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3,39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歷史 > 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
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
上一张
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
下一张
prev next

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

作者: 林毓生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20-09-3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50.00
市场价格: RM83.66
本店售价: RM74.46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思想史大師林毓生的成名之作
  以胡適、陳獨秀與魯迅三位思想家為案例,
  將毛澤東思想與文化大革命的根源上溯至五四時期,
  解釋現代中國何以出現激烈的反傳統主義,將文化遺產全盤否定。

  林毓生在書中提出著名的「借思想.文化以解決問題」一說:
  對現代中國知識分子而言,如果要進行意義深遠的改革,
  就必須徹底改變人們的價值和精神、文化與信仰,
  現代中國的政治危機,因此也成了一場思想與意識的危機!

  《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是對五四時期反傳統主義的起源和性質所做的研究。這種反傳統主義如此激烈,要求徹底摧毀過去的一切,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一種空前的歷史現象。
  
  在社會與歷史發生根本變遷的時期,經常出現反傳統的衝動。新規範、價值的理解與支配,使得許多傳統上視為理所當然的準則和慣例,變得格格不入和難以容忍,人們因此常會要求將它們摧毀。
  
  傳統的「摧毀」具有許多種類,反傳統主義的類型亦見繁多。人們可以抨擊所覺察出的傳統中有害的部分,而不必然要全盤地譴責過去。如果某一傳統內的轉變潛力是巨大的,那麼在有利的歷史條件下,該傳統的某些符號和價值,還可經由重塑和轉化,提供有利於變遷的「種子」,同時還可以在變遷的過程中保留文化認同的意義。
  
  林毓生表示,當建設出可實施運行的現代社會時,從傳統汲取出的文化成分,可以扮演著促進更勝於損害的角色功能。因此,全盤化的反傳統主義,並不必然根生於現代化過程之中或力爭現代性之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毓生


  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歷史系榮譽教授。著有《中國激進思潮的起源與後果》、《思想與人物》、《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理念與實踐》等。
 


目錄

感謝的話
著者弁言
前言  班傑明.史華慈

緒論
五四時期整體主義的反傳統主義之根源(一)
五四時期整體主義的反傳統主義之根源(二)
陳獨秀之整體主義的反傳統主義
胡適的偽改革主義
魯迅意識的複雜性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我研究魯迅的緣起 林毓生 口述;嚴搏非 整理
附錄二 魯迅的「個人主義」
附錄三 魯迅思想的特質及其政治觀的困境  陳忠信 譯;林毓生 校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