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494,672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民间信仰 > 圖解台灣廟會文化事典:廟會實境╳角色轉換╳進香遶境╳祈福拜拜
圖解台灣廟會文化事典:廟會實境╳角色轉換╳進香遶境╳祈福拜拜
上一张
圖解台灣廟會文化事典:廟會實境╳角色轉換╳進香遶境╳祈福拜拜
下一张
prev next

圖解台灣廟會文化事典:廟會實境╳角色轉換╳進香遶境╳祈福拜拜

作者: 謝宗榮
出版社: 晨星
出版日期: 2020-08-12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90.00
市场价格: RM74.54
本店售价: RM66.3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以廟宇為中心進行的廟會,堪稱另類的「台味嘉年華會」,舉凡廟會期間舉行的宗教儀式及遶境出巡活動,各社區都會組成或聘請藝陣遊行,如同與神明一起巡邏,除有消災祈福的意旨外,亦有除煞鎮定、安撫人心、藝文娛樂功能的作用,同時也是台灣庶民文化的精彩縮影。

  本書針對台灣廟會實境中光彩奪目且變化萬千的內容,以圖解紀錄常民參與的祭拜、迎神、儀式等廟會儀式與活動,彷彿跟著廟會去巡遊,提供讀者進一步理解廟會文化的脈絡,且一次看懂廟會大拜拜、逗熱鬧的超強文化特色,及其獨特的台灣生命力。

本書特色

  1.過去台灣常民的表演藝術多在廟口進行,如傳統戲曲南北管、民俗藝陣或民俗曲藝唸歌、講古、雜耍等,相當於現代的街頭藝人,廟口也成了實實在在的地方演藝中心。又因為人口聚集帶動經濟,自然也使附近成為商業黃金地段。 台灣民間一般慣俗在神誕、廟會時期都會舉行宗教儀式以及遶境出巡儀式,這些活動並與消災祈福的民間習俗融合在一起,堪稱為傳統村落的「嘉年華會」,更衍伸為吸引眾多觀光客的著名民俗活動。因此,觀察傳統的神誕、廟會、陣頭、習俗等廟會活動,當可瞭解傳統民間社會的宗教信仰意涵與民俗文化中豐沛的生命力。

  2.以廟宇為中心所進行的廟會,更是一種常民參與的公共性民間信仰的活動,各社區廟宇、行業都會組成或聘請藝陣遊行,如同與神明一起巡邏,有除煞鎮定、安撫人心的作用,除了具有藝術、娛樂功能之外,也是台灣文化的精彩縮影之一。

  3.台灣廟會的文化十足的奪目且變化萬千,以圖解紀錄動態的祭拜、迎神、儀式等廟會儀式與活動就越顯重要,除了可深入理解廟會文化的脈絡,並可彰顯獨特的台灣生命力文化特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謝宗榮


  ◆出生於南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助理、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傳統工藝系、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現職: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主持人,新北市、桃園縣、雲林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從事臺灣漢人民俗藝術、民間信仰、道教文化研究多年。

  ◆著有《神像與信仰》(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03)、《臺灣傳統宗教文化》(晨星出版,2003)、《臺灣傳統宗教藝術》(晨星出版,2003)、《臺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博揚文化,2003)、《臺灣的王爺廟》(遠足文化,2005)、《臺灣的廟會文化與信仰變遷》(博揚文化,2005)、《土城祀義塚・擺接慶中元—土城大墓公沿革與2012中元祭典》(新北市政府,2013)、《臺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博揚文化,2014)、《臺灣的民俗信仰與文化資產》(博揚文化,2015)、《圖解台灣民俗工藝》(晨星出版,2016)、新版《圖解台灣傳統宗教文化》(晨星出版,2018)等書。
 


目錄

自序:台味嘉年華會

緒論:台灣廟會活動的文化脈絡

■廟會的起源:祭祀天神、人鬼、地祇、物魅等活動
■台灣民間信仰發展與廟會型態的變遷

台灣廟會的類型、結構與功能
■台灣廟會的類型:
‧以舉行的時間區分:定期性與不定期性。
‧以舉行的性質區分:神誕、節慶、祭典。
‧以舉行的形式區分:祭拜、迎神、儀式。
‧以廟會的名稱區分:神明生、進香、繞境、出巡、暗訪、獻禮、法會、醮典等。
■廟會的結構:從核心的神祇、祭儀,到外圍的演藝、廟市活動。
■廟會的功能:信仰的、族群的、社會的、經濟的、娛樂的。

廟會祭典儀式中的人物
■道士:多由世代相惜或拜師學藝,從事道教儀式活動,如醮典儀式、神誕祭禮、安太歲誦經祭拜等。
‧台灣道士的主要派別與分布
■法師:對佛教出家僧眾的尊稱,也見於道士的法職稱呼,台灣民間信仰中也稱呼為信眾進行「制改」、「收驚」的法派神職人員為法師或法官。
‧說法的法師與行法的法師
■乩身:台灣又稱「童乩」、「乩士」,可分文乩與武乩,藉由降筆或開口方式,以作為神明或鬼魂跟人之間的媒介,藉以傳達神鬼旨意而解決個人難題。
仙姑(通靈人)與乩童、桌頭
■禮生:儒教祭儀的司儀角色,其工作從準備祭品、唱儀節、讀祝文等之執行。
‧祝官與祭司

