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610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了義海
了義海
上一张
了義海
下一张
prev next

了義海

作者: 第九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旺秋多傑
出版社: 創古文化
出版日期: 2016-05-06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30.00
市场价格: RM50.20
本店售价: RM44.6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大手印是噶瑪噶舉派最高的法教,相當於證悟任運圓成的自性-金剛總持的果位。然而,大手印的境界無法以言語文字來描述,猶如無法和一位從來沒有吃過糖果的人解釋甜味一般。雖然如此,諸佛上師悲憫眾生無始以來在輪回苦海中飄零無依,因此發大慈悲心,運用有限的文字將大手印廣闊無邊之輪廓呈現在眾生面前,希望透過有漏文字幫助眾生證得無漏的大手印果位。
 
  而在眾多的大手印釋論中,十五世紀第九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旺秋多傑所著作的《了義海》極為重要。從最基礎的四共與不共加行、止觀禪修到大手印的基、道、果,都有詳盡的解釋,就像爬樓梯一樣,修行者能夠從最基礎的做起,慢慢邁向成佛之道。
 
  而本書是原稿由第九世查列.蔣貢仁波切英譯,查列.蔣貢仁波切是一位早期便弘法於西方國家的上師之一,為了契合西方弟子的根器,其傳法方式有別於傳統一板一眼的方法。雖然如此,在翻譯往昔祖師的論典上,仁波切還是堅守傳統,務必讓祖師的真實話語傳達到讀者的心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第九世噶瑪巴

旺秋多傑 Wangchuk Dorje (1556~1603)


  正如第八世噶瑪巴所預言,旺秋多傑誕生在東藏高地翠秀(Treshö)。他在母腹中,便唸咒語發出聲音。出生時,他雙跏趺坐而落, 說:「我是噶瑪巴!」。六個月大時,他被帶去楚布寺,大司徒仁波切和夏瑪仁波切都認證他是第八世噶瑪巴的轉世。六歲時,夏瑪仁波切為他舉行陞座典禮後,在 夏瑪仁波切陪同下,到了西藏、西康等多處旅行弘法,共有三萬多比丘受具足戒,接引了無數人信聞佛法。噶瑪巴旺秋多傑也前往蒙古和不丹弘法,及興建寺院。法 王指派德行高超的喇嘛代表他去錫金,創建了三座寺院:拉蘭(Ralang)、波通(Phodong)及隆德(Rumtek);隆德寺在一九六○年代成為大 寶法王噶瑪巴在印度的主寺。

和第八世噶瑪巴一樣,第九世噶瑪巴有很多注釋經典和大手印的論著:《了義海》(The Ocean Of Definitive Meaning)、《祛除黑暗無明》(Dispelling The Darkness Of Ignorance)和《法身直指》(Pointing Out the Dharmakaya),這些著作都是此後傳承中學習大手印的重要教材。

四十八歲時,他把預言下一世轉世信函交付第六世夏瑪仁波切確吉旺秋(Chokyi Wangchuk)後圓寂。

譯者簡介

第九世查列.蔣貢仁波切(1955-2012)


  出生於西藏東部。兩歲時被噶瑪噶舉法脈持有者-尊勝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認證為第九世查列祖古。查列祖古的轉世可追溯自與第一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杜松虔巴同一時期的薩東肖岡。查列仁波切隨後陞座成為西藏創古寺的住持,後來由於時局動盪而流亡印度。
 
  在印度,身為「祖古」的仁波切繼續接受嚴格的訓練。根據藏傳佛教金剛乘的傳統,他將負起成為「法脈持有者」的重大責任。這些訓練包括五年在瓦拉納西梵文大學的課程,以及在噶瑪噶舉派最主要的法座-錫金隆德寺的數年課程。查列仁波切不只是接受完整噶瑪噶舉法脈的訓練,他也非常熟悉竹巴噶舉的修法和哲學。他曾經跟隨竹巴噶舉法脈的攝政-董瑟仁波切於大吉嶺的寺廟學習長達九年。
 
  1980年,仁波切為了使噶瑪噶舉法脈的教授和修法能夠流傳到澳洲,而選擇定居在那裡。1982年,他在墨爾本成立了Kagyu E-Vam Buddhist Institute;1997年在維多利亞的希思維爾成立了Maitripa Contemplative Center;1999年在紐西蘭的奧克蘭成立了Nyima Tashi ;2008年在澳洲的悉尼成立了Yeshe Nyima。1988年,仁波切開始到美國旅行和教學,並在紐約的查塔姆成立了Kagyu E-Vam Buddhist Institute。此外,仁波切也到世界各地旅行,並給予佛法的課程與講授,這些國家包括:歐洲、加拿大、紐西蘭和東南亞。


目錄

簡介
 
第一章:前行
第一節:四共加行
第二節:四不共加行
第三節:四因緣
 
第二章:正行
第一節:奢摩他
第二節:毗婆奢那
 
第三章:結行
第一節:增益修持
第二節:四瑜伽
第三節:基道果
 
第三章:補充
第一節: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