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5,61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翻译文学 > 城堡(德文手稿完整版‧博客來獨家限量精裝)
城堡(德文手稿完整版‧博客來獨家限量精裝)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城堡(德文手稿完整版‧博客來獨家限量精裝)

作者: 法蘭茲.卡夫卡
出版社: 漫步文化
出版日期: 2014-06-0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60.00
市场价格: RM71.09
本店售价: RM63.27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無盡的等待,平靜的絕望

  與虛無荒誕抗爭的現代人必讀之作

  正宗完整版!收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瑪斯.曼導讀

  卡夫卡親訂各章標題+世界最大古堡「布拉格城堡」漫步地圖

  繁體中文首見《城堡》手稿重建本.卡夫卡逝世90週年紀念


  博客來獨家限量精裝版本,這次別再錯過!

  土地測量員K受邀赴某城上任,在一個下雪的深夜來到城堡附近的村莊,不料卻受阻於城堡大門外,無論他怎樣努力,也無法進入,宛如層層迷宮。企圖進入城堡的所有嘗試均告失敗,城堡始終近在眼前又遠在天邊,可望而不可即;城堡的階級組織要求服從,然而城堡的指示卻始終隱晦難解。K愈是努力尋找,就離目標愈遠,到最後,在每日林林總總的挫敗和屈辱中,這個目標幾乎完全消失在他的視線中。

  《城堡》無疑是卡夫卡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最能體現卡夫卡的創作風格和特徵。長期以來,文學評論家對於《城堡》的寓意爭論不休、莫衷一是,因其寓義的複雜性、多義性,最後走向神祕、虛無與荒誕;其中最常見的解讀是將「城堡」視為一種瑣碎、頑固、無法接近、不負責任的官僚制度的擴大,是一個由無數的文件與層層程序構成的龐大機構。

  本書以卡夫卡作品集的校勘本為基礎,係根據原始手稿重建,呈現了文字的真實原貌,保留原稿的拼字和標點,並還原被卡夫卡摯友布羅德修改與刪除的部分。《城堡》和卡夫卡其他長篇作品一樣,是部未完成小說,德文初版只有18章,二、三版補上卡夫卡殘稿中的18章後半與19、20章。手稿本根據卡夫卡的分章指示,分成25章,並加上他手寫的自訂標題。

本書特色

  1.台灣首次出版《城堡》手稿譯本,完整重現全貌。
  2.收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瑪斯.曼之導讀,原文標題即為〈致敬〉(Homage)。
  3.曾留學捷克的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專文導讀。
  4.精心製作布拉格城堡散步地圖,閱讀過程中激發讀者具體想像力。
  5.聶永真設計卡夫卡手稿系列封面,不可錯過。

名人推薦

  卡夫卡的作品是如此偉大,它具有某種普世價值。我會很直接將他理解為他是歐洲文化的核心。但在同一時間,我們也分享著他的作品。我十五歲的時候,第一次讀到他的作品《城堡》,當時我並不覺得「這本書是歐洲文化的核心」,我只是覺得「這是我的書,這本書是寫給我的」。──村上春樹

  如果說喬伊斯的《尤里西斯》是現代版的《奧德賽》,那麼卡夫卡的《城堡》便是現代版的《伊里亞德》了。史詩的世界現在已經無法進入,於是只能從它的反面呈現奧德賽和伊里亞德。──米蘭.昆德拉

  卡夫卡藉著他在官僚世界裡瞥見的幻想,他做成了在他之前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將某種反詩意至極的素材(極度官僚化的社會的素材)變成小說偉大的詩篇;他將一則極為平庸的故事(有個男人無法得到原先被承諾的職位,也就是《城堡》)變成神話,變成史詩,變成前所未見的美。──米蘭.昆德拉

  《城堡》徹頭徹尾是部自傳性小說。原本應該以第一人稱述說的主角被稱為K;他就是作者,太過確切地承受了所有這些痛苦、這些怪誕的失望。――托瑪斯.曼

  卡夫卡將社會結構視為命運,不僅在《審判》和《城堡》中,卡夫卡在龐大的官僚等級制中面對命運,而且在更具體的、艱困的無法估量的建築工程中也瞥見命運。──班雅明

  那些把卡夫卡作品當作宗教寓言來讀的批評家則解釋說,《城堡》的K試圖獲得天國的恩寵,而《審判》的約瑟夫.K經受著上帝嚴厲而神秘的法庭的審判……我們的任務不是在藝術作品中去發現最大量的內容,也不是從已清楚明瞭的作品中榨取更多內容。我們的任務是削弱內容,從而看到作品本身。──蘇珊.桑塔格

  「猶太人」這個詞在《城堡》中沒有出現。但顯而易見,卡夫卡從他的猶太心靈出發,通過這麼一個樸素的小說就今日猶太民族的整體處境所說的話超過了一百篇學術論文可以告訴我們的內容。──馬克斯.布羅德

