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254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文学研究 > 清初浙東二黃易學研究
清初浙東二黃易學研究
上一张
清初浙東二黃易學研究
下一张
prev next

清初浙東二黃易學研究

作者: 李鴻儒
出版社: 麋研筆墨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4-10-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650.00
市场价格: RM98.88
本店售价: RM88.0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易》海玄深,不可盡窺;苟有所得,率有師造!憶及學初,乾坤未識,陰陽懵懂;太乎戊寅,五行稍親,聖訓微明。春秋流轉,輒存涉川之情;雨露時霑,遂有辛巳之遇。夫學尚其積,功在藏密;道崇其用,效由洗心。《易》為成務之寶、修德之彝,是以沉浸其間,深信暢然,洵無孤寂之感。歲次癸未,承 孫師劍秋教授不棄,涵養拙之碩論;今日,復蒙 恩師傾力指導,博論竟成。自忖前後,已逾十載,見聞或有所添,而虛耗者多;幸有 孫師長年之付出與提攜,終不致有憾矣!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鴻儒


  東吳大學文學博士,現為中華文化教育學會理事、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為《周易》理論與應用、道家思想、國學導讀、中國古典要籍選讀及國文教材;著有《周易爻變思想研究》暨〈論《易》學的全型發展〉、〈論《周易》的「感應」與「共性」思維〉、〈黃宗炎《周易象辭》初探〉、〈論文化道統對社會功能的實踐 ―― 以《周易》為例〉、〈論《周易》爻辭的結構向度與道德涵義〉、〈論《老》、《莊》的陰陽觀 ―― 兼述「道」與「太極」的關係〉、〈老子思想與《易》相通論〉等單篇論文。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浙東學術與浙東學派釐正  1
  第二節  清初《易》學之緣起  4
  第三節  前人研究之文獻探討  8
  第四節  研究動機、範圍、目的與方法  14

第二章  黃宗羲之生平學行考述  17
   第一節  黃宗羲之生平與著述  17
      一、生平  17
      二、著述  24
   第二節  黃宗羲之交游與治學  30
      一、交游  30
      二、治學  44
        (一)尊師  44
        (二)勤學  46
        (三)博覽  48
        (四)嚴謹  50
        (五)會通  52
        (六)致用  54
        (七)反佛  56

第三章  黃宗羲之《易》學  61
  第一節  黃宗羲之《易》學淵源  61
    一、家學  62
    二、經傳  62
    三、師友  63
    四、先儒  66
  第二節  黃宗羲《易學象數論》析論  70
    一、辨「象」學之譌  72
      (一)辨《河圖》、《洛書》  72
      (二)論先天、方位之謬  92
      (三)辨納甲、納音、月建、卦氣  103
      (四)論卦變、互體之說  133
      (五)辨著、占之法  150
      (六)論《易》卦之象  160
    二、訂「數」學之失  180
      (一)訂《太玄》之失  180
      (二)正《乾鑿度》之誤  184
      (三)覈《元包》、《潛虛》之說  191
      (四)訂《洞極》之偽  199
      (五)明《洪範數》之弊  202
      (六)論《皇極經世》及解家之失  205
      (七)正世傳《六壬》之誤  219
      (八)辨世傳《太一》之謬  227
      (九)證《遁甲》自亂其術  234
      (十)陳〈衡運〉皇帝王霸之弊  236
  第三節  黃宗羲治《易》之方法  240
    一、通貫諸說,會眾合一  240
    二、入乎其內,出乎其外  240
    三、據其所言,破其所論  241
    四、原經原傳,經史證《易》  242
    五、融氣適變,辟佛論證  244
  第四節  黃宗羲之《易》學主張  246
    一、太極為萬物之總名  246
      (一)陰陽即太極  247
      (二)陰陽無先後  253
    二、萬殊皆為一氣所統  256
      (一)理、氣、心合一  258
      (二)情、性一體  260
      (三)理、氣、數合一  262
    三、《易》象數、義理合一  263
    四、卦位無吉凶  264

第四章  黃宗炎之生平學行考述  267
  第一節  黃宗炎之生平與著作  267
    一、生平  267
    二、著述  271
  第二節  黃宗炎之交游與治學  275
    一、交遊  275
    二、治學  278

第五章  黃宗炎之《易》學  281
  第一節  黃宗炎之《易》學淵源  281
  第二節  黃宗炎《易》著述略  284
  第三節  黃宗炎《憂患學易》析論  286
    一、象數篇  287
      (一)理象合一  287
      (二)駁「卦變」、「卦氣」諸說  301
      (三)論《易》之數  307
    二、義理篇  313
      (一)陰陽相待  313
      (二)理氣合一、道器不離  317
      (三)明天時、重人事  318
      (四)孚誠感格  321
      (五)析文字、辟舊說  322
      (六)以史解《易》  330
      (七)四聖之《易》  331
      (八)亂經之過甚於棄經  340
      (九)宗聖崇德、斥佛貶道  343
    三、圖學篇  347
      (一)辨《先天圖》  348
      (二)辨《太極圖說》  364
      (三)辨《河圖》、《洛書》  382
  第四節  黃宗炎之《易》學主張  388
    一、心性情合一  388
    二、讀《易》無例  390
    三、《易》為文字之祖  393
    四、象辭占無別  399
    五、卜筮乃《易》之餘事  401
    六、道德事功合一  403
    七、藏天下於天下  404

第六章  清初浙東二黃《易》學之影響及評價  409
  第一節  清初浙東二黃《易》學之影響  409
    一、黃宗羲《易》學之影響  409
    二、黃宗炎《易》學之影響  412
  第二節  清初浙東二黃《易》學之評價  413
    一、黃宗羲《易》學之評價  413
    二、黃宗炎《易》學之評價  417

第七章  結論  425

【參考文獻】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