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3,40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西藏的般若心經
西藏的般若心經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西藏的般若心經

作者: 索南格西,貢卻斯塔,齋藤保高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 2022-03-0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50.00
市场价格: RM68.45
本店售价: RM60.92
促销价: RM60.24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中,般若法門最為殊勝。」
《般若心經》——佛教典籍中,最扼要、究竟、甚深的精髓。


藏傳佛教最核心的典籍,就是《般若經部》,而《般若心經》乃是所有《般若經部》的心要,故因此得名。
在言簡意賅的《般若心經》中,含藏著釋尊的真意。其中明白顯說的是空性與緣起,而隱藏於字裡行間的是五道與十地的修行理論。
《般若心經》的顯義(中觀學)與隱義(般若學),是正確理解藏傳佛教教理的關鍵,也是本書的重點。
  
本書的目的如下:
(1) 以藏傳佛教的角度為基礎來解釋《般若心經》。
(2) 以《般若心經》為題材來闡述中觀學與般若學。
(3) 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與重要佛教用語的意義,以利讀者學習與修行藏傳佛教。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索南格西Geshe Sonam Gyaltsen Gonta
1955 年生於西藏德里村。因中國攻打西藏而逃亡印度。1973 年起,在達蘭莎拉佛教論理大學累積西藏佛教的傳統學習與修行。1983 年,經由達賴喇嘛的推薦來到日本,學習日本佛教,並與西藏佛教做比較研究。1992 年修畢大正大學佛教學博士課程。1996 年,哲蚌寺洛桑林經院授與格西佛教哲學博士學位。1998年止,擔任達賴喇嘛法王日本代表部事務所文化交流官。
現任西藏佛教普及協會會長兼專任講師、東洋大學兼任講師。著作《西藏密教的瞑想法》(金花舍)。共著書《實踐.西藏佛教入門》(春秋社)、《西藏密教 心的修行》(法藏館)。共譯書《達賴喇嘛 生存方式的探究》(春秋社)、《西藏佛教.佛在菩薩行》(大法輪)。

貢卻斯塔Kunchok Shithar
1952 年生於西藏里拉村。因中國攻打西藏而逃亡印度。1973 年起,在達蘭莎拉佛教論理大學累積西藏佛教的傳統學習與修行。1983 年,經由達賴喇嘛的推薦來到日本,學習日本佛教,並與西藏佛教做比較研究。1992 年修畢大正大學佛教學博士課程。1998 年止,擔任達賴喇嘛法王日本代表部事務所文化交流官。
現任西藏佛教普及協會副會長兼專任講師、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研究員、東洋大學東洋學研究所研究員。共著書《實踐.西藏佛教入門》(春秋社)。

齋藤保高Saitou Yasutaka
1959 年生於日本東京都。1982 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任職於圖書館後,至 1998 年止,擔任達賴喇嘛法王日本代表部事務所發言人。
現任西藏佛教普及協會事務局長兼講師。1989 年以降,跟隨上述二師修學西藏佛教,從事藏語佛典的日譯與解說。共著書《實踐.西藏佛教入門》(春秋社)。

相關著作:《西藏的般若心經》

譯者簡介

凃玉盞
1961 年生,東吳大學日語系畢業、東京大學文學博士,主修日本佛教。曾任佛光出版社編輯、普門雜誌執編。現任文化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譯有《天台哲學入門》、《日本佛教史》、《世界宗教圖解》等。


目錄

〔推薦序〕觀自在與舍利子的對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陳又新
〔作者序〕以實踐為目的的佛教哲學
凡例

第一章  《般若心經》是怎樣的經典?
一 《般若心經》內容介紹
二 《般若心經》的顯義與隱義
三 般若波羅蜜的分類與定義
四 般若與方便
五 五種圓滿
六 釋尊的加持

第二章《般若心經》的顯義―― 空性與緣起
一 舍利弗尊者之問
二 觀自在菩薩之答──五蘊皆空
  (一)一切法的分類與五蘊
  (二)自性之意
  (三)空與無自性
  (四)空性的理解
  (五)空性與緣起
  (六)勝義諦與世俗諦
  (七)透過平易的實例來說明

第三章《般若心經》講述的教誨
一 色即是空──甚深四句法門
二 不生不滅──甚深八句法門
三 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勝義無
四 十二緣起、四諦、智慧的勝義無
五 無住處涅槃的達成
六 般若波羅蜜的真言
七 釋尊印可
八 會座所化歡喜受持

第四章《般若心經》的隱義──五道與十地
一 資糧道
二 加行道
三 見道
四 修道
五 無學道

第五章《般若心經》與密教
一 顯教與密教
二 本尊瑜伽與空性的修習
三 生起次第
四 究竟次第

後記
附錄  藏文版《般若心經》修行次第

一  藏文版《般若心經》原文與羅馬對音
二  藏文版《般若心經》漢譯(附玄奘譯)
三  《般若心經》日課讀誦次第、修習法、功德

本書引用之印度與西藏論師及其著作介紹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