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0,84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电影 > 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30(2DVD+1書)
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30(2DVD+1書)
上一张
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30(2DVD+1書)
下一张
prev next

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30(2DVD+1書)

作者: 謝慶鈴,王耿瑜
出版社: 目宿媒體
出版日期: 2015-07-24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080.00
市场价格: RM164.29
本店售价: RM146.22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 角逐第71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影展最佳紀錄片、入圍韓國釜山國際影展、入選 2015 法國拉羅歇爾國際影展、入選2015 台北電影節競賽片。
★ 走訪法國、荷蘭、義大利、阿根廷、日本、泰國、北京、香港,獨家專訪近50位受台灣新電影影響的國際電影人。
★ 紀錄片加書,內含多幅工作照、劇照、海報首次曝光,最完整的影像及文字整理記錄。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說,80年代有好幾位他很尊敬的導演,但唯獨侯孝賢讓他產生¬「這就是我想拍的電影啊!」這種感覺,他甚至認為,台灣新電影是亞洲首度出現的新型態電影;中國導演賈樟柯在台灣新電影中看到個人的世俗現實生活、個人經驗與記憶,而不是集體的政治,帶給他非常大的衝擊與啟發,更帶領他走向導演之路。

  義大利影展策展人馬可穆勒(Marco Müller)回想台灣新電影,說道,他們創造出新的製片方式,有著令人詫異的自由創作氣氛。每一個人都試著用自己的獨特手法表達一個真相,是過去的電影從沒見過的。

  1980年代的的台灣,民歌、民運、解嚴前夕,整個社會在自由的思潮中,即將引爆。1982年,以電影《光陰的故事》和《兒子的大玩偶》為起點,小野、吳念真、侯孝賢、楊德昌、詹宏志等人揭櫫推動新電影運動,使台灣電影無論是題材或藝術性都跳脫台灣電影以往的窠臼,就此邁入全新篇章。而侯孝賢的《悲情城市》獲得國際重要大獎,帶領台灣電影走向國際舞台。

  20年後,導演蕭菊貞拍攝紀錄片《白鴿計畫》回顧台灣新電影運動,由曾經親自參與新電影運動的電影工作者把島嶼內的來龍去脈、愛恨情仇,講得差不多了。轉眼又過了10年,台灣新電影的漣漪在時代的波瀾中,已經擴散到全世界,卻在台灣漸漸被遺忘,大部分的年輕人不曉得何謂「台灣新電影」,甚至一部也沒看過。

  資深電影人王耿瑜與導演謝慶齡,走訪法國、荷蘭、義大利、阿根廷、日本、泰國、中國、香港,專訪近50位世界級導演、電影學者、演員、策展人和藝術家,為了替台灣新電影影響擴及全世界寫下註腳。受訪者包括阿比查邦、阿薩亞斯、馬可穆勒、東尼雷恩、是枝裕和、黑澤清、艾未未、賈樟柯、劉小東等,從國內到國外,從資深到新銳,他們暢言台灣新電影對他們的影響與啓發,從影像的本質、社會文化的反省到個人生命的記憶,在既宏觀又內視的紀錄中,重新檢視電影運動的影響力,同時也喚回了所有關於台灣新電影的美好記憶。

  本紀錄片及書籍收錄數件首次曝光的新電影時期工作照、劇照、海報,以及新電影宣言、重要座談記錄、電影評論等文獻資料,絕對是關於台灣新電影不可忽視的重要作品。

  套書內容物:

  ● 光陰之旅:台灣新電影在路上 (1冊)
  ● 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 DVD (1片)
  ● 台灣新電影的六段旅程 DVD  (1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導演 謝慶鈴


  生於台灣,1988年到法國求學並定居。畢業於索邦大學,曾與侯孝賢等導演合作,並於巴黎Arena Films負責監製由蔡明亮導演的《你那邊幾點》。現任鹿特丹影展策展人及義大利杜靈電影基金會常任董事。
 
製片 王耿瑜

  資深策展人、製片、紀錄片導演。1980年代起跟隨黃春明、侯孝賢、楊德昌、張艾嘉、王小棣、陳懷恩導演拍攝電影;做過劇場、廣告、雜誌、報紙、音樂和紀錄片拍攝。策劃過金馬影展、兒童影展、紫絲帶電影節及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並為故宮策劃《時代的容顏》特展、《靜默之聲film×music》活動;也監製了電影《練習曲》、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等作品。導演作品有短片《女 · 性》、紀錄片《驚蟄:一個音樂人的旅程》、《漫畫家速寫》。目前是中華民國電影創作協會理事長,近年以推動兒童、青少年的影像教育為主。
 
總監製 小野

  作家、電影人。1973年開始文學創作。1980年代初,受聘自美返國擔任中央電影公司製片企劃部副理兼企劃組長,並且結識導演吳念真,一起合作推動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1990年代初,小野擔任由《遠見雜誌》投資之《尋找台灣生命力》電視影片的策畫及總撰稿。之後,小野曾任台灣電視公司董事,在任內推動「台灣電視文藝復興運動」。


目錄

我們的八〇年代──小野
台灣新電影旅行筆記──王耿瑜
 
機緣巧合 Serendipity──布宜諾艾利斯 | 巴黎 | 鹿特丹 | 清邁
馬丁惠曼 Martin Rejtman、吉拉多諾曼 Gerardo Naumann、賈斯敏羅培姿 Jasmin Lopez、馬可穆勒Marco Müller、皮耶里斯安 Pierre Rissient、奧利維耶阿薩亞斯 Olivier Assayas、尚米榭爾弗東 Jean-Michel Frodon、湯尼雷恩 Tony Ryans、阿比查邦韋拉斯古塔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移動感動 Motion Emotion──香港
歐陽應霽、應亮、劉韻文、許鞍華、張偉雄、羅維明、舒琪
 
現實定位 Reality Positioning──北京
賈樟柯、田壯壯、關錦鵬、徐小明、劉小東、鮑鯨鯨、吳文光、邱志杰、楊超、王兵、董冰峰、艾未未
 
似曾相識Déjà Vu──東京
淺野忠信 Asano Tadanobu、市山尚三 Ichiyama Shozo、佐藤忠男 Sato Tadao、三池崇史 Miike Takashi、黑澤清 Kurosawa Kiyoshi、是枝裕和 Koreeda Hirokazu
 
記憶拼貼Montage──台北
侯孝賢、張艾嘉、王家衛、蔡明亮、陳以文、魏德聖、陳駿霖、詹京霖、溫知儀、王嬿妮、張亨如、萬仁、柯一正、王童、小野、林懷民、金士傑、段鍾沂、黃春明、李宗盛、黃建業、詹宏志、吳念真、鈕承澤、聞天祥、張作驥、廖慶松
 
美好年代 La Belle Epoque
電影評論 Film Critic
陳儒修──30 年前的台灣新電影運動,意味著什麼?
陳志華──隔海看台灣新電影浪潮
 
電影藝術 Film Art
孫松榮──台灣新電影的幽靈之旅
莊依婷、王耿瑜──記憶所繫之處:台灣新電影
 
附錄 Index
新電影宣言
新電影三十而立座談紀錄
新女性與新電影
新電影到新勢力
跨世代追夢人
電影與文學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