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5,26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社会议题 > 社造公民的記憶地圖
社造公民的記憶地圖
上一张
社造公民的記憶地圖
下一张
prev next

社造公民的記憶地圖

作者: 洪德仁
出版社: 開學文化
出版日期: 2016-01-0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20.00
市场价格: RM48.67
本店售价: RM43.32
促销价: RM42.83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自從1994年文建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的政策,「社區營造」就在台灣展開一場最基層、最普及、最溫和,也是席捲式的社會運動。姑且不論其在各地的成功率,但它的確一點一滴在喚醒人們對土地、對家鄉的感情,拉近了鄰里間的關係,也交還給人民對生活環境與空間的主控權,是一個真正由下而上、浩大綿久的家園再造工程。

  洪德仁醫師以宏觀的角度,看到全國及世界社區營造的發展,也在社區深耕,不論在社區總體營造、文化資產保存、社會企業、社區健康營造、健康城市及高齡友善城市等議題,都有實務的參與和經驗。特別是,因應台灣的快速高齡化趨勢,洪醫師也以社區醫師的角色,整合區域的醫療和社福資源,積極提供給老人家健康促進課程,乃至於推動社區醫療群、到宅醫療及安寧關懷服務,爲台灣的高齡健康做出一些前瞻的規劃和執行模式。同時,在香港及台灣的公民運動中,洪醫師也積極參與年輕人的行動,這種建立在社區發展、社區營造的基礎,逐步邁向公民社會的建構,正是台灣的希望之所在。

  《社造公民的記憶地圖》記錄了洪醫師在社區和公民社會的20年歷程,這也正是台灣社區營造的縮影,這本書可做為學界及實務工作的朋友很好的參考資料。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洪德仁

  
  洪德仁畢業於台北醫學院醫學系,1986年在家鄉擔任社區醫師,這是他從小生涯的理想。

  他天性好奇,對新奇的東西充滿興趣,喜歡用細膩的角度觀察人生百態。在偶然的機緣中,一份古蹟保存的陳情書,開啟了他對於社區公共事務的學習。對於疾病或是社會問題,他總是喜歡用整體的角度構思,持續關心與堅毅不懈的行動。

  現在臺灣面對快速的高齡化,如何建構社區在地化的健康照護體系,以生命價值的感動,讓弱勢族群能夠得到在地溫暖的關懷,是洪醫師認為還要繼續努力的重要議題。

  洪德仁現為臺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創辦人、臺灣健康城市聯盟理事長、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常務理事。他榮獲台北市醫師公會杏林獎、臺灣健康城市聯盟傑出貢獻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第一屆健康促進貢獻獎。


目錄

推薦
李遠哲(中央研究院 前任院長);二十年社區營造 剎那即永恆                           
謝博生(臺灣大學醫學院前院長);社區醫師營造社區健康

人文歷史與環境生態
一、新北投火車站的捐贈鑑價小插曲
二、北投溫泉公共浴場         
三、北投名瓷—大屯燒         
四、曾曰瑛與漢番界碑         
五、北投老街記事       
六、北投的碑石情       
七、修護北投中正山步道旁木炭窯始末
八、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的理想與衝突
九、社區鄉土刊物甘苦談—以《北投社雜誌》為例
 
公民意識與終身學習
一、社區行動力是現代公民的實踐         
二、面對問題的能力   
三、一把吉他,無限感動和期望  
四、學習、生活的北投         
五、北投文化生態學院         
六、政策不等於「社區營造」—6 歲女童跌落事件的省思        
七、公營,民營?誰來經營臺北市的公有藝文機構
八、整合教學在北投社區大學的實驗計畫      
九、公民會議與社區營造—以北投社區社造協定公民會議為例
 
文化產業與人才培力
一、宜居宜遊宜學,營造北投健康文化生活  
二、設置「臺灣優良社區產業獎」為社區產業注入新活力        
三、公益事業的發展趨勢     
四、撐起彩虹的雙手—婦女與社區營造
五、臺灣第一泉:北投溫泉綠活之旅    
六、社區產業啟動經濟文化雙贏  
七、守護美麗大地—一起來玩北投大富翁遊戲        
八、臺灣溫泉泡湯樂   
九、時間銀行—儲存愛心提領快樂         
十、由北投文化生態旅遊談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的經驗      
十一、城市互助—從志工能力到發展團隊的合作    
十二、從北投社區營造的歷程看夥伴關係的建構    
十三、宜遊宜居的好所在—建構北投文化生態旅遊服務旅遊系統
十四、臺灣社區營造人力的培育與課題
 
在地願景與政策倡議
一、臺灣郵政揭牌有感         
二、發展都會農業的困境及因應之道    
三、北投憲章市民的榮光     
四、打造社區組織的 10 大特質
五、創新育成—客家文化共創新風貌    
六、新社區六星計畫—營造多元的文化生活風貌    
七、開放政府從社區營造做起       
八、童心童夢     
九、北投憲章—願景.家鄉.國際.遺產      
十、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的回顧與想像
十一、藝術生態的家園—北投文化基金會成立感言
十二、北投山區農業的困境與未來         
十三、北投憲章 2.0 邁向健康快樂城市
 
國際交流
ㄧ、台灣好希望中國也要好
二、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三、三島町的省思       
四、我的國際交流的經驗     
五、邁向優質生活的健康城市—出席第三屆健康城市聯盟國際 研討會有感        
六、臺灣與斯里蘭卡的國際醫療合作—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營造 安心和健康        
七、地方行動的力量—出席 2003 國際健康城市會議有感
 
香港公民社會觀察    
一、公民社會的氛圍與典範
二、沉痛又不安的香港行     
三、香港佔中觀察       
四、健康城市健康嗎?         
五、社會企業的觀察   
六、在法庭宣導公民社會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