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470,66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建筑 > 小村,鐵窗,我家有故事:社區設計,翻轉椬梧再生
小村,鐵窗,我家有故事:社區設計,翻轉椬梧再生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小村,鐵窗,我家有故事:社區設計,翻轉椬梧再生

作者: 水牛設計部落團隊
出版社: 暖暖書屋
出版日期: 2021-07-0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市场价格: RM68.45
本店售价: RM60.92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您可能也会喜欢下列商品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椬梧鐵花窗創造過程,是2019臺灣地方創生元年以來,相當亮麗且具創意的案例
規劃團隊與居民共同挖掘在地魅力,透過藝術轉譯,為地方再創生機

  2019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雲林縣共有古坑、林內、口湖、四湖、臺西及水林等六個鄉鎮被列為「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地區,「口湖鄉椬梧城鎮之心人文景觀再造計畫」(簡稱「椬梧城鎮之心」計畫)便是在這樣的脈絡下產生的一個計畫案。

  椬梧,是雲林縣口湖鄉西南方近海的小村落,地名源自早期種有大片的椬梧樹,因臨海風大,又位居北港溪出海口附近,素有「風頭水尾」之稱,自然生活條件嚴苛。2019年雲林縣政府結合營建署「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城鎮之心工程計畫」補助,提出「椬梧城鎮之心」計畫,並委由以營造臺南土溝社區聞名的水牛設計部落公司規劃執行。

  雲林縣政府與水牛團隊擺脫傳統「公共工程」發包的僵化作法,改以創新的角度出發,透過結合社區營造由下而上的參與式設計方法,引導在地居民找出地方特色與庶民故事,共同營造出富地方魅力的人文景點,亮眼的成果,吸引許多民眾特地前往小旅行,認識椬梧村落故事,造成一股網路打卡熱潮,也讓原本沒落的小村重新發光、再生。

  這是一場由居民集體參與的社區設計實踐案例,在公部門、專業團隊及在地居民攜手合作下,共同改造了無障礙設施、社區食堂、聚落地標椬梧水塔,並將常民生命故事以藝術轉譯方式呈現,創造出十三面深具魅力的鐵花窗。而營造過程也讓當村民重新看見自己的價值、重拾地方認同,更集體主動進行社區空間綠美化,自主營造美好鄉村生活環境,讓偏鄉村落再創生機。

  所謂社區營造,最重要的並不在是營造「空間」,更是在營造「人心」。本案硬體營造成果固然重要,但操作過程中的經歷與體悟更是無形而珍貴的資產。

  本書便是在此特殊脈絡下所產生,水牛規劃團隊透過實際參與案例與營造成果交叉呈現,呈現「公民審議」、「藝術進入社區」、「居民動手」、「青年參與的想像開發」、「沉浸式知識教育」等主題。反思「工作團隊角色與分工」、「駐點工作的責任與挑戰」、「社區成員的轉變」,收錄了多位參與成員第一手的營造過程資料與心得,並邀請李永展、曾旭正、侯錦雄三位專家學者,透過專題導論,深化理論與實務的對話,值得所有國內各地方有心於社區設計、社區營造、地方創生等工作者參考,一起來帶動臺灣地方文化復興。

本書特色

  公私協力,開創地方創生新局
  雲林口湖鄉椬梧地區,原是默默無名的濱海小村落,在政府地方創生經費挹注下,由長期深耕社造的臺南土溝「水牛設計部落有限公司」執行規劃設計,結合公共工程與社區營造由下而上、居民參與的概念,所營造成果帶來網路故事鐵花窗打卡風潮,是國內地方創生元年以來,相當亮麗且具創意的實踐案例,規劃團隊成員無私分享操作心法!值得各縣市政府及投入地方創生、社區營造等領域的工作者參考。

名人推薦

  鄭麗君 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丘如華 社團法人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秘書長
  陳美伶 前國發會主委
  林承毅  林 事務所執行長
  何培鈞 「天空的院子」創辦人、地方創生先行者
  林峻丞 甘樂文創執行長
  李永展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城鎮之心」中央委員
  侯錦雄 雲林縣景觀總顧問團隊主持人
  曾旭正 前國發會副主委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水牛設計部落團隊
 

  水牛設計部落公司2008年成立於臺南土溝村,為融合建築、藝術、、社區營造、人文與生態專業的設計團隊,堅持細微觀察人與空間的互動與對話、思索在地素材與工法的創新可能與獨特價值,致力提倡永續發展的新設計價值觀。

 

  作者群簡介如下。
 

  曾旭正:曾任臺南市副市長、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現為國立臺南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教授。

 

  侯錦雄:雲林縣景觀總顧問團隊共同主持人,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休閒遊憩系教授。

 

  李永展:美國密西根大學環境規劃博士,現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城鎮之心工程計畫」中央委員、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常務理事等。

 

  呂耀中:「椬梧城鎮之心」計畫主持人,於就讀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時,以臺南土溝為研究專題,曾獲第一屆青年公共參與獎,畢業後於土溝創立水牛設計部落公司,擅長以多元開放的思維來呈現空間規劃,尤重在地溝通,具有高度協調性和跨域整合能力。擔任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永續民主研究中心城鄉與區域治理諮詢委員等。

 

  林睿騏:臺南麻豆人,大學時期便投入社區營造這條不歸路,在就讀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所社區營造組期間,與志同道合夥伴駐點臺南後壁土溝社區,協助社區公共事務推動。就讀成功大學建築所博士班期間,執行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駐點於臺南東山淺山地帶六年。現為水牛設計部落公司社區駐村專案經理,以社區營造、公共參與機制協助雲林海線村落社區景觀工程。

