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內容簡介

  哲學的發展需要自由的環境與開放的社會,也需要 社?嚴謹的學術自我要求以及哲學同好彼此之間開誠的智性交會,更需要青年哲學家一代一代接棒投入。六十年來,台灣哲學從墾荒整地到引水灌溉,從耘蕪、播 種、疏枝到守護花開,貢獻最大的學者無疑是林正弘教授。本書所輯的十篇論文都是林老師「台灣哲學花房」中的花朵,特輯成束,再次榮耀並感謝林老師的成就。

  哲學活動,注重理性分析,也追求智性視域的開展與交融。本書收錄的十篇與哲學發展相關的重要文章,分別在幾個重要的軸線上進行反思、整合及創新,關注到的重要哲學領域及哲學家,包括:

 

 英美語言哲學及知識論中之維根斯坦、蒯因、戴維森、羅逖以及庫立普基; 「同一個人」問題中之洛克、帕菲特、路易斯,以及寇思葛;行動理論中之亞里斯多德、康德和寇思葛;決定論與道德責任相不相容爭論中之費雪與范印瓦根;當代 道德心理學與推論語意理論觀點下之荀子;近代國家論述中之史密特、韋伯與?克勒;以及,政治哲學中之羅爾斯。

編者簡介

林從一

  1964年生於基隆市。入學於台東大王 國小,1999年獲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2000年任職於政治大學哲學系。現任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教育部通識教育中程綱要計畫總主持人。 著有《思想、語言、社會、世界 ──戴維森的詮釋理論》專書,及 “A Shaping of the Intellect: McDowell’s Self in Mind and World”、“No Communal and First-Person Errors: A Critique of Brandom’s Objectivity Proof”、〈消失的世界與隱沒的環境〉等多篇學術論文。


目錄

1. 蒯因與看待語意的兩個方式 (方萬全)
2. 實現羅逖 (何志青)
3. 三種知識的協進 (林從一)
4. 同一個人(鄧育仁)
5. 何謂行動:由故事與人際觀點看 (鄧育仁)
6. 決定論與道德責任 (黃懿梅)
7. 荀子性惡論 (戴華)
8. 言不順則名不正 -- 荀子正名思想(林從一)
9. 論「近代國家」概念 (張旺山)
10. 羅爾斯論公共性:公共理性或公共論述 (錢永祥)

商品属性
[] ??學
[作者] 林從一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ISBN] 9789860230116
[出版日期] 2010-05-01
[开本]
[页数] 271
[装帧] 平裝
[规格] 21 / 單色印刷 / 普級
[版次] 初版
[版本(简/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