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2,10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建筑 > 護土親水:郭中端與她心中美好的台灣
護土親水:郭中端與她心中美好的台灣
上一张
護土親水:郭中端與她心中美好的台灣
下一张
prev next

護土親水:郭中端與她心中美好的台灣

作者: 郭中端
出版社: 本事文化
出版日期: 2014-09-04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50.00
市场价格: RM68.45
本店售价: RM60.92
促销价: RM60.24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沒有水,萬物都不能活,
唯有對土地謙卑,才能拯救正在消失的一切。
在這十五個台灣土地與水的故事中,
一個傳奇景觀規畫者自謙她是修屋、修景、修記憶,
事實上,她修補的是這塊土地的心臟。

  「以敬意、珍惜的心情,俯身親近土地、自然與傳統,用心尋找、學習與營造,以回應先民與後代,這就是我認識的郭中端和她的生命理念。她說,當規畫執行後,要能看見水底下的石頭,聽見樹林裡的風聲與鳥聲。這麼簡單的要求,今天在台灣竟也變得那麼奢侈。」

──張照堂(影像工作者)

  郭中端,景觀界的傳奇人物。還沒拿到博士學位便被已故的前宜蘭縣長陳定南力邀回台,主持規畫冬山河親水公園案子。

  回來台灣的二十年間,做過無數你我熟悉的大型景觀規畫案:北投溫泉公園、明池國家森林遊樂區,乃至目前連連獲重要獎項的高雄中都濕地公園……郭中端四十歲之後的人生,幾乎等於台灣自然景觀修復的縮影。

  設計只是一半,剩下的讓時間完成

  過了二十年,冬山河親水公園已成宜蘭人生活與記憶的一部分


  冬山河是郭中端的第一個案子。

  二十年前,陳定南縣長決心要整治冬山河,讓它成為宜蘭人生活與記憶中的一部分,事實證明,郭中端的努力改變了台灣社會看待自然環境的態度。

  做公共景觀工程,必須同時面對政府與社會大眾,得在充分了解基地的生態、文化、歷史之後,做最全面的思考,如果沒有對土地深刻的情感,根本無法長期走下去。

  親水,都市的永續無法忽視河流的重要

  郭中端二十年來所做的每件作品都跟水有關。

  從日本研究所念書時調查郡上八幡的水環境,赫然發現日本河裡的水乾淨得可以用來洗臉,引發了她對於水環境的關心
  與好奇。她持續思索水跟社區、環境、人的關係,甚至領悟到文明、文化的形成,都和水息息相關,她的志業從此從建築轉為景觀設計。她的作品中,會設法讓水在區域裡發揮最大的功能,並且一定將借進來的水絲毫不浪費地還回去,貫徹永續的概念。

  景觀與建築的比例若對了,環境自然就舒服

  很多人認為景觀設計就是要做出一個「景」來,但郭中端專注地處理基地和周圍環境的關係,將地形塑造好,找到適合這個環境的主題、地景和植栽,剩下的,就留給時間去完成。

  甚至是,讓原先被破壞的土地恢復原貌,用自然的力量修補人為的傷痕,例如清理垃圾、讓土地恢復原貌的案例,頭前溪溼地、三鶯新生地和山豬窟掩埋場等作品都屬於這一類。

  換句話說,與其說是為環境做設計,不如說是環境和人,引導著大家走向正確的方向。

  人作一半,天作一半

  模仿自然,趨近自然


  近自然工法秉持的理念是,人類只能做一半,另外一半必須要交由老天來調整。

  過去人類總以為「人定勝天」,為了爭取生存空間,常常用違反自然原理的方式與自然對抗。

  近自然工法之所以在這個時代變成一種顯學,是因為人們終於發現過去的作為似乎出了錯,而願意轉向學習跟自然共存,讓自然與人類在地球這個生存空間中共容。

  有形學的概念

  「有形學」是一個提醒,建築物是有形狀的實體,而且建築物的存在會直接影響到周邊非實體的環境景觀,以及「無形的」人的感受和行為;相對地,周邊環境和人類行為也影響著有形的建築物。

  有了這樣的認知,不論是對有形的建築物或是處理無形的環境問題,就會因為考慮到相對的另一面,而有更全面的思考。

  郭中端二十年來思考的都是:「我們的土地與社會需要的是什麼、不需要的是什麼?怎麼做才最符合公眾利益與環境正義?人為的建設與修復,又如何與自然環境達到和諧?」我們遲了二十年,才跟上她的步伐,透過她的作品,我們得以回應對於生活與環境的渴望。

本書特色

  1. 從「冬山河親水公園」到「中都濕地」共十五個台灣重要景觀設計。
  2. 傳奇景觀規畫者郭中端現身說法,談景觀設計、修復、文化傳承的理念。
  3. 以「有形學」與「近自然工法」概念,娓娓道來人做一半,天做一半的設計哲學。

名人推薦

  漢寶德(世界宗教博物館榮譽館長)

  張照堂(影像工作者)

  金光裕(建築師、作家)

  郭瓊瑩(文化大學景觀系系主任)推薦

  我在一九九八年認識了郭中端,很快就感受到她的真性情,每次見面都是「驚呼熱中腸」,這必出自於她的人格特質。一者是進取之狂者,她認定要做的事,雖千萬人,吾往也;二者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狷者,有次她說,她有興趣的是景觀,而非庭園,我想她所著眼的更像是長焦距的人文景觀,只是她常忘了短焦的現實生活。她的志業能存活到今,不是天公疼憨人,就是神蹟也。──建築師、作家  金光裕

  景觀專業是整合水、土、林、氣以及環境藝術之多元「新專業」。「沒有土,就沒有水」,而「沒有水,則遑論生態系之健全」。中冶,一個以郭中端為靈魂核心之「創意」團隊,經常挑戰僵化制度,屢敗屢戰,其寬廣的作品尺度在在回應土地倫理,堅持作品的神髓與品質!──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 郭瓊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郭中端


  台灣淡江大學建築系畢業、日本早稻田大學建築、都市工學博士課程修了。

  作品獲獎無數,中都溼地開闢工程獲國家卓越獎、全球卓越獎環境類首獎、國家建築卓越獎、中華建築金石獎等。

  赴日讀書那幾年,深深感受到自己對故鄉的情感牽繫,回國成立中冶時,她對自己承諾:「我一定要做台灣景觀界的『The first one, the only one』。」她誓言傾盡一生,為台灣景觀環境付出。她的丈夫堀込憲二曾開玩笑地說,她的熱情沒有半衰期。

  我們在她身上看到的不只是設計理念,或作品與環境的關係,而是一個人對於土地單純的執著。


目錄

推薦序   看見水底下的石頭    張照堂
前言     人作一半,天作一半
第一章   設計只是一半,剩下的讓時間完成
第二章   跟史前文化一起生活
第三章   模仿自然,趨近自然
第四章   景觀與產業結合,成為風景的一部份
第五章   畫出景觀與建築的黃金比例
第六章   修復受傷的土地
第七章   修屋、修景、修記憶
第八章   親水,找回消失的蟲魚鳥樹
第九章   用景觀說動人的故事
第十章   老東西,新生命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