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6,28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傳記/自傳 > 文茜說世紀典範人物之二:從平凡到不平凡的-梅克爾、羅斯福夫人、杜魯門
文茜說世紀典範人物之二:從平凡到不平凡的-梅克爾、羅斯福夫人、杜魯門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文茜說世紀典範人物之二:從平凡到不平凡的-梅克爾、羅斯福夫人、杜魯門

作者: 陳文茜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 2022-03-3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00.00
市场价格: RM60.84
本店售价: RM54.1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文茜繼續陪你讀歷史§

  在當代那麼多令人失望的政治表演裡,我們內心深處的沮喪,

  可以在典範人物的人生故事中,終於找到安慰。

 
  |梅克爾|

  一位在童話般森林小鎮長大的女孩,一舉成為歐洲巨人的代表人物。

  2021年10月,梅克爾最後一次以德國總理身分出席歐盟高峰會,歐盟執委會主席讚頌她之於歐洲的重要性,有如巴黎鐵塔之於法國。

  梅克爾很驕傲得意嗎?

  一點也不,她語重心長地擔憂世界上正在發生的衝突、歐洲的能源危機、《巴黎氣候協定》的落實能力⋯⋯

  人們給她榮耀的皇冠,她卻以沉重的心情走下舞台。

  或許她一直知道,一瞬間,歷史就可以風雲變色,改變每一個人的命運。

  她從小就體會。

  她憂心忡忡,把掌聲留在背後。因為,她從來不是為此而站上政治舞台。

 
  |羅斯福夫人|

  她的伯父是美國前總統。出生於紐約上等家庭,卻有個悲慘的童年。

  她成為美國永遠的第一夫人是因為良善、慈悲、了解苦難的良知。

  她把自己曾經的痛變成大愛。

 

  |杜魯門|

  那個不起眼的裁縫店老闆,因緣際會成為美國總統。

  他丟下了原子彈,他建立二戰後的全球秩序,他領導世界一半的國家對抗蘇聯,他讓毛澤東、金日成誤判,以為他是紙老虎,毅然宣布美國參與韓戰。

  是他,改變了美國的孤立主義--一個從小被嘲笑的四眼田雞。

 
   「自我的青春時期,凡偉人傳記、演説、著作:他們的淚,他們的痛,他們的冒險,他們的膽大,他們的榮耀感,她們的勇氣,她們的孤獨,她們的殞落,陪伴也貫穿我全部的人生。這是我的幸福。」──陳文茜
 

  才氣縱橫的陳文茜,病了一整年,終於完成〈梅克爾傳〉。

  意猶未盡的她最後補上一篇詩作。她寫下:「妳不必扔掉童話書,不論什麼時候。因為愛無害,使命無害。」

  在暴雨之夜的山村,文茜與知名畫家羅展鵬吃著野菜,談起梅克爾即將卸任,文茜細數她在任內的種種事蹟,眼睛放著光芒。

  羅展鵬好奇地問:「在妳心中梅克爾是什麼顏色?」

  “White.”文茜答。

  敏感的畫家為此特別畫下〈白色的梅克爾〉,配上文茜的詩,希望給大家一份愛與使命的禮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文茜
 

  曾經年輕,不認老去。曾經從政,瀟灑告別權力。曾經文藝,不躭溺文藝。
 

  她的書寫包含世界財經、國際政治、小品散文、女性與愛情、生活感悟及哲學思辯。

 

  人生橫跨學術、電視主持人、廣播主持人、作家、藝術策展人。曾授課台灣大學財經系教授「小人物的國際政治」,在政治大學文學院擔任講座教授,在東海美術研究所教授「儀式美學」,在亞洲大學擔任講座教授至今。

 

  李敖曾經笑她,除了沒唱歌仔戲什麼皆包辦。她回李敖:至少擔任過EMI唱片公司台灣總經理,而且主持一檔「文茜的音樂故事」。

 

  問文茜為什麼轉折如此多的人生,她的答案:我只有一生。問她為何活得和許多女人不同?她説:女人的責任就是悦己。成為公眾人物的她,只為自己打扮,不為他人眼光穿衣。

 

  文茜的座右銘:亂世中,老去時也要當佳人。

 
 


目錄

|梅克爾|
第一講 輕輕地告別過往
第二講 從來不「因為愛情」
第三講 目睹冷戰最後一幕的三十歲女孩
第四講 從政
第五講 二十一世紀典範人物的誕生──梅克爾
第六講 人生最低谷
 
|羅斯福夫人|
第一講 走出童年陰霾
第二講 新女性的覺醒
第三講 使命感的最佳拍檔
第四講 第二個人生的開啟  
 
|杜魯門|
第一講 不平凡中的太平凡
第二講 當被認為是「草包」的鄰居當上總統
第三講 決定對日本投下原子彈
第四講 實現美國國際主義的第一步:徹底改造日本
第五講 從此,美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