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3,979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建筑 > 末年:戰後台灣現代建築與移植現代性
末年:戰後台灣現代建築與移植現代性
上一张
末年:戰後台灣現代建築與移植現代性
下一张
prev next

末年:戰後台灣現代建築與移植現代性

作者: 許麗玉
出版社: 田園城市
出版日期: 2020-11-02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00.00
市场价格: RM76.06
本店售价: RM67.69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末年:戰後台灣現代建築與移植現代性》一書談及「中華民國」的興衰與重生,從一九七○年大阪博覽會的「中華民國館」開場,揭開不堪的國際政治現實與經濟支配角力的暗潮,反觀那些競逐形式向上攀升的現代建築,無非是政治與經濟共惡下的文化移植。作者-許麗玉精采詮釋的「末年」,讓我們看見矛盾認同下的國家與初萌芽的市民社會,以及超越表象形式的現代建築脈絡。這絕對是一本逆襲理解時代的書,更是一本獨具歷史視野批判建築的書。
 
  本書的第一部「表述戰後台灣的形勢」以四篇文章,從一九七O年前後,大阪博覽會的中華民國館與中國日開始,表述戰後台灣的國際關係、國家經濟發展、人民的民主意識與初萌芽的社會運動之間的脈絡,以反思現代性與反身性。第二部「物質化建築工業環境」,以三篇文章重新建構戰後台灣的土地、房屋、居民之間的社會脈絡文本,以檢驗空間關係的地域性。第三部「誰的建築觀」之三篇文章,追溯建築專業體制化的社會脈絡,以審視空間經驗的主體性。第四部「大同社會之夢」的三篇文章,從「城鄉風貌與保存」中看見初萌芽的市民社會,進一步追溯「民生主義育樂補述」,以及移植的技術官僚體制以「育樂」介入社會建設的脈絡,「建造紀念堂」打造異質空間。最終,「勞動人民的廣場」以佔領空間抗爭的行動逆轉空間結構,解構大同社會藍圖,推進到下一段階級批判的大同之境,以修補社會生產的空間關係。結論「移植現代性」綜觀爬梳戰後台灣現代建築的形勢脈絡,建構理論的可能性空間。
 
  【美術設計】
  書籍美術設計:洪佳緯
  前導影片創作:許志綱
  前導影片連結:youtu.be/PyeOuyY0LLA
 
名人推薦
 
  夏鑄九(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名譽教授):
  台灣現代建築的歷史作為一面反身之鏡,在末年看到的不堪,或是對明天最好的期許。
 
  吳光庭(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
  以「戰後」一詞做為「台灣建築」的前置意味著一種態度及使命,本書具新世代學術研究者的新觀點,值得推薦。
 
  張小虹(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
  這是一本會讓人從內心深處受到感動的厚度書寫,既是為那歷史層疊所積累出台灣空間肌理的豐厚複雜,也是為那書寫者對變動中的台灣社會所投注之關愛與行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許麗玉
 
  1973年生於台北,成長於雙連。中原大學建築系畢業後工作近四年,獲得獎學金赴美國耶魯大學取得建築碩士,返台獨立工作七年後,再進入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完成博士論文。曾於各大學兼任指導各年級建築設計課十餘年,同時投入建築實務工作、關懷社會與地方環境,致力所學所思的普通生活於城市建築與教學,是一位非典型的建築實踐者。


目錄

編委推薦
自序
 
前言     看不見台灣的「台灣現代建築」
第一部   表述戰後台灣形勢
中華民國館之末
中國日與保釣 
顯影「現代」
轉譯「傳統」
 
第二部   物質化建築工業環境
不毛之地炒作公共私有化
花園城市擴大城鄉資本化 
平民住宅離散社會共同體
 
第三部    誰的建築觀
大學通往的現代烏托邦
建築文化的抽象與具體 
建築師淪為制度化專業黑手
 
第四部   「大同社會」之夢
城鄉風貌與保存
民生主義育樂補述
勞動人民的廣場
 
結論       移植現代性
後記       台灣的我們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