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內容簡介

社会观察家认为,未来的工作所需的两种型态,分别是创造者(creators)和服务者(servers)。能带来高所得的工作,必须加入有创意的价值和灵魂。制式的工作者(routine worker)如一般的律师、一般的会计师,同样相当脆弱,很容易被外包和自动化取代。如果人们只求执行被指派的工作、照表操作,都会被机器取代,因为低档工作很快消失。有独立思考、不断学习和协作互动,将成为职涯的入场券。
这股全球化与资讯革命的变化,除了冲击产业形态和工作模式,也对社会与人文思维带来影响。过去人们相信的稳定、纪律和终身制,开始动摇,取而代之是频密的转换工作、同时服务不同工种、跨界与斜杠,甚至面临旧工种消失和新创产业的变换。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与工业4.0时代,弹性灵活、分工放权、去中心化、学科交叉成为必要,这对传统的课程和教学带来破坏式的冲击。
在这一波教育变革中,有些国家的教育部门跟上步伐,有些则因应不足而落在后头,俨然是一场未来国力和竞争力的长程赛跑。教育危机等同于国安危机,此话并非危言耸听。
《能力·素养·创造力——教育改革如何可能》是“马来西亚教育大未来”第四本书,解析目前的大马教育界改革计划、社会问题,以期找到更好的教学模式。本书分四辑:“教改与未来”、“教学与理念”和“高教与困境”、“国族与团结”。


作者簡介

编者:潘永强
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曾任新纪元学院讲师、吉隆坡尊孔独立中校长,也是政治评论作者。现任南方大学助理教授,同时担任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董事。编著有《当代马来西亚:政府与政治》、《未巩固的民主:马来西亚2018年选举》、《浮躁·族群·市场化──困局中的大学》、《迟缓·停滞·低素质──迷路的中学教育》、《臃肿·功利·集权化──压力下的小学教育》等书。

作者:潘永强、程介明、黄瑞泰、杜新宝、潘婉明、古燕秋、庞汉杰、傅承得、赖国芳、宋明家、陈鸣诤、林保华、黄彦铬、陈穆红、廖珮雯、黄科量、万吉

商品属性
[作者] 潘永强
[出版社] 大將出版社
[ISBN] 9789674192921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25日
[页数] 136
[装帧] 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