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5,84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中国古典文学 > 國學導讀(三)(三版)
國學導讀(三)(三版)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國學導讀(三)(三版)

作者: 邱燮友,周何,田博元
出版社: 三民
出版日期: 2021-11-26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80.00
市场价格: RM73.01
本店售价: RM64.9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您可能也会喜欢下列商品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國學入門的工具書,其中每一門類,每一領域,都是當今各大學中文系或國文系所開設的課程; 每一導讀,包括該科的領域、主要的內涵、前人研究的成果、當今的現況、以及未來的開展、主要參考書等,是一部大 學中文系或國文系學生必讀的書籍;也是愛好中國學術、中國文學者,作為治學的鑰典。自修的津梁。全書共收有國學科目六十四種,類別為五大門類,每一門類,每一導讀,均請著名的學者執筆。其珍貴,在結合當前國內外漢學 或國學界的精英,集其數十年教學研究的心得,用最簡潔的文字,報導該科的內容; 其精華,在每一字每一行間,都是經驗和智慧的累積。因此該書,猶如一座漢學的寶庫,國學的萬里長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邱燮友


  福建龍巖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文學碩士。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化大學、元智大學教授。著有《童山詩集》、《白居易》、《中國歷代故事詩》、《散文結構》、《品詩吟詩》等;另注譯《新譯唐詩三百首》、《新譯千家詩》多種。

周何

  江蘇鎮江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國家文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系主任、國文研究所所長、文學院院長,及考試院考試委員等職。著有《春秋吉禮考辨》、《禮記:儒家的理想國》、《中文字根孳乳表稿》、《古禮今談》等。

田博元

  臺灣臺南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文學碩士。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華梵人文科技學院院長、元智大學文學院院長,現任嘉南藥理大學講座教授。著有《廬山慧遠學述》、《道安研究》等;並與周何合編《國學導讀叢編》,與邱燮友、張學波、李建崑合編《國學常識精要》。


目錄

國學導讀第三冊目次
再版序
原序

中國哲學概論王開府
一、什麼是哲學概論一
二、中國哲學概論的特色與內容一三
三、研讀本科的態度與方法三一
三、重要參考書目三四

中國思想史蔡仁厚
一、中國思想史的名義與界限三五
二、中國思想史的階段(分期)三七
三、中國思想史的內容要旨四五
四、文獻與參考書目六六

墨子陳品卿
一、「墨」字的意義七六
二、墨子的生平七九
三、墨子的著作八二
四、墨學的要旨八六
五、墨家的發展一○五
六、重要參考書目一一七

老子余培林
一、老子人與其書一四三
二、老子思想概述一四八
三、結語一八五
四、重要參考書目一八六

莊子王邦雄
一、前言一八八
二、其人其書及其思想源流一八九
三、出身背景一九三
四、生平事跡一九四
五、人生的智慧一九六
六、思想大要二○一
七、現代意義二二三
八、參考書籍簡介二二四

荀子李建崑
一、前言二二六
二、荀子事跡與著作二二七
三、荀子學說之基本精神二三六
四、荀子之天論二三九
五、荀子之性惡論二四二
六、荀子之禮論二四五
七、荀子之心論二四九
八、荀子之名論二五二
九、荀子之政治論二五六
十、荀子之道德修養論二六二
十一、荀子之學術批評二六五
十二、研究荀子的可行途徑二六九
十三、重要參考書目二七一

韓非子張素貞
一、其人其書二七六
二、學術淵源二七九
三、思想基礎二八三
四、政治思想二八七
五、耕戰富強三○二
六、尊君愚民三○六
七、文學技巧三○八
八、學術評價三一一
九、重要參考書目三一四

呂氏春秋傅武光
一、呂氏春秋的來歷三一六
二、呂氏春秋的組織三二七
三、呂氏春秋的內容三二九
四、呂氏春秋對諸子思想的取捨三五○
五、呂氏春秋的思想宗趣三五七
六、重要參考書目三六一

淮南子陳麗桂
一、淮南子與劉安三六三
二、淮南子的思想背景三六八
三、淮南子的思想特色與體系三六九
四、淮南子的思想要論三七二
五、重要參考書目四○五

宋明理學概論陳郁夫
一、前言四○七
二、北宋的理學四○九
三、南宋的理學四一八
四、明代的理學四二六
五、明代以後的理學四三六
六、結語四三九
七、重要參考書目四四一
八、附錄四四二

佛學概論田博元
一、緒論四四八
二、佛學的意義四五○
三、佛教產生的社會背景四五一
四、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四五四
五、佛教的根本教義緣起論四五七
六、佛教在印度四五八
七、佛教的東傳四七四
八、中國佛教般若思想盛行時期四八二
九、中國佛教各宗派的成立及其思想特色四九一
十、佛教與中國文化四九九
十一、重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