 

  程日君:雲林縣景觀總顧問團隊專案經理

 

  蔡佳吟: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於研究所期間進入土溝社區,透過空間營造學習進入社區最重要的溝通技巧,畢業後致力於發展公共藝術,與同學黃啟軒共組「芃芓藝術工作室」,以創作「具有溫度」的作品為理念,擅長戶外雕塑及民眾藝術參與,作品常以泥塑及馬賽克拼貼呈現,樸實童趣中有著細膩情感,溫暖不做作。

 

  黃啟軒:芃芓藝術工作室負責人

 

  黃薇芬:資深媒體工作者

 

  侯冠彰:E.M.O牧遊工作室人員(成員為來自臺灣各地的青年藝術工作者),參與水塔瓦片拼貼

 

  陳靖霖:E.M.O牧遊工作室人員,參與水塔瓦片拼貼

 

  張龍吉:水牛設計部落主持人,正修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講師。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畢業,擅長各類型空間規劃設計與跨界整合,設計語彙融合藝術人文色彩,展現豐厚而細膩的空間美學底蘊。曾任教育部臺南永續校園四校整合專案負責人,在校園規劃上成績斐然。

 

  王春生:梧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李尚穎:梧北村村長

 

  曾靖婷:畢業於銘傳大學建築系,設立「織築坊」,以繩網編織著名,創造特色空間及公共藝術。

 

  李亞樵: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為「創藝樹設計工作室」發起人,強調以「遊戲探索」與「空間建築」為基礎,帶領孩童學習及體驗環境及建築,打開更多不一樣的空間視野。

 

  戴立婷:台灣可及環境設計協會秘書長、戶外空間可及性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及藿香設計總監。

 

  林信易:《大蛙誌》總編輯,本案田調協力

 

  陳儀綺:成長於雲嘉地區,畢業於高師大視覺設計系、雲科大建築與室內設計系研究所,嘗試透過空間改造及環境視覺美化的過程,結合藝術教育活動,使環境更具有凝聚力和創造力,並共同學習,往打造美好生活邁進。

 

  賴政勳:臺中人,日一寸文化負責人,喜歡畫圖與為人畫圖,以設計與插畫為手段,持續參與地方農業的斜槓生活型態,期盼將更多美學帶入地方與鄉鎮。近年聚焦於以地方創生視覺設計專案,如田中馬拉松、經濟部城鄉經理人特展、嘖嘖募資:帶一碗米皂回家、金山漫遊……等各類視覺合作。


目錄


推薦序一 細膩溫柔的藝術行動,可以改變世界   丘如華
推薦序二 一起追求一個更良善而共好的社會  鄭麗君
各界一致推薦
編者序  從所在到地方  呂耀中

1 預約地方創生的下個十年
地方創生與鄉村生活空間  曾旭正
小雨燕與偏鄉──不被看見的美麗  侯錦雄
鐵花窗、小雨燕與臺灣鯛──預約地方創生的下個十年  李永展

2 走進地方,凝聚動能
公共工程與社區營造的第一次交集  呂耀中
如何從陌生到成為夥伴關係──駐村經理的責任與挑戰  林睿騏
地方集體參與的社區設計  林睿騏
心情筆記  程日君:「一個偏遠漁村的地方能量,就這樣被看見了!」

3 藝術介入空間,擦亮小村魅力
藝術,公民美學運動的催熟劑  蔡佳吟
探尋料理的情感記憶──用「手路菜」呵護社區長輩  蔡佳吟
當我們述說小村──手牽手,椬梧常民故事 

 蔡佳吟
心情筆記  黃啟軒:「讓村民重新看見自身的價值與美好」
用鐵花窗焊出椬梧社區新活力──曾文昌與他的永燊達金屬團隊  黃薇芬
紅瓦與小雨燕,椬梧水塔再造  蔡佳吟
心情筆記  侯冠彰:「這座水塔是連結常民生活命脈的河流……」
 陳靖霖:「我要對椬梧的人事物說聲感謝!」
從創造特色中,尋找認同  呂耀中

4 青年參與社造行動
社區盛夏的青春夢想曲  張龍吉
動手改造豬舍,變身社區花園  林睿騏
地方營造的施工品質課題  呂耀中、林睿騏
社造工程隱藏的溫柔──白旭哲和他的宇晨石材團隊  黃薇芬

5 社區自創,在地共好
看見地方轉變──居民參與的意義與價值  林睿騏
村民攜手打造理想家園  林睿騏
神明也參與改造  林睿騏
心情筆記  王春生:「讓更多人看到在地的美好」
李尚穎:「看到這樣的成果,一股驕傲感油然而生……」

6 構築老少宜居新環境
打造老幼共享的休憩空間  林睿騏、曾靖婷、李亞樵
建置友善、便利、安全的社區環境  戴立婷、林睿騏
心情筆記  林信易:「在提案階段我們就構思以「減法」做設計……」

7 多元參與,創造情感連結
不只是營造有形空間──知識與教育參與的重要  林睿騏
啟動五感,認識地方特色──「攝取印象」藝術工作坊  陳儀綺
創造地方情感連結,一起來攀樹──「與樹為伍」工作坊  林睿騏
融入地域環境的視覺設計  賴政勳

8 翻轉,鄉村新未來
塑造以人為本、移居城鎮的環境  林睿騏
建構地方創生能量,營造美適環境  林睿騏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專業團隊的角色與分工  呂耀中
迎向改變,社區設計未來之路  呂耀中

9 社區巡禮。跟著小雨燕趣旅行

附錄
附錄一 各營造點工程簡介
附錄二 計畫參與團隊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