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內容簡介

  在筆記書中中包含著楊英風教授的兩大類作品:一類是銅雕類的文物系列。一類是楊英風晚期的「不?袗?系列」是其創作生涯中的成熟期,寓中國生態美學及佛家哲思於先進、現代的材質,以及簡潔的抽象造型中。單純、光潔如宋磁的不?袗?鏡面反射,將周遭環境與觀者納入作品中,或以圓弧、曲線的視點柔化環境的氛圍,使作品本身圓融具足、與環境、觀者相諧,以達「天人合一」之境。

  楊英風(1926-1997) 教授,字呦呦,臺灣宜蘭人,是一位世界知名的景觀雕塑與環境設計專家。楊教授強調生活環境與雕塑家互動的美學觀、以及他的景觀雕塑創作,在在都影響到國內公共藝術及環境的發展。至今,國內外重要的據點都有楊教授景觀雕塑的創作作品。在筆記書中中包含著楊英風教授的兩大類作品:一類是銅雕類的文物系列。一類是楊英風晚期的「不?袗?系列」是其創作生涯中的成熟期,寓中國生態美學及佛家哲思於先進、現代的材質,以及簡潔的抽象造型中。單純、光潔如宋磁的不?袗?鏡面反射,將周遭環境與觀者納入作品中,或以圓弧、曲線的視點柔化環境的氛圍,使作品本身圓融具足、與環境、觀者相諧,以達「天人合一」之境。

作者簡介

  楊英風,字呦呦,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四日出生於台灣宜蘭縣,一九九七年逝世於台灣新竹。曾先後求學於日本東京美術學校(現國立東京藝術大學)、北平輔仁大學美術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等,並於六十年代前往義大利國立羅馬大學雕塑系及羅馬造幣學校進行藝術研究。除了曾於國立藝專、淡江、銘傳等大專院校作育英才外,並且出版二十餘冊藝術作品文集、舉辦海內外數十次展覽。一生創作千餘件漫畫、版畫、雕刻、雷射藝術、景觀與建築規劃...等各類藝術作品,並獲殊榮無數楊英風對大自然的喜愛,源自幼時生長於鍾靈毓秀的宜蘭,日日與山水為伍,使他在泥塑及剪紙中萌發了熱愛藝術之芽。

  在父親的建議 之下,考進東京美術學校建築系就讀,獲得 吉田五十八和朝倉文夫的指導996年,楊教授為國立交通大學的百年校慶,製作大型不?袗?景觀雕塑創作(緣慧潤生),從此與交大結緣。 楊教授以(緣慧潤生)象徵宇宙、天地間恆常不變的定律,自然循環不息以厚生萬物,作為長期以來為國家作育科技菁英的交通大學之表徵。 1999年5月間,交通大學為支持國家級雕塑藝術家—楊英風創作史料之研究, 並藉此鼓勵學校的藝術研究風氣、結合科技教育與人文藝術教育的共同發展,多次與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釋寬謙及執行長楊奉琛商談關於:共同成立「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 「楊英風景觀雕塑公園」的闢設、「學術研討會」的舉辦,以及未來「國立楊英風美術館」的規劃等事宜。

  經雙方充分討論、交換意見後,乃決定共同成立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隸屬於交通大學圖書館,以期能有系統地整理、典藏、研究楊英風教授數量可觀的、未曾公開的、珍貴的圖文原始資料,重新窺探楊教授一生各時期的創作風格及特色,編纂楊教授個人藝術創作歷史,以及透過編輯與出版, 宣揚楊教授的藝術創作理念及美學觀,並落實社會藝術教育、促進當代藝術史之研究,使國家級雕塑家楊英風的藝術成為當代社會共有的文化財。此舉不僅可嘉惠交大校內、外的莘莘學子,同時,未來本中心的研究成果也將成為國家、社會中重要的藝術與人文資產。


目錄

商品属性
[] ??塑
[作者] 楊英風
[出版社] 柏室科藝
[ISBN] 9789868075108
[出版日期] 2004-11-29
[开本]
[页数] 120
[装帧] 平裝
[规格] 17 / 單色印刷 / 普級
[版次] 初版
[版本(简/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