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內容簡介

傳統走向創新,大溪木藝的轉型與方向

  大溪號稱「木藝之都」,主要是拜木藝發達之賜。目前老街周邊的木器行仍有百餘家,從事木藝相關的藝師也有六十多位;有些傳承至今,已是第二或第三代的傳人,足見木藝百年基礎之雄厚。

  只要走一趟老街,在狹長的街屋店面前,仍不時可以看匠師們勤奮的身影。他們仍堅持手作精神,一絲不苟地埋首在工作之中,為顧客提供最貼心的服務。有些仍固守傳統的經營模式,有些則已跳脫傳統的束縛,跟上文化創意產業的潮流,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從傳統走向創新,是一條艱辛的道路,也是一道不易跨越的鴻溝。這些勇於接受挑戰的業者,顯然需要各界更多的關注,支持他們繼續走下去,以多元化的經營,開拓更大的商機和市場,將大溪木藝帶往創新的方向。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古蒙仁

  本名林日揚,臺灣雲林人,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文學碩士。曾任《中國時報》撰述委員、《中央日報》副總編輯、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副執行長、雲林縣文化局長、文建會主委辦公室主任。並曾任教中興大學、中央大學,目前已退休。多次獲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中興文藝獎、文藝協會獎章。作品以報導文學、小說、散文為主,著有《黑色的部落》、《雨季中的鳳凰花》、《吃冰的另一種滋味》、《凝視北歐》、《溫室中的島嶼》、《台灣山海經》、《虎尾溪的浮光》、《大道之行》、《花城新色》、《青埔悠活》等三十餘種,其中〈吃冰的滋味〉入選國中國文教科書,流傳最廣。


目錄

自序 愛上大溪

上卷 歲月風華
   溯源 ── 木藝的崛起
   師承 ── 木藝的興衰
   群聚 ── 木藝博物館群
   老街 ── 大溪的櫥窗
   社頭 ── 大溪的信仰演義
   蛻變 ── 大溪社造二十年
   蘭室 ── 老屋的再生

下卷 職人典範
   大易木雕工房 ── 陳柏融家族的轉型
   協盛木器行 ── 木器與茶館雙重奏
   新玉清 ── 木藝融入生活美學
   堂和神桌 ── 女匠師黃裕凰
   三和木器 ── 木藝的生活教室
   藍偉文 ── 木藝界的苦行僧
   枯木逢春 ── 水顏木房的常民美學
   游禮海 ── 木藝職人的典範

商品属性
[] ??塑
[作者] 古蒙仁
[出版社] 遠景
[ISBN] 9789573910633
[出版日期] 2018-06-15
[开本]
[页数] 256
[装帧] 平裝
[规格] 17 / 全彩印刷 / 普級
[版次] 初版
[版本(简/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