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489,21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饮食 > 饮食文化 > 到老師府辦桌:台北老家族的陳家菜
到老師府辦桌:台北老家族的陳家菜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到老師府辦桌:台北老家族的陳家菜

作者: 陳玠甫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 2021-03-3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50.00
市场价格: RM53.24
本店售价: RM47.38
促销价: RM45.25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隨書加贈★★
★到大稻埕「同安樂」品嚐陳家菜,消費兩份以上套餐現折300元(憑書腰折口)★

  台灣成長、美國留學、兩岸生活
  擁有老靈魂的現代說書人
  用一年的餐桌料理為您展示:
  台北老家族深厚悠遠的飲食文化

  是食譜,也是故事;是飲食,更是文化
  做一道菜,寫一個故事,想念一個人
  到「老師府」裡找老台北的味道!

  「這是首次正式公開老師府『陳悅記』幾代以來幾乎沒有變化的菜餚。很多人不知道,柴米油鹽庖廚之事,其實具體而微的體現了中國人獨特的文化習性,這也是在吃喝了數十年後的我才猛然發覺的平凡中的不平凡:小小的細節有著大大的文章。」──陳玠甫

  陳玠甫的身分多重,曾經是電視台主播、教育機構創辦人,甚至在中國大陸負責過古村落的規劃發展。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他,來自於一個台北的老家族──「陳悅記」。「陳悅記」家族的祖宅「老師府」,由清末大龍峒的頭人陳維英之父陳遜言所建造,陳維英曾任當時兩大書院的院長,作育英才無數,地方皆以「老師」尊稱,因此稱其祖厝為「老師府」。

  家學淵源的陳玠甫,在父親過世後,追思與祭祀之際,驚覺原本餐桌上習以為常的料理,竟然藏著深深的思念與悠久的歷史文化。然而出版本書,不僅僅是個人的追思,陳玠甫化身為一位「現代說書人」,從大龍峒老師府陳悅記的歷史談起,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看見老台北繁華至極的風華絕代,也看見大時代裡大家族的興盛與衰落,以及新世代勇於傳承、善於創新的努力。

  本書分做「開篇:北台灣的老陳家」、「續曲:吃一輪陳家菜」、「尾聲:近悅遠來同安樂」三部分。文字揉合了個人的家族記憶與集體的歷史脈絡,呈現出來自一個兒子的思念,身為後代子孫的責任,以及做為一個創業者的遠見。在續曲中,還特別以別緻而寫實的插畫,搭配從未公開的「陳家食譜」與「陳家故事」,透過圖文「說菜」,將已失落的記憶中的「陳家菜」,重新召喚出來,躍然紙上餐桌。

  「吃,是跟我們生活最密切的活動之一,在文化傳承和傳遞中,姑且是個引子,從吃什麼、怎麼吃、什麼時候吃,去了解傳統文化、祭祀的獨特性和優雅,也許慢慢對於保護自己的文化,會有更多的接力賽持續下去吧!」──陳玠甫

好料推薦

  丁曉菁│方文山│趙  怡│林俊明


  全書寫作淺顯易懂,信手拈來、一氣呵成,而且仔細咀嚼,又能讀出作者慎終追遠,以及努力想為家人與在地文化傳承做些什麼的幽深情懷,著實增添了台灣餐飲故事迷人豐富的篇章。──丁曉菁│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

  一首歌能聯想起一段記憶,一道菜也可以。推開陳家府的大門,是來自老手藝的款款香氣,目及所至,最先是鼻子、然後是大腦中浮現溫情而果敢的家族故事,最後才是咽入喉中的那絲餘味。──方文山│華語流行音樂作詞人

  作者雖以老家的飲食炊作為題,端上桌的菜色盡是上下古今的文史情懷和深沉而濃郁的家國之思。──趙怡│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

  這本書讓我們更看到「復興優雅文化」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有「品味、品格」的人,繼續傳承下去,共同來造就「幸福美滿的人生」。──林俊明│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林本堂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玠甫


  政大外交、美國埃默森政治傳播研究所畢業。

  曾經是媒體人、教育機構創辦人,後來全心投入大陸古村落規劃發展和傳統文化傳承的工作。

  2017年開始,在台北大稻埕經營展覽和餐飲空間,希望將老台北的風情帶給到台北老街旅遊的遊客,並回到老家參與國定古蹟陳悅記的修復籌備工作。

  在大稻埕開店,也同時是一段找回自己的過程:從自身家族為起點,整理老台北的傳統、習俗、文化,因為對歷史的重新認識,並不是光靠閱讀歷史書就能夠瞭解全貌的。大稻埕最初是泉州同安人的聚落,老師府陳悅記也是兩百多年前自泉州同安來到台北大龍峒,與大稻埕的發展歷史更有密切關聯,所以把自家的生活、餐飲展現出來成為找尋老台北的第一步。
 


目錄

推薦序
不平凡的滋味,串起有溫度的故事│丁曉菁
一道菜,鑄就記憶裡的「老靈魂」│方文山
又一次的驚艷│趙  怡
做一個有「品味、品格」的人│林俊明
 
開篇:北台灣的老陳家

尋味以追遠
大龍峒老師府「陳悅記」
港墘陳氏列傳:北台文豪陳維英與台灣第一網紅陳培根
陳德星堂變成總督府
陳悅記讓台灣尾變成台灣頭
那些「喬」家飯局
 
續曲:吃一輪陳家菜

吃字這條路
從家人到家族的書寫
老陳家春夏秋冬的餐桌
過年的菜
●在料理中傳承文化
●澎湃食材擔當──佛跳牆
●貴氣十足拿手菜──金包銀
●冬吃蘿蔔夏吃薑──菜頭排骨
●美味齒頰留香──芋頭排骨
●客家菜串門子──一帆風順
●刀工大全──雙喜連
●新年供桌上的小糕點
●正月初九,三跪九叩拜天公
祭祀的菜
●用陳家菜遙念曾祖父和祖父
●爺爺愛的甘苦滋味──香魚
●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思念──麥芽蛋
●極簡養胃大補湯──泔雞
●二月初五拜月嬌祖媽──陳家雞捲
●秋天祭祀的獨特菜色──栗子雞
節氣的菜
●別無分號的春天滋味──春捲
●五月五過端午──陳家鹹粽
●七月初七,接眼淚的碗──糯米圓子
●臘月初二尾牙宴──潤餅
父母親的菜
●吃貨父親,廚師母親的真愛表現──豆瓣鯉魚
●母親的獨門手藝──粉蒸排骨
●四川味與客家味的結合──黃豆瓣薑絲牛肉
●清而不濁保醇厚──醃篤鮮
幕後操「盤」手
 
尾聲  近悅遠來同安樂
讓傳統再利用
台灣文藝復興將精采絕倫
 
後記  存放記憶與文化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