  每個天才的作家在寫作時他的心理上都是殘疾的,比如福克納、海明威、卡夫卡……當你不得不思考生命、生存的問題時,《城堡》值得一看。――閻連科

  城堡似乎是一種虛無,一個抽象的所在,一個幻影,誰也說不清它是什麼。奇怪的是它確確實實地存在著,並且主宰著村子裡的一切日常生活,在村裡的每一個人身上體現出它那純粹的、不可逆轉的意志。K對自己的一切都是懷疑的、沒有把握的,唯獨對城堡的信念是堅定不移的。――殘雪

  感謝卡夫卡的啟發,我才知道可用其他方式寫作。──賈西亞.馬奎斯

  最初我認為卡夫卡是文壇前所未有、獨一無二的;多看了他的作品之後,我覺得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的文學作品中辨出了他的聲音,或者說,他的習慣。――波赫士

  至於大城市居民的體驗,我有許多想法,首先,我想到的是現代市民清楚自己是聽由一架巨大的官僚機器擺布著,這架機器由權威操控著,而這權威即使對於那些它們要對付的人來說就更模糊不清了。──班雅明

  卡夫卡是一個先知式的作家。──布萊希特

  卡夫卡同他的上帝爭執道德上的偉大、啟示、善與一致性——但只是為了更熱切地投入他的懷抱。荒誕被認識了並被承認了,人只有聽其自然,我們從這一剎那知道,它不再是荒誕了。──卡繆

  我們還不完全明白,我們為什麼感覺到他的作品是對我們個人的關懷。福克納,以及所有其他的作家,給我們講的都是遙遠的故事;卡夫卡給我們講的卻是我們自己的事。他給我們揭示了我們自己的問題,面對著一個沒有上帝的世界,我們的得救已危在旦夕。──西蒙波娃

  正因為卡夫卡的證詞是如此深刻地獨特,所以就更加普遍。──沙特

  卡夫卡深深根植於人類生活的悲劇之中,他那無比清晰的作品,足以描摹出人類徹底破碎的形象。較之於僅僅停滯在心理意義的普魯斯特,或總是試圖用神話術語和語言魔力進行創作的喬伊斯,卡夫卡的探索無疑又前進了一步。正因為極度的痛苦吞噬了他,這是一種形而上的痛苦,卡夫卡才成為了與虛無抗爭的現代人的最忠實的、悲劇性的見證者。──法國作家丹尼爾-羅普斯(Daniel-Rops)

  我知道真正的寓言只有《聖經》裡的。我也看過一些其他的,像紀伯倫……可是你不會在裡面發現《聖經》才有的那種靈魂。現在只有卡夫卡的作品,還算有些接近。──巴布.狄倫

  很多人形容我的劇本是捷克版的荒謬劇。我個人是沒有資格去評斷,荒謬劇做為一種藝術潮流,我到底從中學到多少或被引導到什麼程度(或許有那麼一些,但我認為卡夫卡的影響更強)。──哈維爾

  作家沒辦法想他們想寫,他們只能寫他們能寫。當我二十一歲的時候,我想寫得像卡夫卡。但不幸的是,我卻寫得像是《辛普森家庭》的編審寫的。──莎娣.史密斯

  卡夫卡對我們至關重要,因爲他的困境就是現代人的困境。――奧登

  卡夫卡即使在現代所未具有的、最錯置的詞組中,仍擁有現實的魔力。令人牙齒打顫、隱隱作痛。
  卡夫卡是「嚴肅文學」中最後一個說故事者,除了模仿他,沒有人知道要往何處去。――蘇珊.桑塔格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卡夫卡 Franz Kafka


  法蘭茲.卡夫卡於1883年7月3日生於布拉格,雙親為猶太人。1906年,他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完成為期一年的法院實習工作後,於1907年進入「忠利保險集團」的布拉格分行。1908年,他進入「勞工事故保險局」任職,在該局擔任公務員直到1922年因病而提早退休。1917年夏末,卡夫卡由於肺結核發作而咯血,於1924年6月3日死於肺結核,享年不滿四十一歲。

  卡夫卡是歐洲著名的表現主義作家。他生活在奧匈帝國行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成為席捲歐洲的「現代人的困惑」之體現。卡夫卡生前默默無聞,逝世後他的價值才逐漸為人所認識,在全世界掀起了「卡夫卡熱」,至今不歇。

譯者簡介

姬健梅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德國科隆大學德語文學碩士,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中英文組。從事翻譯多年,文學類譯作包括:《審判》、《變形記》、《美麗的賽登曼太太》、《一個戀愛中的男人》、《魂斷威尼斯》、《基列系列 II:家園》等。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