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5,73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国际关系/外交 > 大中華圈:從網絡型世界觀,窺探台灣的未來
大中華圈:從網絡型世界觀,窺探台灣的未來
上一张
大中華圈:從網絡型世界觀,窺探台灣的未來
下一张
prev next

大中華圈:從網絡型世界觀,窺探台灣的未來

作者: 寺島實郎
出版社: 上奇時代
出版日期: 2015-09-2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20.00
市场价格: RM48.67
本店售价: RM43.32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由中國、台灣、香港、新加坡所組成的大中華圈
在IT革命的年代,以網路串起更為緊密的網絡連結
面對大中華時代,台灣可以期待什麼樣的未來?

  ◎寺島實郎--日本最具權威之智庫、一般財團法人日本綜合研究所理事長,首位提出「東亞共同體」構想之戰略家
  ◎一本透析大中華圈,日本上市即獲得讀者★★★★★推薦,加刷好評不斷!
  ◎全球戰略大師分析大中華圈的華人網絡型成長模式,各大媒體爭相採訪報導!
  ◎悉心梳理各國歷史脈絡,從人流、物流、金流之動向,帶讀者一窺大中華圈的真實面貌,深究大中華圈實體化後的龐大實力
  
  大師觀點,精闢解析
  當大中華圈不再只是假設,將如何震盪國際情勢?
  習近平為何在就職演說中強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如何解讀蘊含情感、認同與政治角力的全球華人網絡型連結?

  「台灣就像是隱身的隱形戰機,是一個看不到的國家,但是其存在感,事實上已經一點一滴慢慢提升...... 」
  歷經香港回歸、釣魚台爭議、ECFA議題......
  在大中華時代,台灣得以找到定位,成為「被看見」的國家嗎?

  ◆以網路新時代探究大中華圈的形成
  寺島實郎提出I T革命的關鍵性,人們得以跨越意識形態的隔閡,透過網路以文字交流,強化人與人之間的往來溝通。
  在推特、臉書等社群網站上,凝聚了大中華圈所產生的龐大語彙,並進一步藉由語彙而孕育、串起彼此的關係。網路化的驚人進展,是將大中華圈相互串連的關鍵之鑰。

  ◆剖析大中華圈實體化後的世界經濟
  寺島實郎曾於二○○四年撰文討論「大中華圈的假設性真實」。如今,他認為大中華圈的假設已加速地轉化為實體。
  從經濟規模、GDP、PPP的數字來看,都呈現出令人驚訝的結果--大中華圈之經濟規模在實體上已經是日本的三倍!
 
  ◆建立亞洲各國共同發展的未來機制
  寺島實郎悉心梳理中國、台灣、香港與新加坡的組成,循著歷史脈絡分析各國當今的國際位置與戰略角色,並以扎實的統計數據為基礎,描繪出大中華圈的具體存在。
  除此之外,書中更以獨到的角度,挑戰敏感的兩岸統獨議題,點出台灣在國際上的困境。

  本書以「大中華圈」視角揭開亞洲各國的未來藍圖,
  我們身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寺島實郎Terashima Jitsuro


  日本最具權威之智囊團、一般財團法人日本綜合研究所理事長。日本首位提出「東亞共同體」構想之提倡者。

  1947年出生於北海道,早稻田大學研究所政治學研究系碩士課程修畢後,進入三井物產任職,歷經調查部、業務部,而後被派往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

  曾任美國三井物產華盛頓事務所所長、三井物產戰略研究所所長、三井物產常務執行董事、早稻田大學研究所亞洲太平洋研究系教授等職務,目前為一般財團法人日本綜合研究所理事長、多摩大學校長。

  ■著作(書名暫譯)
  《新經濟主義宣言》(獲頒第十五屆石橋湛山獎,新潮社)
  《尋求國家邏輯與企業邏輯之時代認知與未來構想》(中公新書)
  《寺島實郎之發言》(Ⅰ、Ⅱ,東洋經濟新報社)
  《從二十世紀學到什麼呢?》(上、下,新潮選書)
  《腦力學習》(Ⅰ、Ⅱ、Ⅲ、Ⅳ,岩波書店)
  《我們戰後「坂上之雲」嬰兒潮世代之思考軌跡》(PHP新書)
  《認識世界的能力》(PHP新書)
  《為了什麼而工作?創造自己的生存法則》(文藝春秋)
  《年輕日本之肖像,一九〇〇年・歐洲之旅》(新潮社)
  《超越建立新・觀光立國論國家》(NHK出版)
  《與二十世紀搏鬥的前人們,一九〇〇年 亞洲・美國的興盛時期》(新潮社)


目錄

序章 「大中華圈」的觀點
一九○○年,夏目漱石所見之香港、新加坡
冷戰後,為何唯獨中國能穩定地持續成長?
「陸之中國」與「海之中國」的攜手合作
一路以來均帶有真實性的「大中華圈」
非指漢民族,而是代表中華民族的意思

第一章 大中華圈之實體化──假設已然化為事實
大中華圈之經濟規模在實體上已經是日本的三倍
從人流、物流、金流之動向,得以窺見大中華圈之真實樣貌
IT革命串連起大中華圈

第二章 網絡型世界觀裡的大中華圈──「海之中國」的核心據點:香港、台灣、新加坡
華僑、華人網絡是什麼?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回歸之後十五年,迄今仍未沒落
「隱形國家」台灣的繁榮與憂愁
「虛擬國家」新加坡的挑戰

第三章 開始具有政治性意義的大中華圈──隱藏於尖閣諸島的問題
戰後六十七年的八月十五日,我在香港看到CCTV的節目
尖閣諸島不僅僅是中日之間的問題
中國人是對於中華文明及文化具有認同感的民族
一九九○年以後,中國開始注意並且政治性地利用大中華圈
對中國而言,大中華圈是兩面刃

第四章 尖閣問題也是美日問題
美國心中的算盤是「模糊戰」──對亞洲之影響力最大化是重點所在
擺脫對美國的過度期待與依賴
再次確認日本對尖閣問題之正當性
深陷於既定觀念中的日本──走向彈性化的美日同盟視野

第五章 該如何看待現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我個人體驗到的中國觀而言
如何看待中國革命後的第五代領導人習近平
習近平的兩項經歷值得注意──農村下放與美國經驗
我個人體驗到的中國觀──身為戰後的第一代
中國邁向「近代化」的複雜思維
鄧小平打下的改革開放路線與中國的轉向
中國面對的三大分裂──統一的意識
開始提倡「新加坡模式」的中國

第六章 如何面對大中華圈──這是探究日本人心態的時候
日本的選擇──回憶日經中心「二○○○年計畫」
脫離霸權型的世界觀──中美霸權爭奪的貧乏世界觀
相互依賴過敏性的謬論
日本本身也位於網絡型發展中的自覺
日本面對大中華圈的氣概
從渺小的愛國心之中覺醒,建立宏大的愛國心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