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2,652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 > 道家型知識分子論:《莊子》的權力批判與文化更新
道家型知識分子論:《莊子》的權力批判與文化更新
上一张
道家型知識分子論:《莊子》的權力批判與文化更新
下一张
prev next

道家型知識分子論:《莊子》的權力批判與文化更新

作者: 賴錫三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 2013-10-16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00.00
市场价格: RM76.06
本店售价: RM67.69
促销价: RM66.93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跳脫以儒觀道的立場,發掘道家型知識分子的批判性,並揭露儒家型知識分子的困境

  更以莊子哲學為資源,為道家型知識分子的建立,開出一條清晰的思想理路

  「道家型的知識分子如何可能?」這是道家展現當代活力需要面對的哲學難題。前人多以儒觀道,不但無法驗證道家型知識分子的成分,反而因過於著重道家精神修養之意境,輕忽其逍遙美學之批判力道,而將其冠上反智論、反文化的隱者陋名。然而道家中,尤其是《莊子》的生存美學與平淡情懷所可能發揮的權力批判性,卻是有待價值重估的美學與政治課題。

  《莊子》遊觀政治、倫理與文化,經常帶有某種意味的「距離感」,但這種保有間距的超然靜觀,卻具有深刻的反思與洞察,直指政治暴力、文化意識型態的內核病癥。而《莊子》的體道之美,除了能逍遙於人間世,更能對同一性形上學合謀大一統國家暴力──如語言符號意識型態的僵化、政治暴力的宰制、地方文化系統的排他化、人類中心主義的獨斷等──加以批判,對道體、文化、語言等任何本質主義進行解構與重塑,既開發了氣論與存有、倫理、批判之共構內涵,也造就其差異流變、混雜交換的文學、文化觀,從而不斷對公共世界與文化現象,發出透澈的省思和睿智的批判。

  本書主張,知識分子並非道家哲學的附屬現象或可有可無的駢拇枝指,而是莊周人格內發湧現的圓熟姿態。希望經由本書從另一個視角的換位思考,既發掘了道家型知識分子的批判性,亦揭露儒家型知識分子的困境,重啟儒、道兩家在文化哲學上的對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賴錫三


  1969年生於臺灣宜蘭。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暨所長。研究領域為:莊子學、內丹學、神話學、氣論與身體觀。著有《莊子靈光的當代詮釋》、《丹道與易道──內丹的性命修煉與先天易學》、《當代新道家──多音複調與視域融合》等書,另發表期刊論文近五十篇,並曾獲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目前著力於當代新道家的重建與《莊子》創意思維的開發。


目錄

自序 一條「道家型知識分子」的荊棘之路
無名之謝言感辭

第一章 《莊子》的生存美學與政治批判――重省道家型的知識分子論
一、前言:知識分子何必專屬儒者
二、格格不入的鵷鶵形象――《莊子》首先突顯生存美學的抉擇
三、遊牧於權力之外的道家型知識分子――生存美學隱含的政治批判
四、入遊其樊的庖丁形象――「在方內中遊乎方外」的綜合智慧
五、庖丁解牛的權力解剖――遊刃有餘的微型權力批判
六、結論:洞察局勢之變與遊牧於權力空隙來化導政治暴力――從牟宗三的「察事變」與余蓮的「勢思維」再進一解

第二章 《孟子》與《莊子》兩種氣論類型的知識分子與權力批判――「浩然之氣」與「平淡之氣」的存有、倫理、政治性格
一、前言:氣論的內聖面與外王面之連結
二、「氣」在《孟子》中的「存有」位階
三、「氣」在《莊子》中的「存有」位階
四、「氣」在《孟子》與《莊子》中的存有論與倫理學的統合:冥契體驗、存有開顯、倫理實踐的三位一體性
五、「氣」在《孟子》與《莊子》中的公共倫理之「外王」意義:浩然之氣與平淡之氣的批判性
六、結論:《孟子》與《莊子》兩種知識分子的批判性比較

第三章 差異、離心、多元性――《莊子》的物化差異、身體隱喻與政治批判
一、身體觀研究視域的辯證複雜性
二、將《莊子》放入中國古代「身體政治論」脈絡的考察意義
三、同一性形上學與大一統政治論的合謀共構:畢來德對中國整體論的疑慮
四、《莊子》對同一性形上學的返下解構:「氣化」(一)與「物化」(多)的相即
五、《莊子》對心君和國君的身體解構和國體解構
六、結論:「後形上學、後傳統、重視差異、重視身體」的《莊子》當代性