廟會祭典儀式中的法器與服飾
■道教法器:常見如令牌、帝鐘、法印、淨水缽、龍角、七星劍、師刀、法尺、法索等。
■佛教法器:木魚、銅磬、法鈴、鐃鈸、鐺子、引磬、淨水缽、金剛杵、念珠等。
■乩童法器:刺球、釘棍、鯊魚劍、月斧等。
■宗教服飾:道教服飾、佛教服飾、乩童服飾、禮生(鸞生)服飾。

廟會祭典儀式中的祭具與供品
■祀具:主要有供具、卜具與出巡用具等三大類。
■卜具:筊筶、籤筒等。
■出巡用具:神轎、儀仗、法船等。
■供品:香、燈、茶、酒、果、飯等,是民間祀神祈福的重要供品。
■紙錢:是台灣民間信仰習俗中非常重要的祈具,具有通行買路及支付基本生活費用等功能。

跟著神明去巡遊
■進香:信眾跟隨神明到祖廟或大廟乞求香火的活動,藉以獲得更多的靈力。進香的行列主要以神明鑾駕和護衛香火的各式隊伍為主,如儀仗隊、繡旗隊、前鋒隊、報馬仔等。
媽祖進香觀察:台灣三大媽祖盛會
■遶境、出巡:指神明外出巡遶「轄境」的行為,是民間所稱的迎神賽會。在廟會活動中,常有許多迎神遶境與陣頭、演戲等表演活動,以達到娛神、娛人的目的。
‧跟著城隍爺去遶境
■暗訪:暗訪又稱夜巡,是指神明的夜間出巡的民俗活動,如新莊大眾爺暗訪等。
‧跟著艋舺青山王暗訪
■過爐:主要由送爐、迎爐、安座等儀式為核心。
■過火: 台灣民間十分普遍的潔淨除穢儀式。
■安營、調營、犒軍:安營即「安五營」,是安奉一種具有辟邪與守護廟境信仰功能的「外五營」儀式活動。

敬天祭神來祈福
■醮典:為傳統道教的主要儀式祭典,是指民間為了許願祈神或還願酬神,設置道場並聘請道士所主持的一種道教儀式。
‧台灣常見的醮典類型與規格
■法會:目的可區分為祈福、超度、禳災等,名稱主要有祝壽法會、禮斗法會、超度法會、水陸法會等,皆台灣常見法會。
‧禮斗「斗燈」的內容與意義
■三獻禮:禮儀中主要以奉獻供品為表徵,民間稱為「獻禮」,其中以三獻禮最為常見。
‧祭、奠與釋奠
救濟施食「好兄弟」
■中元信仰與普度習俗的起源:鬼魂信仰與儒家祭厲傳統、道教三元信仰與齋儀傳統、佛教盂蘭盆信仰與超薦傳統。
■台灣的普度習俗與類型:公普和私普。
■台灣的普渡祭典行事:豎燈篙、放水燈、敬謝三界、誦經拜懺、牽[車藏]、普施化食等。
‧為什麼要搶孤?

送瘟出境求平安
■台灣的王爺信仰:民間神話傳說中的王爺公,人們或尊稱為千歲爺,是具有驅除瘟疫、保境安民職能的守護神。
■台灣的王船文化:在台灣眾多祭祀王爺的廟會祭典當中,「送王船」儀式者最受矚目,一般民間多通稱為「王船祭典」或「燒王船」。
■東港迎王與西港香:在盛行「送王船」地區的王船祭典中,一般公認較為著名而具有代表性者,以屏東東港的「迎王平安祭典」與台南西港的「王醮刈香祭典」。
‧東港平安祭典VS西港王醮刈香
■台灣其他各地的迎王與送王

常民小人物的真心願
■安太歲:道壇或寺廟每年年初多有為善信「安太歲」之俗,在新供奉的值年太歲的牌位前誦經懺以為信眾消災解厄。
‧太歲哪裡來?
■乞龜:龜是長壽的象徵之一,民間在敬神、婚禮、祝壽等喜慶時都喜歡用龜做造型,經常成為向神明乞願、還願的重要表徵。 乞龜是就信徒供奉或還願的龜食,向神明許願乞求並加倍還願的過程。
‧壽龜、平安龜、金錢龜
■點光明燈:個人性的祈福行為,多配合年節舉行,點光明燈集中於新年期間。
‧民俗信仰中的燈
■制解、補運:改運的一種方式,為民間盛行的把霉運不順、家運不濟解除改變運勢的一種術法。
‧十二生肖流年關煞
■扶鸞、降乩:民間巫術信仰之一種, 特別是存在於私廟、私壇等供人求神問卜、求符作法的非公眾性祭祀場所。
■補財庫、求姻緣、祈考運

廟會演藝、陣頭活動
■戲曲:戲劇與曲藝兩種表演藝術的合稱。
■文陣(小戲、音樂陣頭): 一般有音樂性陣頭與戲劇性陣頭兩類。
■武陣: 常見有舞獅、舞龍與宋江陣等三大類型。
■趣味性陣頭、歌舞:有逗趣性質的表演團體。
■宗教性陣頭:要有官將團與神將(偶)團兩大類型。
‧家將、官將首與八將
■藝閣: 通常由人裝扮作成組的故事人物等,呈現裝置於車上參加綵街行列。
‧曾文溪與百足真人
■香陣、還願:參加進香隊伍陣頭的通稱。
‧香燈腳、服勞役、扮犯
■當代新興陣頭:主要有電子琴花車、鋼管吉普車、辣妹熱舞、民族舞蹈、國樂團、特技雜耍等。

結語:一心誠敬的社會活動
參考書目