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內容簡介

  本書耙梳了宋明學術思想史中一個特殊的途徑——以心學詮釋《易經》。全書由質疑《四庫全書總目》開端,推翻了心學《易》流別之始的認定;其次,以楊慈湖、王龍溪、季彭山、管東溟、孫應鰲等數個重要個案,建構了自宋到明以心學說《易》的脈絡,以及此一脈絡旁支蔓延的複雜關聯。全書對於海內外相關研究有充分的掌握,行文暢達,論證深入細密,資料搜羅閎富,結論信實有力,對於心學與《易》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貢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賀廣如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所訪問學人、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詩經、易經、明清學術史、中國思想史,發表多篇期刊論文,著有《魏默深思想探究──以傳統經典的詮說為討論中心》。


目錄

自序
緒論
第一章 心學《易》流別之始?——《童溪易傳》定位商榷
一、《童溪易傳》之影響及評論
二、《童溪易傳》要旨
三、與楊慈湖《易》學之比較
四、結語

第二章 承繼與轉化——邵康節對王龍溪《易》學的影響
一、龍溪對康節的評價
二、心與良知
三、先天後天
四、天根月窟
五、結語

第三章 陸、王之傳——楊慈湖與王龍溪
一、《易》不在書
二、心《易》與良知《易》
三、不起意與絶意去識
四、卦論
五、圖書
六、結語

第四章 季彭山的龍惕之《易》
一、明代的慈湖學
二、「龍惕說」論辯
三、《易學四同》
四、卜筮論
五、結語

第五章 從龍惕到惕龍——季彭山與管東溟
一、時弊與儒釋分合
二、以龍喻心與六龍皆惕
三、主宰自然與真如八識
四、結語

第六章 《明儒學案》外一章——黔中王門孫應鰲
一、孫氏生平與王門
二、孫氏《易》學
三、結語

結論
引用書目
索引

商品属性
[] ??學
[作者] 賀廣如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ISBN] 9789863507864
[出版日期] 2024-01-03
[开本]
[页数] 332
[装帧] 平裝
[规格] 21 / 單色印刷 / 普級
[版次] 初版
[版本(简/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