
用錯管教方法,會激發孩子更激烈反抗
襁褓期的嬰兒
學步期的幼兒
學齡期的孩子
過度介入,將啟動孩子潛藏的叛逆因子
僵硬型父母:「他只是故意要惹我生氣罷了!」
懲罰型父母:「你若不聽話,就給我回房間待著!」
壓抑型父母:「正因為我愛孩子,所以感到挫折。」
幫小刺蝟建立信任與安全感
讓孩子相信他真的可以信任你
從過去的經驗找到安撫他的方法
循序漸進解除孩子的「封閉界線」
尊重孩子的敏感神經,才能消除他的防衛
讓孩子瞭解他過於苛刻的行為
界限設定並徹底執行
要當孩子的伙伴,而非競爭對手
設定界限,孩子才不會變本加厲
鼓勵孩子學習面對挑戰
別讓孩子有被照顧或被保護的感覺
適度體能活動能降底孩子的敏感性與壓力

03 小輝--蠻橫又霸道的故事
蠻橫小暴君令父母束手無策
堅持一切按照「我的方式」進行
就寢時間,是另一場冗長的戰爭
發現小輝複雜的情緒表達方式
「假扮式遊戲」是情緒的避風港
傳達氣憤感覺時,會用大哭代替語言
無法精確複製圖形與記憶反向次序數字
三個月大就已開始反抗叛逆
運動技能學習遲緩,導致個性蠻橫
認為「世界是為我而旋轉」的小皇帝
擁有語言能力後,叛逆加倍
專注於防止叛逆行為,卻忽略了情緒引導

04 解決問題時間--解讀叛逆行為的訊息
跨越壞行為,才能找到真正訊息
能大格局思考,但不在乎細節
跳脫過去經驗,才能正確解讀孩子的情緒
回應孩子的情緒,要依年紀大小
以自然對話方式解除孩子的情緒糾結
利用「預期原則」,讓小霸王乖乖配合
解讀情緒,是幫助孩子認清自我的好機會

05 地板時間:建立雙向交流的穩固基礎
參與,才能建立穩固基礎
由孩子主導,層次式的參與他的遊戲裡
更直接的互動--感官活動
非常容易感到壓力過重
層次式參與法並不會寵壞孩子
由孩子定規則與主導,父母只是配角
讓孩子當遊戲中的「導演兼編劇家」
了解孩子的敏感神經,才能同理他的情緒
將每個挑戰分割成易於完成的小挑戰
安排遊戲聚會,幫孩子走出自我封閉的世界

第2部 凡事憑感覺的「暴衝」小子

06 做事憑感覺,衝動任性又侵略挑釁

挑戰父母的理性極限
憤怒與挑釁,可刺激孩子發揮潛力
「感覺」越被忽略,就越衝動、挑釁
不在乎、不關心其他人
無法明確傳逹自己的需求及感覺
無法構建「內在自我對話」機制
橫衝直撞、動個不停,像個「小敢死隊」
渴求行動與動作,使他們無法專注
焦慮不安或困窘時,更會以暴制暴
因恐懼而變得蠻橫霸道、支配欲強

07 滿身怒氣的孩子,這樣教!
關愛越少,侵略挑釁越大
父母會在無意中助長孩子的侵略行為
最失敗的教養:父母無法貫徹意志
陪孩子一起練習控制侵略行為
引導孩子把憤怒感覺轉換為語言或遊戲
培養孩子自我觀察情緒的能力

08 教導孩子學會控制行為的方法
提升孩子的思考力與解決問題能力
規劃體能活動,刺激孩子的肌肉運動
透過細微的動作,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注
先與孩子共度地板時間,再介入他的活動
陪孩子反覆練習各種溝通方式
柔和語氣、堅定表情,可扭轉孩子的行為
不立刻給答案,孩子才有機會思考
假扮式遊戲是孩子練習陳述感覺的好工具

09 康達--衝動又挑釁的故事
動個不停的孩子,好像再多的刺激都不夠
父母離婚激化了孩子的侵略行為
無法解讀訊息能力,而使溝通有障礙
康達的情緒障礙療程
明明是受害者,下場卻成加害者
學習上重重困難,但擁有某種極佳天賦
逃避內心孤單感,沉迷暴力血腥感
需要更強烈的刺激,才能改變挑釁行為
面對群體關係時,常以行動取代思考
孤獨感與被迫獨立,所以充滿憤怒

10 強化關係的關鍵時間:地板時間+解決問題時間
和孩子單純的「排遣時間」
對孩子的觀點雖不認同,仍應表示感興趣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與父母的緊密互動
解決問題時間:預思侵略、挑釁的感覺
熟練溝通迴圈,提升解讀能力
提供暗示,適時化解孩子字彙檢索困難
陪孩子練習回應方式,比設定界限更重要
要專心聆聽與引導,不要批評
帶領孩子主動說出攻擊別人時的恐懼感覺
養成孩子迅速反應並預先思考的習慣
培養孩子「以思考取代肢體行動」的能力

11 以同理心看待憤怒背後的缺陷
被隱藏的情緒才是重要訊息
「看清事實」未必能減輕孩子的怒火
漸進式降低孩子的挑釁行為
設定方向明確、範圍清楚的界限
設定界限時須兼顧「獎勵」與「懲罰」
設定界限時須兼顧「獎勵」與「懲罰」
剝奪孩子熱愛的活動,是最有效率的處罰
堅定的界限,讓孩子更明確辨識自己的感覺
設定界限很重要,但比不上陪伴重要
父母的尊重態度,有助於化解孩子的沮喪感

結語 按部就班,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