第四章 身體、氣化、政治批判――畢來德《莊子四講》與〈莊子九札〉的身體觀與主體論
一、道家的美學體驗是純粹「心知」?還是身心一如的「體知」?
二、畢氏解《莊》方法的體驗與覺知性格
三、畢氏的身體思維突破牟宗三與徐復觀的心靈思維
四、畢氏著重在技藝層面的身體經驗
五、畢氏以身體思維取代形上思維
六、畢氏的身體思維缺乏氣論支援:從何乏筆看畢來德與余蓮的異同
七、畢氏缺乏梅洛龐蒂「獻身於世界而存有」的「世界」向度
八、畢氏嚮往的嶄新主體(語言主體)未必與氣論相衝突
九、畢氏缺乏傅柯、德勒茲式的域外思考,拒絕海德格的存有思維
十、結論:道家身體觀的三面向—禮教規訓、技藝融入、氣化交換

第五章 《莊子》的雅俗顛覆與文化更新――以流動身體和流動話語為中心
一、商代之「神話身體」與周代之「禮教身體」的雅/俗轉變
二、《山海經》的「怪誕身體」與春秋時期君子的「威儀身體」
三、《莊子》的流動身體與流動語言之支離策略:醜怪、技藝、卮言
四、巴赫金的雅俗顛覆之狂歡文化理論:廣場空間中怪誕身體與流動話語
五、結論:《莊子》與巴赫金對文化的批判與更新――脫冕與加冕的帽子戲法

第六章 莊子與羅蘭.巴特的旦暮相遇――語言、權力、遊戲、歡怡
一、前言:巴特〈法蘭西就職講演〉與莊子〈齊物論〉的旦暮之遇
二、巴特要的是快樂而非榮譽:語言、權力、主體的網羅與逃逸
三、莊子的「逍遙之樂」與老子的「寵辱若驚」
四、生命之流(不斷流變的內容)與我之虛構(不變的亞哥號艦艇之名)
五、巴特要在權力之中活出權勢之外:無所不在與永久長存的權力揭露
六、既無所逃於權力廚房,那麼便得學會庖丁解牛的技藝
七、巴特看出語言結構的法西斯主義,從此走向符號的離心遊戲
八、莊子說:與其落入是非二元的爭辯耗損,莫若以明而走向兩行之道
九、結論:巴特與莊子在文學力量與文本空間中的旦暮相遇

第七章 《莊子》的文學力量與文本空間――與羅蘭.巴特「文之悅/醉」的互文性閱讀
一、貶謫哲學/重返文學:文哲一體新景觀
二、謬悠、荒唐、無端崖:虛位、漂浮、差異化的書寫策略
三、環中是第三條路:解構「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語言法西斯主義
四、無何有之鄉與夜總會:語言遊戲中的烏托邦
五、弔詭之夢:書寫是為了「改變主體」並創造「夢的文本」
六、為女妄言,女且妄聽:理想的書寫與理想的讀者
七、水可以裝壺蘆外面:想像虛構對意識型態的顛覆力量
八、「支離」其形、其德,還有支離「文本」:插科打諢的轟然力量
九、巴特文學符號學的文學力量與文本空間:〈法蘭西就職講演〉的再分析
十、《莊子》對巴特深層文學力量的迴響:修辭、遊戲、欲望、批判
十一、巴特與莊周在文本中旦暮相遇:氣韻生動的文本與庖丁解牛的空間
十二、永未完成的結論

第八章 氣化流行與人文化成――《莊子》的道體、主體、身體、語言、文化之體的解構閱讀
一、前言:「以道觀之」的省察視域
二、從「道體」到「體道」的詮釋轉向與後續發展:牟宗三與海德格
三、道體的初步解構:《老子》的「道沖而用」與「有無玄同」
四、道體的徹底解構:《莊子》的「氣化流行」與「物化差異」
五、「造化無主」與「變化常新」
六、空虛、流變、多元、日新的「非主體之主體」
七、支離、流動、氣化的身體
八、流變之文:氣化流行的卮言書寫與氣韻生動的文本空間
九、《莊子》式的人文化成:統合結構與非結構的文化更新
十、結論:儒、道人文觀的差異兩行

參考書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